肖芳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朗讀、重想象、重鑒賞、重讀寫、重自悟、重體驗、重質(zhì)疑、重思考,為學生精選閱讀內(nèi)容、傳授閱讀方法、布設閱讀訓練,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認知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誦讀方法和技巧傳授方面給予學生更多幫助,引導學生理清鑒賞路線,開展豐富多彩的鑒賞活動、讀寫活動、辯論活動,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側(cè)重點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學的側(cè)重點,重朗讀、重想象、重自悟、重質(zhì)疑,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體驗、鑒賞、讀寫、辯論學習的機會,促使學生的閱讀認知順利內(nèi)化。重視誦讀,教師應給予學生有效的學法指導;重視想象,教師可以從鑒賞路線規(guī)劃上進行點撥;重視自悟,教師不妨為學生布設適宜的讀寫訓練;重視質(zhì)疑,教師要讓學生在多重互動辯論中提高學習認知。
一、重朗讀,啟動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強化文本朗讀是最為自然的教學選擇。在選擇誦讀方法時,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誦讀操作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有效的誦讀指導,讓學生在不斷體驗中形成閱讀認知。誦讀形式眾多,教師示范誦讀、課件配樂誦讀、學生示范誦讀、學生自由誦讀、學生對話性誦讀、師生演繹性誦讀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在傳授誦讀方法時,教師不妨從語氣、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停頓等方面展開操作,讓學生結(jié)合誦讀實踐形成豐富的閱讀認知。為了激活學生的誦讀興趣,教師不妨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演繹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演繹實踐中形成閱讀體驗。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讓學生反復讀,而要給學生設計一些誦讀體驗活動,以滿足學生的主動學習需求。如教學部編版語文第六冊《荷花》,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配樂誦讀音頻材料,要求學生跟隨音頻進行仿讀,然后展開自由誦讀訓練,并給出誦讀提示:荷花非常美,課文的描寫更美,如何才能讀出美感呢?需要帶著美的心情去讀,將這些荷花看成是可愛的孩子,或者是一些快樂的小精靈,這樣才能讀出美妙的感覺。學生開始誦讀體驗,課堂內(nèi)書聲瑯瑯,學生學習思維快速啟動。為提升學生誦讀熱情,教師為學生布設誦讀比賽活動:小組內(nèi)展開輪讀展示,成員進行賦分評價,評選出最佳誦讀選手,準備參與班級誦讀比賽活動。任務發(fā)出后,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小組誦讀活動順利推進。
教師提供配樂誦讀音頻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機會,特別是組織學生開展組內(nèi)誦讀比賽,將誦讀學習推向高潮。從學生具體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這一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和認知。
二、重想象,設計創(chuàng)意新穎的鑒賞活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閱讀鑒賞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法無疑是最為明智的選擇。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精選鑒賞內(nèi)容,由于學生對文本有趨同性認知,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出選擇。其次,教師要給學生傳授一些鑒賞方法,特別要給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鑒賞路線,讓學生順利進入文本核心,通過對文本詞語、句式、修辭等特點進行探究,獲得深刻的閱讀感知。再次,文本閱讀鑒賞需要啟動學生的想象思維,教師不妨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閱讀鑒賞內(nèi)容,以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chuàng)意閱讀體驗,使學生形成個性閱讀認知。
如學習《陶罐和鐵罐》時,教師對這篇童話進行情節(jié)梳理,并給學生設計閱讀鑒賞任務:找出最為經(jīng)典的描寫片段,仔細體會描寫的特點,并說說描寫方法和表達效果。學生拿到鑒賞任務后,立刻展開鑒賞互動學習。在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qū)σ恍┘毠?jié)進行個性鑒賞。有學生認為,陶罐形象是值得稱頌的,它謙虛、善良、誠懇,有一定的修養(yǎng),而鐵罐則相反,太過驕傲、尖刻,瞧不起陶罐,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不同,陶罐成為價值連城的古董,而鐵罐則成為一堆廢鐵。也有學生從童話哲理方面進行解讀:做人要懂得謙和,不能太過張揚和驕傲,只有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教師對學生的個性鑒賞認知進行重點評價,促進學生進行學習反思。
教師為學生布設自由鑒賞學習任務,成功調(diào)動學生閱讀學習思維,把課堂教學引入多元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大多缺少文本鑒賞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提供學法指導,自然有助于學生形成豐富學習驅(qū)動力,特別是為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鑒賞路線,其促學效果會更為顯著。
三、重自悟,進行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如自主梳理性閱讀、復述課文、自由討論、摘抄經(jīng)典、圈點批注等,這些都屬于學生的自悟?qū)W習活動。教師要對學生閱讀認知基礎有深度了解,并針對學生認知基礎布設一些讀寫活動,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實踐中形成語文素質(zhì)。在準備讀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材文本內(nèi)容和學生學力實際做出匹配性設計,創(chuàng)編課本劇,進行續(xù)寫、擴寫、改寫、仿寫等,都屬于讀寫訓練范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都是對讀寫關(guān)系的最真切的解讀。如教學《蜜蜂》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與學生一起梳理文本主要內(nèi)容,然后為學生布設讀寫任務:蜜蜂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它們有超強的辨識方向的能力,請大家學習文本寫法,選擇一種動物展開詳細描寫,寫出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學生拿到這個讀寫任務后,開始熱議。有學生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狗的嗅覺是最為突出的,無論將狗放在何處,它都會憑借嗅覺找到回家的路。也有學生說,小燕子有很強的辨識能力,每年遷徙時都需要經(jīng)歷上千里的路程,但它們依然能夠找到自己的巢穴。還有學生說,傳說小貓有九條命,總是大難不死,其實,是小貓有更多的防范技巧……學生交流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點評,營造課堂學習交流氣氛。
教師為學生布設讀寫展示任務,成功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互動的積極性。學生針對教材進行仿寫操作,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學習體驗。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展開訓練布設,其教學效果自然比較理想。
四、重質(zhì)疑,展開個性十足的辯論活動
古人語:“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發(fā)動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質(zhì)疑活動,有助于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使學生形成豐富的閱讀認知。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悟性等方面都存在個性差距,教師在提出閱讀質(zhì)疑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并給出對應的設計和調(diào)度。如辯論話題的科學設計、課堂辯論活動的適時發(fā)動、學生互動形式的選擇等,都需要教師深入思考。在辯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引導,以提升辯論的有效性。
在閱讀教材文本時,學生一般不會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懷疑,教師不妨發(fā)動學生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以形成有針對性的質(zhì)疑。如學習《小蝦》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內(nèi)容,并主動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把形成質(zhì)疑的問題提交到課堂中,以便形成課堂質(zhì)疑問題集錦。之后教師再對這些問題進行篩選,將一些典型問題提交給各個討論小組,為更多學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機會。學生主動閱讀學習和思考后,很快就給出一些質(zhì)疑問題:小蝦為什么在吃食的時候異常小心?作者說小蝦脾氣不好,這里為什么要用擬人的手法?作者對小蝦有什么樣的感情?如何才能觀察好小動物?要寫好小動物,需要注意什么?……教師對學生質(zhì)疑的問題進行整理,挑選出有爭議的問題展開課堂辯論,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爭辯。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思考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互動機會。特別是辯論話題的投放,點燃了課堂學習氣氛,學生從爭辯中獲得豐富的學習感知和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確立閱讀側(cè)重點,建立完善的閱讀設計體系,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活動,以此成功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和想象力。閱讀屬于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教師在學法上給出更多幫助,符合學生閱讀學習需求,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綜合素質(zhì)也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呂鴻芳.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三個側(cè)重點[J].山西教育,2017,(09).
[2]郭小蘭.探析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閱讀側(cè)重點[J].語文知識,2018,(01).
[3]黃麗娜.問題定位 校準經(jīng)緯——淺談閱讀教學問題的定位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8,(06).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