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2019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tài)工作重要論述的理論貢獻與實踐要求》(XSP19YBC035)階段性成果
【摘 要】 文章闡述了習近平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形成背景,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戰(zhàn)略定位: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民主黨派建設的總體原則:堅持和發(fā)展新型政黨制度;目標任務: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貢獻更大力量;新時代參政黨建設的重點部署:加強四個建設,提高五種能力。論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 習近平;參政黨建設;新型政黨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和現實要求出發(fā),圍繞新時代參政黨自身建設作出了一系列內涵豐富、邏輯嚴密、體系完整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如何做好參政黨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支撐。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形成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源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參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立足新時代中國參政黨建設現實環(huán)境,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歷史變遷,從萌芽到系統(tǒng)化,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提升、不斷深化的過程。
1、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中國共產黨領導參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
(1)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根源。馬克思恩格斯對于政黨性質、政黨建設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給予了長期關注和思考。在《共產黨宣言》中,他們詳細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政黨之間的關系,闡發(fā)了無產階級政黨在處理以及應對這些關系的基本態(tài)度和原則。馬克思通過對實踐的反思,深刻地認識到,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共產黨為了完成特定時期的革命任務,反對必須反對的敵人,需要在行動上采取靈活措施,聯(lián)合一切可能聯(lián)合的同盟者。馬克思主張共產黨應與其他工人階級政黨和進步的非無產階級政黨結成有著共同奮斗目標的同盟。
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實情,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多黨合作、執(zhí)政黨建設和參政黨建設的重要論述,強調既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多方面的自身建設、幫助民主黨派實現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2)中國共產黨領導參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理論滋養(yǎng)?;趨⒄h建設問題的地位作用、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我黨十分重視參政黨建設工作,在不同時期針對如何團結參政黨建設問題作出了艱辛的實踐與理論探索,形成了我黨領導參政黨建設工作的一系列戰(zhàn)略思想和實踐要求,為參政黨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繼承了我黨領導參政黨建設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則,從中國國情和各民主黨派自身建設實情出發(fā),智謀深遠地提出民主黨派自身建設要著力于“五種能力”的提升,將中國共產黨對參政黨建設規(guī)律的思考和規(guī)劃進一步推向縱深。
2、新時代中國參政黨建設現實環(huán)境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客觀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是立足中國參政黨建設面臨的現實環(huán)境和新問題新挑戰(zhàn)作出的理性審視和科學思考。
(1)世界政黨意識形態(tài)中間化使得政黨自身建設面臨困惑。政黨政治的發(fā)展始終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當前世界形勢深刻變化,變革洪流席卷全球,影響著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政黨的生存和發(fā)展,也同樣影響著中國參政黨的建設。當今世界出現了社會階層結構深刻變化、中間階層逐步發(fā)展壯大且政治影響急劇擴張的普遍現象,使得各個政黨都需要大量吸引中間階層選民/成員,從而進一步導致各個政黨在理念及意識形態(tài)上相互靠攏,在政策和政治主張上越來越接近。如此一來,各種類型的政黨意識形態(tài)上相互接近和中間化,政黨特色越來越模糊不清,自然導致政黨自身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困惑和迷茫。
(2)中國經濟社會轉型使得參政黨自身建設面臨挑戰(zh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推進具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現實背景。我國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追趕西方世界的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速度越快、時間越短,要面臨的經濟結構失衡、資源消耗過快、環(huán)境破壞污染嚴重、社會矛盾加劇等多種困擾及風險就越多。因此,當下中國處于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結構深刻變遷、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的歷史關鍵時期,各種深層次矛盾不斷集中顯現,這些問題的出現給我國參政黨建設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和挑戰(zhàn)。在新時代,我國各民主黨派如何在自身的社會基礎和政治代表性與廣泛性上加強自身建設,在經受利益調整、市場經濟、觀念變革和對外開放的考驗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和增強參政黨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從而履行好參政黨的職責,提高參政效能,成為了一個迫在眉睫的新課題。
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深遠的戰(zhàn)略視野、全面的系統(tǒng)思維,對于新時代參政黨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涉及參政黨建設的方方面面,構建了一個邏輯嚴密、內涵豐富、時代感強、重點突出的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可以從“一個戰(zhàn)略定位、一個總體原則、兩個目標任務、兩個重點部署”來理解和把握。
1、戰(zhàn)略定位: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1)創(chuàng)新界定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和根本性質:民主黨派是與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共迎新春之時提出,中國的民主黨派是“”,這標志著民主黨派的政治地位得以歷史性提升,也標志著民主黨派的性質重新界定。
中國民主黨派從成立之初開始到現在,其政治地位及其與中國共產黨的關系歷經了逐步發(fā)展完善的歷史性變遷。民主黨派的性質從國共兩黨之間的“中間力量”,到新中國成立后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性質政黨,改革開放后逐漸轉型為“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1]中共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深思熟慮地對我國民主黨派性質和功能定位重新審視、重新提煉,明確指出各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其特征是與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德、和衷共濟、通力合作,從而為民主黨派的政治定位和根本性質賦予時代新內涵,凸顯了當代中國現實政治體系中民主黨派的社會主義政黨性質?!爸袊厣鐣髁x參政黨”論斷,既要求民主黨派要在新時代具有新的使命和擔當,要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參政議政效能,做好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又鏗鏘有力地回應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民主黨派的政黨性質的質疑和扭曲。
(2)強調參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意義:參政黨建設,是促進參政黨科學發(fā)展、煥發(fā)生機活力的需要,是事關國家和民族生存發(fā)展的需要。世界各國政黨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任何政黨只有高度重視自身建設,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才能在各國政治體系中確立地位、發(fā)揮影響。中國各民主黨派作為與中共通力合作的友黨,在中國快速發(fā)展、執(zhí)政黨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必然面臨著“怎樣才能成為人民群眾滿意的新時代參政黨”的重大歷史性課題。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充分認識到國際國內形勢的復雜性、充分認識到執(zhí)政黨所面臨的考驗與風險,作出了將全面從嚴治黨推向縱深、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決策和周密部署,將執(zhí)政黨的自身建設放到了關乎黨的命運、關乎中國偉大復興夢實現與否的戰(zhàn)略地位上。作為參政黨,自然不能無動于衷、高高掛起,在同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民主黨派面臨成員數量增加卻對多黨合作的歷史和傳統(tǒng)缺乏了解和經歷、隊伍結構變化且參政議政能力有待提升等新情況,使參政黨的自身建設現狀出現了與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不太適應、與參政黨地位和形勢發(fā)展的要求不太適應的問題。[2]各民主黨派要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前進的歷史步伐中繼續(xù)享有參政黨的資格和地位,有力發(fā)揮參政黨的作用,就必須不斷加強參政黨的建設,把各民主黨派建設成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使得各民主黨派永遠保持生機和活力。
2、總體原則:堅持和發(fā)展新型政黨制度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而言,堅持和發(fā)展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建設的總體原則。
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政黨輪流執(zhí)政、激烈博弈相區(qū)別的是,我國執(zhí)政黨與參政黨具有著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礎,那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都需要民主黨派的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始終是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量。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需要民主黨派聯(lián)系各個界別、各個領域的人民群眾中的優(yōu)秀人才,尤其需要民主黨派為重大事項建言獻策,需要民主黨派以諍友身份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政策精神的落實和執(zhí)行,從而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順利實現。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出發(fā),要求必須把新型政黨制度“堅持好、發(fā)展好、完善好”。中國共產黨在全力推進自我革命的同時,又高度重視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尊重各參政黨自身建設過程中的主體意識,并對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給予全面的支持和有力的幫助,以幫助各民主黨派成為高素質、高效能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3、目標任務: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貢獻更大力量
(1)以自身建設弘揚參政黨優(yōu)良傳統(tǒng)。習近平總書記對各民主黨派的歷史非常了解,經常談到毛主席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關于歷史周期律的一段對話,高度肯定各民主黨派一直以來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也希望民主黨派能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弘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新時代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3]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的背景下,各民主黨派歡欣鼓舞、干勁十足,更深感責任重大,以弘揚黨派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努力加強自身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找準定位并取得了較好成效。近些年來,民盟堅持“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發(fā)揮在文化教育領域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自身優(yōu)勢,把推動科學發(fā)展、助力經濟結構戰(zhàn)略性調整和切實改善民生既作為參政議政首要任務,又作為加強機關建設、提升黨員素質的重要出發(fā)點;民建則連續(xù)多年結合自身優(yōu)勢,將推動中小企業(yè)和非公有制經濟向好發(fā)展、推動金融財稅體制改革順利開展作為自身建設的立足點;農工黨則立足發(fā)揮農工界別人才優(yōu)勢,圍繞推進我國醫(yī)療服務業(yè)發(fā)展、建設健康中國和切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群眾密切關注、難度大、關乎中央和政府重大政策等方面的問題,開展重點調研并建言獻策,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九三學社則圍繞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等現實問題,參政議政,提出大量建議,努力把自身建設成為政治站位高、組織嚴密、務實高效的高素質參政黨;致公黨的“僑”“?!碧厣?、“聯(lián)動”功能明顯,在加強自身建設的過程中,將推動與愛國僑團僑社、華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留學人員的聯(lián)系交往更上一個臺階、推動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更上一個臺階作為根本目標和根本出發(fā)點。
(2)以自身建設貢獻參政黨更大力量。參政黨建設,要以參政黨在新時代更好履行職能、貢獻更大力量為重要目標。2019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應該“同心共筑中國夢、共創(chuàng)美好新時代”,各民主黨派要“協(xié)助黨和政府凝聚民心民力、推動改革發(fā)展”,要“自覺服務大局、維護大局”。
首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各民主黨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進程中重要主體之一,必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各民主黨派必須將根本政治責任和職能要求放在首位,發(fā)揮各自積極作用,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對執(zhí)政黨的重大決策發(fā)揮正向影響作用、監(jiān)督執(zhí)政黨的政策落實,分擔執(zhí)政黨治國理政的艱難困苦并共享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輝煌成就。其次,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做出更大貢獻,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做出更大貢獻是參政黨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加強自身建設是參政黨作出重大貢獻的必然條件。不管是要更好地參政議政、更好地開展民主監(jiān)督,還是要更好地參加政治協(xié)商,參政黨必須充滿勇氣、下定決心、直面問題并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強機關領導班子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
4、新時代參政黨建設的重點部署:加強四個建設,提高五種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尊重、提倡并大力支持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并多次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自身建設要提高到新水平、取得新的成效。2015年,習近平對于參政黨建設做出明確部署,指出民主黨派要強化“四個建設”,即“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強調民主黨派自身建設過程中要著重提高“五個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4]
參政黨加強“四個建設”,首先抓好領導班子建設,形成黨派內部的強大凝聚力和影響力;其次要加強思想建設,通過各種渠道對黨派成員思想“正本溯源”,規(guī)整思想政治傾向,抵制不良思想苗頭,把黨派成員的思想集中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集中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上、集中到黨派優(yōu)良傳統(tǒng)上來;再次要加強組織建設,通過架構各級黨派內部組織載體、嚴肅黨派內部紀律,以組織性、紀律性彰顯黨派傳統(tǒng)和黨派力量;最后要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制度體系,增進班子成員團結、黨派所有成員凝神聚氣,保障各黨派參政議政、參加政治協(xié)商、開展民主監(jiān)督有章可循、合法合矩并力量集中、成效明顯。
加強“四個建設”,是為了提高參政黨“五種能力”,從而能夠進一步和諧中國政黨關系,能夠進一步鞏固和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能夠進一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偉大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2018年2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各民主黨派共迎新春時指出,執(zhí)政本領大建設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各民主黨派要把參政工作做好,“也要不斷提高本領”。也就是說,參政黨要在自身建設過程中著重提高本領,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第一,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政治把握能力,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民主黨派干部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是民主黨派自身建設中要著力提高的關鍵能力、根本能力。各民主黨派在自身建設過程中,一定要著重培養(yǎng)與執(zhí)政黨同心同力、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主動積極用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與素質。第二,要開展深度調查研究,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具備迎合時代要求、滿足人民群眾要求、契合執(zhí)政黨期望的參政議政能力,是民主黨派的地位和性質所決定的,是各民主黨派履行政治職能的前提和核心能力。參政黨建設過程中,必須要著力提高各民主黨派通過調查研究服務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影響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問題的能力,要著力提高各民主黨派運用人才智力優(yōu)勢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能力。第三,創(chuàng)新管理領導機制,提高組織領導能力。組織領導能力是民主黨派動員、領導和組織黨派成員及其各界別、各領域優(yōu)秀人才和愛國人士的能力,是能夠通過合理地配置資源、有效地溝通交流和嚴謹地組織協(xié)調來形成強大合力服務于中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能力。一個組織嚴密、領導有力的團隊力量遠遠大于團隊單個成員力量之和,每個參政黨要發(fā)揮最大的力量就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組織規(guī)范、紀律嚴明、管理科學、交流暢通、領導先進的隊伍。第四,強化多黨合作優(yōu)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的重大政治論斷,指出新型政黨制度這一“偉大政治創(chuàng)造”具有克服“一黨缺乏監(jiān)督”“多黨輪流坐莊”等弊端的獨特效能,具有緊密團結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顯著優(yōu)勢。[5]因此,合作共事能力是在新型政黨制度框架下參政黨必備的能力素質,是參政黨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又弘揚自身優(yōu)勢特色的能力,是每個參政黨通過與執(zhí)政黨、與其他民主黨派風雨同舟共謀發(fā)展的能力。第五,加強自我教育和約束,提高解決自身問題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是適應國際國內新形勢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黨派塑造新時代更好的形象、鍛造更強的戰(zhàn)斗力的新要求。參政黨建設過程中,要通過思想教育和制度約束等多方面的途徑,克服黨派內部的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的問題,實現自我純潔、自我完善與自我發(fā)展,從而從根源上聚力、從整體上發(fā)力,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求更好履行職能。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的當代價值
1、理論價值:多維度拓展和深化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重要論述,是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中國化,充分體現了我黨既遵循馬克思主義經典原理又緊密結合中國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探索的優(yōu)勢與能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參政黨建設的重要論述,秉承實事求是原則,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出發(f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剖析中國參政黨建設的癥結所在,從戰(zhàn)略高度部署了參政黨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講清楚了當代中國參政黨的地位和性質是什么,當代中國要建設什么樣的參政黨,解答了新時代參政黨建設怎么開展的問題,多維化地拓展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
2、實踐價值:科學引領中國參政黨建設開創(chuàng)新局面
黨領導一切是新時代中國不犯顛覆性錯誤、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本前提。在破解參政黨建設難題以及其他重大風險與挑戰(zhàn)過程中,我黨始終堅持以改革促發(fā)展、以發(fā)展促穩(wěn)定、以穩(wěn)定促幸福,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各個領域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對于參政黨建設的高度重視、指點迷津,尤其是諸多關于參政黨建設的重要論述,既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新時代各民主黨派的地位性質以及加強參政黨建設的重大意義,又規(guī)劃了藍圖,提供了具體工作方法和思路,對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參政黨自身建設問題有很強的針對性,是新時代做好參政黨自身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必須長期遵循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 吳肖明.參政黨建設基本經驗研究[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19-22.
[2] 唐華生.參政黨建設科學化的目標及其意義[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6)8-12.
[3] 習近平分別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lián)[EB/OL],http://www.china.com.cn/v/news/2012-12/26/content_27513284.htm,2012-12-26.
[4] 習近平.鞏固發(fā)展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358.html.
[5] 新型政黨制度新在哪兒?習近平總書記這么說[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5/c_1122486143.htm.
【作者簡介】
鄧文飛(1977—)女,湖南株洲人,碩士,中共株洲市委黨?;A理論教研部副教授,從事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