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霞
摘 要:深度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效學習,深度課堂首先必須是有效課堂。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摒棄形式主義,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才是落實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與保證。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深度學習;有效課堂;形式主義
隨著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深度學習”一詞已經(jīng)悄然成為教師追求的教學方向。由于對深度學習存在理解上的偏頗,目前的教學實踐也出現(xiàn)了不少只圖形式的“偽深度”現(xiàn)象,這成為阻礙教學質量提高的一股暗流。在此就這一問題,與廣大同行進行一番探討。
一、過度暗示,錯把“套路”當“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探究”一詞頗具神秘色彩,也因此備受教師青睞。一般認為,只有開展探究的教學才是有深度的教學。筆者理解,“探究”二字中“探”可指 “探問、觀察思考”;而“究”則指“進行深入考察與細致研究”?,F(xiàn)實教學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一些所謂的課堂探究往往是探而不究——“只見活動,不見效果”,甚至存在教師過度安排探究路線,讓學生往自己設計的“套子”里鉆的現(xiàn)象。
分析:這里教師給出的探究題貌似體現(xiàn)了由淺入深,而且學生也大多能正確填寫,但是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呢?那就未必了。由于“冪的乘方”是一個新概念,需要學生理解其意義,教師卻過早地安排進行運算了,其實此時有不少學生還是一知半解。對于題目“(32)3” “(23)2”,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具體參加運算的“3”是哪個“3”,“2”是哪個“2”,這是因為他們混淆了底數(shù)與指數(shù)。
當然,這里最大的問題還在于教師運用了一種帶有“思想枷鎖”色彩的探究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自己設計的“套路”之中,會失去他們本該具有的天真與思想。
實際上,這個問題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設計,具體的數(shù)字可大可小,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具體運用中加深對“冪的乘方”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與探究精神,使本課教學目標在充滿挑戰(zhàn)的活動中得到順利落實。
二、理解偏頗,錯把“難度”當“深度”
說起“深度”,一般人都認為就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學設計往往置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于不顧,各類難題、怪題不斷冒出,讓學生無所適從。在學生初學幾何時,有教師就拿出復雜的圖形讓學生去挖掘深度,比如這樣一道題:已知圖中∠1+∠2+∠3+∠4+∠5+∠6=900°(圖1),試說明AB∥CD。這是七年級的題,學生先要畫多邊形,再把多邊形切割成三角形,并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知識,最終才能出現(xiàn)“同旁內角互補”,從而解決問題,難度可想而知,教學效果也難以實現(xiàn)。
在數(shù)學教學中,“深度”學習主要還在于能讓學生在“平?!眱热葜幸姷健安黄匠!保瑥摹皩W會”演變?yōu)椤皶W”。比如圖2中,已知∠1=∠2,試說明AB∥CD。一般教師會讓優(yōu)秀的學生口頭作答,借助∠3為橋梁,并冠之以“等量代換”這一理由,從而利用“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證明,但大部分學生還是會一頭霧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包含了兩種思路——綜合法與分析法。如果運用綜合法,學生應該盡可能把圖中所有的角都標出來,分析一下它們的關系,以便為說明結論找到線索,而在圖中標注角與線段正是幾何學習中重要的習慣,此時培養(yǎng)正適時。如果運用分析法,則要尋找方法來說明兩條線段平行。無疑目前學過三種常見思路,即從分析同位角、同旁內角、內錯角入手?;谏鲜鰞煞N思路的多個方案分析,就像一張捕魚的大網(wǎng),可以抓住所涉及知識范圍內的“魚”。
三、離本背道,錯把“瞎用”當“活用”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的教師由于理解不到位,就會把脫離教材的“瞎教”當作活用教材,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比如,教學“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課中,不少教師總是煞費苦心地去尋找一些奇題、怪題,讓學生列出方程,再制作一些所謂的“動畫情境”,讓學生利用移項、合并同類項這些基本方法上不斷進行訓練,卻為何可以通過移項來解方程這些基本的道理。有的學生誤認為解方程就像孫悟空變戲法,只需記住 “移過等號,變換符號” 這八個字就可以了。顯然這種膚淺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發(fā)展。其實教材在這兒就有比較到位的提示,教師只需引導學生:① 如何把方程向著x=a(常數(shù))的形式進行轉化?(為移項方法的得出進行鋪墊)②探討教材中的3x-4x=-25-20是怎么由3x+20=4x-25變形得來的?(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變形的過程,理解等式性質在這兒是怎么運用的)。③重點理解“相當于”只是“好像是”,移項的本質是等式性質1。這樣就使解題方法回歸到數(shù)學原理的高度??梢姡J真分析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活用教材,使教學彰顯深度。
四、節(jié)外生枝,錯把“多解”當“開放”
在數(shù)學教學中進行開放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與發(fā)散性思維。有的教師認為只要設計好了開放題,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其實不然。比如在“冪的運算”教學中,有教師給出了這樣一道題:
(1)試在2、3、4三個數(shù)中任取兩個,你能組成哪些冪的形式。(32,42,23,43,24,34)
(2)從上述6個冪中任取兩個,組成一道冪的乘法題,你能寫出哪些算式?(15種結果)
這道題從答案來看似乎有些開放,但其實只是一種“多解”,究其本質來說還是封閉性的。而且這種屬于排列組合的啟蒙式訓練不知為何放在這節(jié)課上。雖然說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分類討論的能力,但也會淡化冪運算這一主題。到后來,由于學生無法答全,教師最終只能把方法教給學生,這樣開放題設計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顯然這種“開而不放”的開放題設計只是一種“節(jié)外生枝”,還不如用完全封閉性的習題。
五、脫離主體,錯把“盲從”當“合作”
合作學習可以把課堂探究引向深入,但并非只要合作就會有好處,處理不好,反而會影響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使其思維難以深入。
比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后,有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已知2a2+2b2=20,3ab=9,試求a+b的值。學生拿到題目就感覺難以下手,于是教師馬上說:“我看大家還是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在四人小組中討論一下吧?!庇谑牵n堂開始熱鬧起來。在四人小組中,基礎好的學生開始展示他們的才華,基礎薄弱的學生根本無法理解這其中包含的整體思想,他們堅持認為“要求a+b的值,必須分別求得a與b的值”。而有些學生雖然聽懂了,但也只是當了一回聽眾,無法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數(shù)學思想。顯然,教師過早地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無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大部分學生變得盲從,最終課堂效果也難以體現(xiàn)。其實這道題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引導。比如:題目給定的條件等式是否能化簡?化簡后的結果與什么式子很相似?誰能通過畫圖來分析這個問題?在此基礎上從能夠回答的學生中挑選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這樣就可以將解題思想落實到整體思想與數(shù)形結合思想中,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增值。
六、結語
“褪去浮華見本真”,深度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效學習,深度課堂首先必須是有效課堂。開展深度學習必須體現(xiàn)數(shù)學學科的基本規(guī)律,遵循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理念,深研數(shù)學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尋求問題解決方法背后的數(shù)學原理與數(shù)學思想。努力摒棄形式主義與浮夸風,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才是落實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與保證。
參考文獻:
[1]呂亞軍,顧正剛.初中數(shù)學深度學習的內涵及促進策略探析[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7(5):34-35.
[2]楊 軍.基于課程與學習心理理論的初中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途徑[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9):24-25.
[3]田曉霞,張耀波.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學生積極心理的構建[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8(7):13-15.
[4]蔣安娜,唐恒鈞.基于問題鏈的數(shù)學深度學習活動設計[J].中學數(shù)學,2019(2):14-17.
[5]成宏偉.深度學習理念下提高數(shù)學課堂有效性[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4(11):69.
[6]薛麗雅.“低碳”理念下的 初中數(shù)學深度學習的幾點思考[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23):63-64.
[7]占冬梅.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探討[J].新課程(中旬刊),2019(2):54.
[8]陶云英.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J].黑龍江教育·中學版,2018(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