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APP的火熱,各種文化類節(jié)目的熱播,加之國家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這些時代發(fā)展的新生力量都為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選擇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提供了便捷的途徑,也為班級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借鑒。
但是高中生課業(yè)負擔沉重,學生無暇進行大量深入的課外閱讀,更沒有多少機會參與社會實踐,加之咱們本地區(qū)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家長對課外閱讀、社會實踐的認知度不高,以及學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尚未徹底改觀,教師依然以課本教學為主。
另外,一些自控力弱的同學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而耽誤了學習,因此家長對孩子使用手機深惡痛絕。然而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加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上有效運用,很多信息、知識都可以通過手機,翻轉課堂、慕課等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而一個班級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家國情懷,積極向上樂觀拼搏的班風建設是需要靠平時的活動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的。
因此筆者平時特別關注一些文化類的節(jié)目,一些比較好的APP,公眾號,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影視作品,結合本班實際做了這樣一些工作,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一、利用美篇、簡書APP促進學生閱讀,增長知識,擴展視野
美篇APP具有圖文并茂,聲文兼?zhèn)涞莫毺貎?yōu)勢,還可以插入視頻,還可以印制美篇書。很好的將圖片、文字、音樂、視頻、背景畫面、版面設計、論壇等時尚元素融合在一篇美篇文章中,很符合現(xiàn)代年輕人刷屏、讀圖、看短視頻的快餐式閱讀口味,同時美篇APP操作簡單快捷,隨時隨地都可以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照片,心得體會,閱讀體驗。
(一)開辦美篇《星新報》班級電子刊物
1. 《星新報》開辦的初衷及試圖解決的問題
為了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yǎng),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愛校愛班的主人翁精神,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利用美篇APP的圖文音視功能,在班級中開辦刊物,命名《星新報》,意思就是每周分組播報一周國內外大事件,歷史大事件,名人事例,經(jīng)典電影,人物素材等。聘選班中文采出眾組織能力超強的兩位學生擔任社長、副社長。
全班分為八個小組,每組由小組長負責安排組員分工協(xié)作完成每期美篇內容的編寫,由一名同學對內容進行語音播報。這樣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了團隊意識,增加了班級凝聚力。另外,依托班級刊物,將班級中開展的其他實踐活動,參加學校的各種比賽也進行特別報道,極大地提升了同學們的班級自豪感,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班級德育建設。
2. 班級美篇刊物《星新報》開辦過程及取得的階段成果:
在2019年1月14號創(chuàng)刊開始,每組負責七天,每天出一期美篇。第二學期開學后改為每周由一組同學完成一期美篇。
3.依托班級美篇刊物《星新報》將班級開展的實踐活動進行專題報道并撰寫為實踐活動課例結集出成美篇書,在學校內進行推廣:
具體如下:
A. 2018.12.25開展的“家校共育·親子共讀《習慣的力量》”課外閱讀展評會。會上還頒發(fā)了《星新報》優(yōu)勝組獎證。
B. 2019.3.11開展的“聲臨其境·雙語共讀·親子同演《天藍色的彼岸》評比活動”。
C. 2019.4.10和4.16開展的“頌經(jīng)典·秀配音·悟情理,寫詩詞‘文學作品配音,經(jīng)典詩詞原創(chuàng)實踐活動”。
D. 2019.6.5開展的“凝神聚力展風采·策馬揚帆勇拼搏——家校共育·同心共筑中國夢”親子戶外主題活動日。
E. 2019.6.24開展的“青春接棒 強國有我”演講比賽。
4.增開《星新報》文化專欄:以 “傳承文化經(jīng)典·涵詠家國情懷——語文‘詠唱·話說·抒懷文化主題實踐活動讀書報告的形式在簡書APP上進行刊登。
5. 開設《星新報》夜讀專場:從班級中挑選對播音、主持、朗誦、閱讀感興趣且認真負責的24名同學分為四組,每周五六日利用荔枝FM錄播三期,內容以名家散文、經(jīng)典詩詞、勵志故事、時代楷模、熱點時評為主,并分享至第三方平臺。
6. 依托美篇,將學生寒暑假做的閱讀作業(yè)用美篇撰寫讀書報告、讀書筆記、觀后感并結集為學生成果出美篇書。
A. 采用圖書漂流的形式,讓學生分組傳閱一本書,用美篇接力撰寫讀書筆記。
B. 采用讀書報告的形式,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圖書,用美篇撰寫好書推介。
C. 平時的觀后感,每周的隨筆挑選好的作品用美篇展現(xiàn)在班里傳閱。
二、利用荔枝電臺提升學生文化核心素養(yǎng)
喜馬拉雅,荔枝等手機電臺有著豐富的資源,隨時隨地都可以聽自己想聽的內容,想學習的知識,想拓展的方面。所以利用微信,QQ,班級優(yōu)化大師,向學生推薦好的節(jié)目。并要求學生利用荔枝電臺朗誦美文錄音。
下面大概介紹一下所做的工作:
1. 每周在QQ群,微信群推送喜馬拉雅的內容。
2.依據(jù)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內容找相關的文章、學到古典詩詞、散文、比如《阿房宮賦》、《滕王閣序》等等利用荔枝電臺錄音上傳QQ群,進行檢查指導。
正是有了高一一年,高二一學期的朗誦訓練,才能有后面《星新報》的播報,夜讀專場的開辦。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口語,核心素養(yǎng)自然得到的了提升。班級整體的文化氛圍也逐漸形成。
3. 這個暑假要求學生每天讀一篇高分作文,同樣用荔枝電臺錄音上傳。
這樣豐富多樣的閱讀形式大大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提升閱讀素養(yǎng),在誦讀中提升文學造詣。同時也充分發(fā)揮了教學助手,直播平臺的網(wǎng)絡優(yōu)勢,提高學生在網(wǎng)絡時代的核心素養(yǎng)。
☆【項目介紹】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立項課題《“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優(yōu)化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指導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XKT-ZW-05-030)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李菊霞 ?1978年1月,女,寧夏 ?漢族 ?大學本科 ?中學一級教師 ?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