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清
【摘要】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閱讀”的指引,閱讀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面對今天高度信息化和教育應試對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沖擊;提出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對網絡學習持謹慎態(tài)度的號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自由閱讀、養(yǎng)成勤思考、善發(fā)現(xiàn)的良好閱讀習慣。
【關鍵詞】閱讀;信息時代;課外;習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边@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正是高爾基先生對書籍的深刻見解,它的含義就是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力。一個善于閱讀的人,一定在文化修養(yǎng)上有較高的造詣;一個善于閱讀的民族,也必定是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從個人到民族,無不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的核心,它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載體,更是其終身受益的隱形財富。作為教育工作者,在認識到閱讀的重要價值基礎上,更要思考如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樹立學生正確的閱讀觀念開始,形成熱愛閱讀、書籍與成長同行的思想觀念,最終成為一名博覽群書的優(yōu)秀少年。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其閱讀史?!睆膶W生時代培養(yǎng)起的良好閱讀習慣會讓其收益終身,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和改革,家長們普遍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會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學業(yè)任務的加重,應試考試的壓力,閱讀與學業(yè)二者的矛盾開始暴露,閱讀時間難以爭取、閱讀習慣難以培養(yǎng)。在這樣的現(xiàn)實背景下,作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經過深刻的反思,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詳細論述。
一、構建知識世界,營造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不僅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注重閱讀所帶來的學生思維水平、情感態(tài)度水平的提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意識水平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讀書觀,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良好閱讀氛圍,從書香校園的布置到閱讀課堂的觀念引導,從方方面面讓學生感知閱讀的魅力。例如,利用廊柱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 利用小黑板建立讀書交流園地,設立學校以及班的“圖書角”,讓學生一走進校門,就會被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所包圍。另外,筆者所在班級還成立了“文學社”“讀書創(chuàng)作社”“閱讀研究會”“詩歌朗誦會”,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活動等,學生熱情很高。通過活動氛圍的帶動,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漸漸地就把閱讀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二、以紙質閱讀為主,謹慎參與網絡閱讀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電腦和手機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電子書”這一詞大家都不陌生,它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家長和學生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這一新型閱讀的重要參與者,簡單快捷的多媒體能夠隨時為人們提供海量的信息。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網上學習成為無奈之中最好的選擇。但是,它的弊端也十分顯著,電子設備展示的頁面過于絢麗動感,更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廣告和娛樂的內容,帶給人們的大多數只是短暫的感官刺激,這對于涉世未深、是非不明的未成年小學生的危害很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專注力和閱讀反思習慣。小學生過早“觸電觸網”,如果缺乏監(jiān)控,會使孩子迷戀“刺激游戲”“快餐文化”,失去思考的能力。因此,這方面家長的配合相當重要。
筆者認為要慎重使用網絡閱讀,它的弊端在上文已經詳細闡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仍然應該以紙質書為主體,人類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是無法靠網絡世界獲得的。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得益于思想的進化,并不是在網絡中現(xiàn)成的知識,從信息到知識到智慧,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精神與智力逐步升級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惟有通過閱讀,才能充實知識、發(fā)展智慧,達到思維的頂峰。
三、課堂閱讀為指引,課外閱讀為主體
學生閱讀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課內閱讀,另一個是課外閱讀,二者相輔相成。二者也是相互滲透的關系,比如,有些呈現(xiàn)在課本上的課文,學生在課后已經閱讀過,有所了解,最為典型的就是一些名著節(jié)選。我們在指導小學生學好課文,掌握閱讀方法要領的同時,可介紹前后相關情節(jié),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由在課堂上被動的聽發(fā)展到在課外時間自覺地去閱讀原著,提高主動閱讀的興趣,實現(xiàn)課堂內外的互補。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懂得結合閱讀課文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如,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推薦《狂人日記》《水滸傳》;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推薦《安徒生童話》;教《只有一個地球》時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等。
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有限,他們單單依靠語文課、早讀課、自習課進行閱讀時間遠遠不夠。所以,筆者主張還原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靈活性,利用周末或居家空余時間閱讀老師推薦的書。
四、摒棄功利主義,提倡自由廣泛閱讀
關于家庭作業(yè)的布置,筆者認為并不是越多越好,反復的機械練習確實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是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多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基本上是緊緊圍繞自己的教學任務,或者是為了完成課外閱讀訓練題,也就是“學以致考”。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壓力去進行閱讀,就很難做到專注于文章本身?,F(xiàn)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只盯著學生的分數,而忽視學生閱讀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自由廣泛閱讀會促進我們的教育發(fā)展,它在給孩子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閱讀就像美食一樣,一本好書會讓人回味無窮。如果一時間沒有了有趣的閱讀,小朋友就會產生“精神饑餓感”。正如孔夫子所說:“一天不讀書,就覺得食之無味”,這種“精神饑餓感”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yǎng),科學家認為其黃金期是在學生14歲之前。
五、重在興趣和習慣養(yǎng)成,貴在思考和想象的發(fā)揮
閱讀教學是從小培養(yǎng)的,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仍存在很多學生在踏入社會之后沒有閱讀的習慣,甚至從不讀書,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反思的。這說明老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好習慣并沒有真正地起到作用。一方面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性的閱讀任務時,習慣性以目標為追求,忽視書本本身;其次,對于老師來說,也沒有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忽略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更多的精力放下考試上。
那么究竟何為閱讀,閱讀又有什么用處?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闭f的就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在乎閱讀所能帶來的結果和眼前利益,而是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時間久了,自然讀書的好處就能體現(xiàn)出來。老師要讓學生忽略眼前的利益,簡單來說就是不能為了讀書而去讀書,要真正地帶領學生愛上閱讀,喜歡閱讀。如此,學生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能夠“識器”與“操曲”。即擁有不同于常人的胸襟與視野,對不同事物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理解和態(tài)度。這才是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讀書習慣真正的目的所在,達到自由閱讀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我的閱讀觀[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5-27.
[2]陳瀟瀟.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姚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