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輝 周鳳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基礎階段,因此小學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現(xiàn)狀,并提出了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和現(xiàn)狀分析
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而人們在獲得了物質滿足的基礎上也更加重視精神方面的追求,重視知識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大家開始重視教育,尤其是重視對孩子的教育。而這種過度的關注與重視,卻給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競爭力。有些家長秉持著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從孩子進入小學開始就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各種興趣班、特長班和文化輔導班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孩子們小小年紀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有些孩子還產生了緊張、焦慮、壓抑等不良心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理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學習、生活的最重要的兩個場所。教師要和家長共同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采取多種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基于素質教育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創(chuàng)建積極健康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學校里的其他學科教學同樣重要。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建健康的教育、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在健康、積極、陽光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鍛煉身體;教師要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有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1、教師要具有正能量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交給學生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克服困難,進而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教師每天與學生接觸,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引路人。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身必須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尚的思想情操,要充滿正能量。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用放大鏡看學生的閃光點,多發(fā)現(xiàn)、多表揚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教師要以自己正確的思想和行為積極引導和影響學生,通過言傳和身教,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2、積極開展各類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基礎階段,年齡小,活潑好動,對事物的興趣不夠持久。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小小演說家”、“今天我當班長”等活動,通過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表現(xiàn)的機會,幫助他們克服膽小、害怕、緊張等不良心理因素,培養(yǎng)他們積極主動、勇于表現(xiàn)的良好品質;學校也可以組織開展一些以班級為單位的比賽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品質和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建設,嚴防校園暴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發(fā)生校園暴力。校園暴力既包括行為暴力,也包括語言暴力。所以,防止校園暴力,既要防止學生身體上受到傷害,更要避免學生心理上受到傷害。小學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性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引導,耐心的幫助他們,促進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夠在小學階段獲得健康、全面的成長。
(二)家校聯(lián)手,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徑
在孩子的小學階段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fā)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也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家長應與學校和教師積極配合,共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1、家長要合力配合,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經(jīng)常與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并與教師積極配合采取具有實效性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2、加強對學生的心理關注,及時進行疏導
有些孩子的心理問題和情緒在家里會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因此,家長應加強對孩子心理方面的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正確的疏導。比如,當孩子出現(xiàn)社交恐懼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多與人接觸,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孩子與人接觸的機會,逐漸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3、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
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應轉變只重視知識文化教育,而輕視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錯誤觀念,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理解、尊重孩子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身心發(fā)育還不完全。但是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多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呵護他們健康成長,要營造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孩子在充滿愛與尊重的環(huán)境中成長,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要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體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的同時,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在小學階段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騰.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亞太教育,2016 (24):295.
[2]厲春春.素質教育下如何做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小學版),2019 (7):226-227.
作者簡介:宋殿輝(1970.05-)男,籍貫遼寧省蓋州市,大學??茖W歷,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周鳳(1974.12-)女,籍貫遼寧省大石橋市,大學專科學歷,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