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qū)有許多小吃,像蠔烙、鴨母捻、肖米、牛肉丸、糖蔥薄餅、砂鍋粥、無米粿、紅桃粿、鼠殼粿、菜頭粿、土豆粿、咸水粿等等。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潮汕地區(qū)的許多小吃名稱中都含有一個“粿”字。
“粿”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qū),“粿”不僅僅是一種糕點或者說點心,許多粿類也是重要的祭品。在過年祭祀時,紅桃粿、鼠曲粿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記憶中的每一個年節(jié),都充滿各種各樣的粿的香味。小時候最喜歡在年節(jié)到來之際看外婆做粿、蒸粿。做粿的過程是有些趣味的。大人們會先準備好粿皮,紅桃粿的粿皮是桃紅色的,白粿的粿皮是白色的,鼠曲粿的粿皮是黑色的,鼠曲粿又被俗稱為“黑粿”。這些粿皮是如何制作的,我大多不曉得,只知道制作鼠曲粿的粿皮的原料是鼠曲草。記得小學校園里就曾有一大片鼠曲草。有一年家里大人決定過年的時候自己制作粿品,我便與弟弟一同在小學校園里摘了一些鼠曲草。那草毛茸茸的,開著白色小花,通體灰綠,透露出一種樸素的可愛。只知制作鼠曲粿的粿皮時要將鼠曲草放入鍋中熬煮,而后它是如何成為黑黝黝的粿皮的,我卻不曉得,只覺得十分神奇。但這世上神奇之事,往往由平凡的事物加注而成,所以我私心里想,若我也學會了制作粿皮,大約就不覺得神奇了。
鼠曲粿是有甜餡和咸餡的,我常見的是甜餡的。餡料大抵是豆沙、花生等,其中有許多原料我卻只懂得它們的方言俗稱,并不知道字面說法,因此也難一一列舉。其中有一味餡料稱為“瓜冊”,也是一種常見的輔料,可單獨食用。這一味餡料十分可愛,它本身為冬瓜制成,成片的瓜冊通體晶瑩,邊緣似一條碧綠的玉帶,真真可人。
印粿的時候,先將餡料包裹在粿皮里,捏成一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雛形,再將其按進粿印里,用手按壓粿的背面,使其平整。而后我們只需將粿印靠手輕輕一敲,一個成型的粿便在手上鮮活了。然而做粿就像包餃子,在成型時偶爾也會出現(xiàn)一些遺憾,例如----露餡。粿做得好不好,又與皮的厚薄、餡的多少有關,有時候細細琢磨,又頗有另一番樂趣。
而與別的粿不同,鼠曲粿在蒸的時候要在下面墊上一層芭蕉葉,出爐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鼠曲草的味道夾雜著餡料和芭蕉葉的香氣。甜餡的鼠曲粿嘗起來柔軟甜膩,且鼠曲粿個頭不大,一次嘗兩三個也未為不可,對于喜食甜的人來說,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過年的時候,家里的大人張羅著祭祖、祭神,一個個鼠曲粿整齊地擺放在盤子里,各種祭品一一擺開,上香禱告,燃燭祈福,這是潮汕人家濃濃的年味。萬家的燈火亮起的時分,燈籠在冬夜里偶爾隨風輕輕搖曳,明亮的紅被粿的馨香包圍著,一派安詳平和。
同樣的,紅桃粿也有甜與咸兩種口味,我在家里常見的是咸的紅桃粿。咸的紅桃粿大致又分為兩種,一種為綠豆餡,綠豆舂成泥之后被包裹進粿皮,印成粿,甜的紅桃粿也是綠豆餡的;另一種俗稱飯粿,將煮熟的糯米飯與其他各種香噴噴的餡料攪拌在一起,這其中的餡料又有蝦仁,香菇,豬肉等。
紅桃粿也是祭祀粿品中的重要角色。潮汕人敬仰神靈,并且誠心奉神。在潮汕地區(qū),有許多祭神的節(jié)日,至今也仍有許多人家保留初一十五祭神的習俗。不管是初一十五在家的小祭,還是大節(jié)日的大祭,紅桃粿出現(xiàn)的頻率都是十分之高的。
我不喜歡甜的紅桃粿,原因大抵在于自身,每每見到甜的紅桃粿總覺怪異。我猜想,大約是我從小見到的紅桃粿便是咸餡的,又喜食咸,所以總犯這毛病。然而說起甜的粿類,就有一樣“甜粿”不得不提。單看這名字,你便可大致猜出這是一種怎樣的食物。甜粿是甜的,毋庸置疑。甜粿是蒸出來的,我知道的也僅僅這么多,具體的制作過程便不甚了解。但切甜粿卻是一件有趣的事,甜粿可以用刀切,也可以用“線”切。找一根干凈的絲線,拉緊兩端,用力地“切下”便可將甜粿割成塊狀。
而要論甜粿最可口的吃法,莫過于煎。將切成片的甜粿沾上搗碎的蛋液,放進鍋里煎至雞蛋金黃便可出鍋。這樣煎出來的甜粿可以用三個字形容:香噴噴。甜而脆的外皮,軟糯的粿肉,混合著雞蛋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除了上述的各種粿品,有一種粿也是許許多多潮汕人民的心頭好----菜頭粿,也即蘿卜粿。
炒菜頭粿時加入雞蛋,豬肉,菜脯丁,豆芽,再加上少許辣椒醬,真真是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記得小時無知,有一天晚上犯了餓,恰巧大人不在家,竟自己一人出了家門往那賣炒菜頭粿的攤子直奔而去。那時年幼,夜晚十一點多獨自出門竟不害怕,大約是肚子里的饞蟲攛掇著便無所畏懼。只是有些遺憾,到了賣炒菜頭粿的攤子處竟發(fā)現(xiàn)自己沒錢,于是眼巴巴地看著小攤子的食客們吃得開心,看著老板鍋鏟下的菜頭粿漸漸變得有些金黃。香味一陣一陣地溢出,豆芽在鍋里愉快地翻滾著,老板又在塑料盒底部裹上一片青蔥的菜葉,一盒香噴噴的炒菜頭粿就這樣被它的食客接走了。我羨慕地看著,情不自禁地吞著口水,直到肚子里的饞蟲都被淹死,耷拉著心情回了家。如今想起來,慶幸的是,那晚沒有遇上人販子。
事實上,除了“真正”的粿,潮汕地區(qū)還有許多與“粿”掛鉤的小吃,例如非常有名的粿條。
在潮汕地區(qū),你可以看見許多掛著“粿條湯面”“炒粿條”等等牌子的店鋪。許多時候一碗粿條湯便成就了潮汕人的一餐,鮮美入味的湯汁入口,順滑的粿條一咬即斷,新鮮的牛雜爽脆可口,濃濃的家鄉(xiāng)味道。
粿汁也同樣是一種名稱里有“粿”的有名小吃。所謂粿汁,是將粿條放進沸水中,加入糯米粉漿慢慢煮熟,再盛入碗中,加入各種配料的一種小吃。粿汁的配料有菜脯、蔥珠粒、鹵肉卷等等,可憑個人喜好添加。一碗熱騰騰的粿汁加上配料再淋上鹵汁,充分地調動你的味蕾,滿足你對美味的想象。
村子里時常有走街串巷叫賣粿汁的人,一聲“賣粿汁哎”遠遠地傳開,總會有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向那停下來的粿汁攤跑去,買了粿汁后興奮地跑回家品嘗這平凡的美味,快樂有時確實很簡單。
潮汕的“粿”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僅是某一類食物的統(tǒng)稱,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在千百年的文化傳承中,這種“粿”文化不僅展現(xiàn)了潮汕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面,更體現(xiàn)了潮汕人民的某些精神特質。
平靜悠然的日子,化作淡淡的粿的香甜氣息。
作者簡介:陳冰(1998—)女,漢族,廣東潮州人,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大學文學院,2017級本科生,漢語言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