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式學習作為一種科學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求,分析合作式學習方法的運用路徑與效果,并對如何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合作式學習提出了意見。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合作式學習;學習成績
一、 前言
合作式學習又被稱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教學模式,并在隨后的幾十年時間中被廣泛應用在各個學科教學中。該方法以社會心理學為基礎,強調人際交往對學習成果的影響,依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個人特征、能力傾向等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組內交流、組內合作等方法,促使教學目標實現(xiàn)。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式學習展現(xiàn)出了顯著優(yōu)勢,已經成為現(xiàn)階段提高教學質量的突破口。
二、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式學習的運用
(一)合作模式的選擇
在合作式學習模式下,合理選擇合作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常見的合作模式包括:(1)問題式合作模式。該模式是指師生之間通過相互提問、相互解答的方法來實現(xiàn)的一種合作模式,在小組合作期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問題范圍內進行討論與學習,使討論內容更加完整,并且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帶著問題學習”,使學習更具有針對性。(2)表演式合作學習。通過即興表演的方法,激發(fā)學生關于問題的積極性,并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或者在課堂教學期間通過課堂小結的方法,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能力。(3)討論式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式學習模式下,能夠針對特定的內容進行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通過同學之間的思維發(fā)散實現(xiàn)自我教育,最終完成教育目的。
通過對上述三種合作模式的分析,最終決定使用問題式合作模式。
(二)學生分組
學生分組是合作式學習方法的關鍵,期間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化學知識點基礎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或者采用就近分組的方法,也可以根據化學教學題目的特征、難易度等進行分組??傮w而言,合作式小組應該兼具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兩方面的特征,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完成。
分組期間根據班級學生數(shù)量分為若干個3~5人的小組,一人為組長,負責帶領全小組成員根據問題展開分析,并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整理資料、處理信息之后,帶領小組成員進行交流,認真總結、回答每個組員疑惑,實現(xiàn)全小組學生水平不斷提高。
(三)教學過程
以《鈉、鎂及其化合物》為例,對合作式學習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做進一步分析。教師在對全班級同學進行分組之后,將全班級學生按照小組劃分的方法分別聚集在一起,方便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與討論。
1. 確定訓練目標
教師根據《鈉、鎂及其化合物》的教學目標,在簡單介紹本章節(jié)知識點的重點內容之后,按照課時要求,與全體學生共同制定每節(jié)課的訓練目標。通過共同制定訓練目標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并了解每堂課合作式學習的基本方向。例如《鈉、鎂及其化合物》主要分為闡述了鈉與鎂及其化合物的反應變化情況,在合作式學習下,根據課時要求明確知識點的學習計劃,讓學生知曉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保證參與度。
2. 合理引導,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在合作式學習模式下,教師需要通過合理引導的方法,通過合理提出問題,讓學生可以充分掌握課堂的核心內容,進而有效參與到合作式學習中。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關注提出問題與指導方法,為學生提供從“未知”到“已知”的橋梁,并感知知識點中的內容。例如通過化學實驗的方法,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實驗來記錄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堿的反應以及金屬與空氣的反應等,通過這些實驗,能夠讓學生對金屬性質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
3.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xiàn)
在學生了解《鈉、鎂及其化合物》的相關知識點之后,開始進入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此時教師不對學生的小組討論過程進行干預,但是要走下講臺,觀察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并給予相應的調控與指導。此階段教學的重點為:(1)在合作式學習開始之前,每個學生都應該獨立思考教師所介紹的知識點,包括金屬的性質、金屬與不同介質的反應等,并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分析生活中的常見化學現(xiàn)象,結合課本內容,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2)在學生獨立分析之后,開始合作式學習,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完成化學實驗,例如觀察鈉與水之間的反應等,所表現(xiàn)的實驗現(xiàn)象為: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哧哧的聲音,最后消失,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此時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就這一化學反應進行交流,小組其他成員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情況闡述觀點,并分析鈉在遇水之后會出現(xiàn)哪些變化。期間組長匯總每個學生的建議,在剔除重復的內容之后,總結學生的觀點,并帶領小組成員對其中的每條知識點進行分析,鼓勵其他組員通過自己的理論基礎駁倒對方,在小組內營造良好環(huán)境。此時教師要保證小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自我發(fā)表觀點的機會,讓同學的建議能夠在組內產生影響。
4. 全班交流
在小組交流結束之后,教師邀請每個小組的組長走上講臺,向其他同學介紹本小組在《鈉、鎂及其化合物》中的討論結果;期間教師聽取每個小組的介紹情況,并記錄一些常識性錯誤或者不正確的結論,在每個小組發(fā)言結束后,教師走上講臺糾正部分小組的錯誤結論,并帶領學生回歸課本,深入學習知識點內容?;蛘呤菍W生進一步看書學習,從課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總之,全班交流就是讓學生相互檢查,彼此互補,從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質量的幫助,而教師則針對各小組的目標掌握情況、互助情況等做出鼓勵性評價。
三、 效果評價
在采用合作式學習方法之后,發(fā)現(xiàn)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取得了滿意效果。
(一)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
在合作式學習方法下,學生的考試成績有顯著提高,在考試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學生依托扎實的基本功能夠使用諸多題型,能夠做到從容作答,顯得游刃有余,尤其是近些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學生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揮,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加深,并具有了主動探索化學知識點的積極性,整體教育效果滿意。通過比較實施合作式學習方法前后的學生模擬考試成績相比,實施后學生的成績與實施前相比平均分高出18.36分,證明該方法有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合作式學習以小組實驗等為依托,實現(xiàn)了理論結合實際,學生在交流環(huán)節(jié)各抒己見,實現(xiàn)了思維的拓展與發(fā)展,所以在后期課堂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更輕易地將各種知識點相互交叉、拓展,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綜合知識來解決各種課堂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得到了充分提高
在合作式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足夠的展示自我的空間,小組成員之間圍繞既定的知識點展開辯論,促使學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來論證自己觀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能力,為未來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在合作式學習下,學生本身的思維就具有多樣性特征,在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多樣性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能夠將更多的視野集中在知識點上,促使教學目標實現(xiàn)。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學生能夠主動地運用各種信息來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在探索中尋找問題答案。
四、 實施合作式學習方法的注意事項
為了能夠讓合作式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水平,在教學期間教師還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明確合作式學習的要求
在開展合作式學習之前,教師必須要向全體學生明確合作式學習的注意事項,例如學生需要在合作中掌握哪些知識點,或者應該達到既定的目的。合作式學習的要求應該是全體同學均共同遵守的學習目標,并且每個小組成員都應該將其作為自己的學習任務來對待。
同時在合作式學習下,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如在合作式學習模式下,學生要做什么?需要完成哪些學習?需要用什么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合作式學習中的不必要步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對合作過程進行監(jiān)督
合作式學習為學生的交流提供了足夠的控件,但是部分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較弱,在缺乏教師嚴格控制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開小差”的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合作式學習期間,還需要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包括:(1)消除學生對課題內容的錯誤認識。在缺乏教師管控情況下,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但是學生因為自身的理論基礎不足,因此經常會出現(xiàn)各種偏差,影響學習。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合作式學習過程,采用多種方法來消除學生的理解誤差,避免學生進入誤區(qū)。(2)避免依賴。部分后進生沒有理想的化學知識基礎,所以在其他同學合作學習期間容易出現(xiàn)依賴心理,所闡述的觀點缺乏主觀性,往往是“隨大流”得出的結論,這樣的合作式學習毫無意義。針對后進生,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優(yōu)帶后”模式,發(fā)揮組長等優(yōu)等生作用,幫助后進生分析其他同學的觀點;當后進生有自己的見解時,應該鼓勵其發(fā)言,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三)對合作式學習進行反思
在每次合作式學習教學之后,教師應反思在合作之后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了知識點內容,高中化學知識點結構復雜,很多的內容都需要學生的反復記憶與思考,并且知識點所涉及的模塊結構都是不同的。合作式學習方法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條件,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水平。
五、 結束語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式學習模式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不僅提升成績,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后進生的學習難題,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所以應該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楊秀,張月娟,楊明.高中化學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探究[J].科教文匯,2020(1):121-122.
[2]楊紅.翻轉課堂下有效高中化學教學的構建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2):16.
[3]姚黎廣.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78+80.
[4]彭主瑞.小組合作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77-178.
作者簡介:盧藝平,福建省漳州市,榜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