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洋
高職院校不僅承擔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更肩負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課程思政為高職院校拓寬了育人鑄魂的途徑,但在專業(yè)任課教師思政教育水平、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課程思政實施路徑、課程思政診斷評價機制等方面仍面臨一些不足和挑戰(zhàn)。本文通過研究實踐,探索解決課程思政師資、課程思政育人目標、課程思政育人路徑、課程思政診斷評價機制的新方法。
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辦學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工作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加強品德修養(yǎng)上、增長知識見識上、培養(yǎng)奮斗精神上、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倡導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三全育人”模式。因此,高職院校所有課程中,都應該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育人效應。同時,課程思政的豐富與實踐,對高職院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拓寬鑄魂育人的途徑,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重要實踐意義。
1 “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體現(xiàn)出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進一步落實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確?!叭恕边~上新階梯、踏入新局面。但是,高職院校在開展具體研究與實踐“課程思政”過程中,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把握。
1.1 任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需要進一步豐富和提高
高職院校教師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需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達到一定的育人實踐水平,才能做到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統(tǒng)一,滿足課程思政的要求。部分理工科教師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育人實踐水平還不能有效滿足課程思政所確定的要求。部分教師的人生主要軌跡為學校到學校,對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社會生活、工匠精神、人生價值等的領悟需要進一步提升。
1.2 課程思政建設目標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
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的課程思政的建設,需要由抽象的宏觀的任務要求,細化為具體的微觀的建設目標。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的實踐中,重視把握課程育人的總體方向,在結合自身專業(yè)屬性、課程屬性上,仍還有細化明確的空間。
1.3 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部分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師不具備萃練專業(yè)課程中思政元素、思政素材的萃練能力,未能成熟領略“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和步驟,未把握合適的思政元素融入點和融入方式,出現(xiàn)生拉硬拽,生搬硬套情況。課程思政的實施未達到預設效果。
1.4 課程思政的診斷評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
目前高職院校部分專業(yè)、課程暫未制定符合自身屬性的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或評價體系的針對性不強,不能給課程思政的正常實踐提供精準監(jiān)測、科學預警,也不能與課程思政的正常實踐形成良性互動循環(huán)。
2 解決問題的方法
通過對高職院校當前課程思政研究和實踐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探索解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實踐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的方法,達到課程思政的實施目標。
2.1 課程思政重主導,培育過硬師資
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師是教學工作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做為高職教育過程中主導力量的教師,課程思政理論知識育人實踐經驗積累的多寡,直接關系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推進。針對高職院校部分專業(yè)任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育人實踐水平需要進一步豐富和提高這一情況,學校可從宏觀層面總體謀劃,科學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制定高職院校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育人實踐水平培育提升方案。一方面,系統(tǒng)提升專業(yè)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在專業(yè)課教師中針對性的開展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輔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為主線拓展開來,兼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嚴私德明大德守公德等,通過一系列系統(tǒng)的輔導,提升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把握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理論,把握一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內涵,同時,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把握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聯(lián)系自身專業(yè)和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實際,培養(yǎng)專業(yè)老師在處理學習研究、教學教育問題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觀點和立場思考問題的習慣;另一方面,加大對專業(yè)任課教師的育人實踐水平輔導提升力度。
2.2 課程思政重目標,細化建設目標
課程思政的實踐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橫向的體現(xiàn)在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之間建構課程思政的形式和內容的復雜性,也縱向的體現(xiàn)在同一專業(yè)、同一課程在教學實踐的不同時間段,課程思政的開展方式、開展路徑、融入元素的差異性,橫向因素和縱向因素有機聚匯,最終才能形成某一個專業(yè)的課程思政最終實施方案。因此,面對復雜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案,不同專業(yè)、不同課程,課程思政最終的實施方案肯定是有差異的。有了差異性,不同專業(yè)和課程,最終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也就不一樣。因此,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既要緊抓不同課程、不同專業(yè)之間的價值共性,找到公約數,又要遵循不同課程、不同專業(yè)之間的專業(yè)屬性和培養(yǎng)目標,科學設定課程思政實踐的建設目標。
2.3 課程思政重元素,萃煉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的內容,也是課程思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所謂“內容為王”,就指這個道理。學生最終能夠在專業(yè)課程中享受到課程思政的沁潤,就得益于專業(yè)課程中有機融入的思政元素。因此,思政元素的萃煉成敗,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實施的成敗。在思政元素萃煉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一些方法和“火候”。首先,思政元素是積極向上、具備正能量的元素,只有正能量的元素才能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催人奮進,負面的思政元素在教學論證過程中,雖然可以達到一定的對比論證效果,但元素本身的負能量會不自覺地影響學生身心,也會讓職業(yè)院校學生產生一些誤判誤讀,甚至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其次,思政元素是知識點升華出來的元素、和專業(yè)緊密相連的元素,這個元素要具備時代性、代表性,是看得見、摸得著,有血有肉的這樣一種元素。
2.4 課程思政重路徑,優(yōu)化實施路徑
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要體現(xiàn)一貫性、連續(xù)性,在專業(yè)課教師理論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課程思政內容與教學知識點柔性結合,成為教學知識點的升華部分。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要優(yōu)化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也就是我們提到的“術”。首先,找到要融入的思政元素和專業(yè)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它們之間是層級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或者是其他關系,不同的關系,思政元素的融入點、融入方式不一樣,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也不一樣。
2.5 課程思政重評價,健全評價機制
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有沒有效果,有沒有閃光點和不足之處,需要一套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首先,確立學生為評價主體,學生是主動接受還是被動灌輸,是有所收獲還是毫無意義,成為評價課程思政實踐是否成功的主要導向。同時,專業(yè)、課程教學團隊及時組織研究學生的評價結果,適時調整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構建課程思政教學與診斷評價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吸引力,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作者單位:重慶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