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國高校的各類課程積極加入思政元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協(xié)同育人。外語,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溝通工具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良品德的使命。英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英語基礎寫作》的讀寫結合教學方式和培養(yǎng)學生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的課程定位決定了該課程思政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民辦高校;課程思政;英語基礎寫作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diào):“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同向而行、協(xié)同育人[1]?!?017年12月,教育部發(f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2]。
課程思政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理解與響應,全國高校紛紛積極響應。但在這過程中,很多學校在課堂上生搬硬套、大張旗鼓地講起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誤以為這樣就是課程思政。恰恰相反,課程思政是根據(jù)各門課程的特點,以“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為前提,潤物細無聲地告訴學生得有做人的智慧和做人的原則[3]。
這就要求讓所有課程都具有實實在在的傳道受業(yè)解惑功能,承載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任務,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nèi)容,有意、有機、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與專業(yè)發(fā)展教育相融合。
一、英語寫作教學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現(xiàn)狀
(一)教師方面
由于外語寫作教學的自身特點,在課堂中教師側重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大部分老師的任務是基于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教學任務,至于育人部分往往留給輔導員或者馬克思主義這樣的公共課程,課堂中往往忽略缺少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二)教材方面
作為英語寫作學習,大部分的英語寫作教材所選的內(nèi)容飽滿,語篇類型豐富,寫作習題多樣,側重語寫作技能的掌握,雖然教材能呈現(xiàn)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學習內(nèi)容,卻忽略了內(nèi)容中可能存在西方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浪漫主義等,也沒能給與相應的注釋或正確的思想引導。對于充滿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缺乏集體主義和愛國情懷的寫作教學內(nèi)容,教師和學生都會缺少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更別說擔當民族文化振興的使命。
(三)學生方面
在“短平快”的經(jīng)濟形勢下,當代大學生比較推崇“實用”和“速效”的內(nèi)容,不懂的問“度娘”(百度)、或各種流媒體,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依賴越來越少。作為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智商都很高,但是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老師的關注和及時引導,每天又浸泡在英語視頻、音頻、文字等全英語學習的氛圍中,第二課堂的活動也都大多是英語配音、英文歌曲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戲劇節(jié)等,無形中吸收西方文化的內(nèi)容過多,潛移默化地成為西方文化的接班人,往往忽略了中國文化元素的攝入。
二、《英語基礎寫作》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英語基礎寫作》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教而育更是責無旁貸。課程通過分析英文閱讀材料,對比西方文化與中國的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差異,建立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認同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队⒄Z基礎寫作》的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就決定了該課程的育人的功能[4]。
《英語基礎寫作》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培養(yǎng)學生具成為備扎實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終身學習能力的應用型寫作人。①在教學形式上,是讀寫結合的語言技能課程。任課老師需帶領學生分析具有思政元素的閱讀材料,在分析文章結構,寫作特點,及寫作技巧的同時,引領學生辨析中西方的價值觀差異,并通過寫作任務把所感所想表達出來,最終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②在教學內(nèi)容上,除了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知識詞、句、段落、篇章的講授,還增加了創(chuàng)意型寫作,如改寫英文歌詞、讀書報告、新聞報告、英文演講稿、小論文的內(nèi)容,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改變培養(yǎng)能力單一和能力不足的問題。③教學方法上,以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任務型教學法等教學法為依托,不斷探索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不斷調(diào)動學生對英語寫作的學習興趣、提高鑒賞能力、寫作能力、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④在考核體系中,不斷完善教師評分的考核方式,增加多樣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加大過程性評價的比重,由過去的40%(過程性評價)+60%(終結性評價),變?yōu)?0%(課上)+20%(課中)+60%(課后)評價的模式,同時對學生在線作業(yè)進行及時反饋,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⑤在資源建設上,結合藍墨云班課、批改網(wǎng)、中國大學MOOC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逐漸完善寫作教學資源,強調(diào)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良性循環(huán)的寫作教學資源平臺。
《英語基礎寫作》課程思政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及途徑
(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1)如何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
(2)如何拓展及選用帶有思政元素的英文閱讀材料?
(3)如何改革寫作教學方法體現(xiàn)思政元素?
(二)解決的途徑
(1)“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吳巖司長,第一屆新結構經(jīng)濟學教學研究師資培訓研討班暨招聘會上的發(fā)言,2019年8月12日)。鼓勵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除了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更需要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能力??赏ㄟ^“學習強國”、“中國日報雙語版”等手機APP,關心國家大事和國外媒體的報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嚴格律己,以身示范,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傳遞正能量;教師可組成小組,隨時分享及學習時事政治。
(2) 教學內(nèi)容需融入課程思政(創(chuàng)意型寫作)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意型寫作包括改寫英文歌詞、讀書報告、新聞報告、英文演講稿、小論文的內(nèi)容。其中,英語演講稿的寫作內(nèi)容可以是“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用英語講中國的名勝古跡”等等,還可以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中英文對照)、《英語暢談中國文化》、《中國日報》(雙語版)作為主要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讀寫結合的模式,課下分析英文閱讀材料,對比西方文化與中國的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差異,建立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認同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利用PBL教學法加強教學育人的功能。將PBL教學法應用于英語寫作課程中,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單元或者階段以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為依托,完成教學活動, 如以新聞報告、讀書報告、英文演講稿(帶有中國元素)為依托作為課外內(nèi)容的延伸,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并以課上匯報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成果。新聞報告的內(nèi)容選自中國日報(英文版)、21世紀報等,使學生養(yǎng)成閱讀英文原著、英文新聞的習慣,加強語言基本功,提高學生的政治意識。
三、《英語基礎寫作》課程思政的價值
以往的英語寫作課堂關注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寫作與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對于培養(yǎng)會寫作的外語人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實際研究價值。
(一)完善“教并育”的育人體系
在英語寫作課堂,教師提前精心摘選帶有思政元素的英語閱讀材料,預設一些有關中西方文化和價值差異觀的問題,學生在完成閱讀材料學習的同時,教師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學生覺察到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從而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外語為媒介,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實現(xiàn)育人的根本目的,進而完善“教并育”的育人體系。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
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 教師有意識、有設計地把育人作為教育的根本,把帶有思政元素的教學內(nèi)容貫穿在教學活動中,同時通過不僅關注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成為民族文化傳播使者。作為教師,為了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他們也比以往更加深入地挖掘帶有思政元素的教學內(nèi)容,也推動了他們自身思政認識和政治敏感度的提高,比以往更加強烈地感受到傳道受業(yè)解惑的意義,作為教育者的責任。同時,作為高級的語言傳播者,教師也更有機會和能力用自己的聲音和文字去向世界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達到以教促學,教學相長,雙向激勵。
(三)迎接國際形勢
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高,西方勢力害怕中國的強大必然會影響他們的發(fā)展,開始采取各種“孤立主義”的行為或反華煽動報道。以2020年2月最有名的冠狀病毒為例,當中國正在舉全國之力迎戰(zhàn)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報道多次登上西方媒體的頭條,如美國主流媒體《華爾街日報》2020年2月3日發(fā)表的文章《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法國《皮卡爾信使報》的《黃色警告》,德國《明鏡》周刊的《新型冠狀病毒-中國制造-當全球化成為致命危險》,不少西方反華勢力也把中國疫情當做一次打壓中國的機會。面對西方的媒體開始有不符合中國實情的報道,作為外語人,無論教師和學生都責無旁貸地指出外媒中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報道,堅定中國立場,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積極向世界發(fā)聲,消除世界對我們的異樣眼光,這是教育所需,更是形勢所迫。
四、結語
課程思政不是講馬克思主義,講毛澤東思想,它是通過教育的信仰、教學活動的設計貫穿在教學活動始終,它可能只是一個眼神、一個態(tài)度、幾句話,幾個提問,更可能是若干篇帶有思政元素文章,但卻像一陣風一樣,悄悄地走進學生心理,在他們心里長出愛國主義的種子,生根發(fā)芽,使外語教育更有意義,更有責任,更有溫度。也正是這樣的教育,才會使教學雙方實現(xiàn)教而育、學而思的理想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zhì)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https://www.sohu.com/a/209013737_387110.
[3]邵新宇.華中科大黨委書記邵新宇解析《深度中國》現(xiàn)象http://news.sina.com.cn/o/2018-04-19/doc-ifzihnep9591935.shtml.
[4] 嚴明貴.《英語寫作》課程中中國元素的挖掘和呈現(xiàn)[J].2019(02):79.
[5] 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nèi)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
[6] 丁志斌,胡道華.精品課程建設視角下的英語寫作教學理論與實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23-124.
[7] 劉寧.基于PBL的大學英語實用寫作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9(14):12-13.
基金項目:2019年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基于特色高水平專業(yè)建設視角下的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建設研究與實踐”之階段性成果,課題號:GH19514,主持人:劉柳;課題項目:2019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立項課題“'去水增金'背景下翻轉課堂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之階段性成果,課題號:JGJX2019D436,主持人:孫玲琪。
作者簡介:劉柳(1981.07-? ), 漢族,碩士研究生,長春光華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