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楊群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要求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對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對教學引導方式展開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對實踐活動形式進行全面創(chuàng)新,對訓練域度進行廣泛拓展,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適合開展實踐活動的情境,成功激活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執(zhí)行階段,教師應對教情和學情展開全面調研,結合教學實際設計實踐活動,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布設行動方案,以提升教與學的和諧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綜合實踐活動順利推進創(chuàng)造條件。
[關鍵詞]綜合實踐;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在小學綜合實踐課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整合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引導,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拓寬訓練域度,以成功激活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給學生帶來更多心理觸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結等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整合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學生實踐活動情境
綜合實踐課程資源極為豐富,教師需要有科學整合意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搜集綜合實踐課程的信息材料,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合理分類處理,以便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參數。綜合實踐與學生生活有更多接軌點,教師在課程資源整合時需要觀照學生生活認知基礎,為學生提供適合度更高的實踐活動內容,以此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在活動情境設計時,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展示,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材料,并帶領學生進入實踐基地。
如教學上??萍冀逃霭嫔缧W綜合實踐六年級《認識情緒》一課,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情緒的概念,理清人類四種基本情緒的特征,然后為學生布設一個“情緒表情連連看”訓練任務,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情緒圖片信息,將人物表情與快樂、悲傷、滿意、憤怒、委屈、害怕、后悔、煩惱等詞語進行鏈接,最后為學生設計一個課堂演繹任務:請幾位學生上臺來表演不同的表情,其他學生猜一猜其表達的是什么情緒。學生聽說要上臺表演展示,自然是興奮不已,都主動參與表演前的討論。課堂演繹時,互動氣氛熱烈,學生從表演互動中對各種各樣的情緒有了深刻的認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感知和體驗,學生也對這些活動有較強的參與興趣。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這種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二、優(yōu)化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實踐活動熱情
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時,教師需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統(tǒng)籌考慮,以便為教學方法的運用和課堂調整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綜合實踐課程大多屬于具體操作性活動,教師不僅要給出更多的示范展示,還要對學生進行技法傳授,讓學生順利進入操作環(huán)節(jié),以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高效運行。在具體組織時,教師還要科學分組,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互動操作,幫助學生形成更豐富的學習認知。學生實踐活動大多需要以團隊的形式進行操作,因此,教師要科學分組,以確保實踐活動順利推進。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選擇非常關鍵,不僅要注意貼近教材內容,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教學《應對地震有辦法》一課,學生對本課內容不是很熟悉,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內容,然后為學生設計一個走訪調查的活動任務:在防震避險方法運用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知,特別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行業(yè),需要有特殊的應對策略。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了解哪些防震小常識呢?不妨展開一個走訪調查,注意選擇調查對象。調查結束后要形成調查報告,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任務布設后,學生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對家人、鄰居甚至是一些路人,征詢防震避險的方法。經過一番操作,學生大多順利完成了調查任務,并形成了完整的調查報告。最后教師對學生調查情況進行匯總,并在班級中總結,對學生的個性表現給出積極評價。
一個走訪調查,將學生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之中。通過接觸更多的社會人,學生增長了見識,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調查活動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與教師的設計分不開,精選調查人群、設計調查內容、及時做好調查記錄、形成調查報告,都能夠確保調查活動順利展開。
三、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豐富學生學科活動感知
綜合實踐活動形式眾多,教師需要根據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取向進行選擇和調整,給學生提供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參與度,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效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亟待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借助更多教輔手段開展多種創(chuàng)新實踐,特別是課外實踐活動,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創(chuàng)新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教師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以提升教學設計的適合度。如學習《綠化真的能降溫嗎》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給每一個小組配備溫度計、計時器,然后為學生布設實踐活動任務:校園中有大量的綠色植物,以小組為單位到校園中找到這些綠色植物,對其周邊溫度進行測量,詳細記錄下相關數據、測量地點、測量溫度、測量實踐等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歸結出實驗結論。學生聽說要到校園中進行實地實驗活動都很興奮,組長做出具體分工,實驗操作順利啟動。學生來到校園之后,對相關綠色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實驗程序推進順利。教師跟進給予更多指導,以提升實驗測量的準確性。經過一番努力,學生實驗測量活動圓滿結束,各個小組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綠化真的能夠降溫。
教師布設校園內的實驗活動,成功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做好分組,布設操作計劃,提出注意事項,推動了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進行。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參與的興趣,實驗活動進展順暢,實驗結果符合教學設計期待。這說明教師的教學布設有較強的針對性,學生能夠順利進入角色之中,并在不斷實踐探索中形成學習能力。
四、拓寬訓練域度,接軌學生生活活動認知
在開展綜合實踐課程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有與生活接軌的意識,針對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實踐??紤]到小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歷不同,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不同年級不同群體學生的生活認知情況展開全面的學情調查,以便為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提供幫助。學生對涉及生活認知方向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特殊情結,教師接軌學生的生活認知展開相關操作,教學契合性更高,調度效果可期。
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展開教學設計,其調度效果更為突出,因為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歷有更深刻的認知,所以自然會產生較強的心理觸動。如教學《小學生上網大家談》一課,教師布設辯論話題:小學生上網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要直面的社會問題,作為小學生到底該不該上網呢?你對此持什么觀點,有哪些依據需要展示呢?不妨展開課堂辯論活動,看誰的闡述更有說服力。面對話題,學生出現了意見分歧,有支持上網的,也有反對上網的。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陣營,并要求學生先自由討論,然后準備課堂辯論。在課堂辯論正式開始后,教師讓兩個陣營的學生輪流發(fā)言,學生針鋒相對地展開激辯。正方觀點: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我們上網查詢信息、觀看新聞,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多幫助,為什么要禁止上網呢?反方觀點:網絡的確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信息,但小學生自制能力太弱,很容易對網游上癮,一旦有了網癮,便難以自拔了,對學習和生活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所以,我們主張小學生不應該上網。教師對學生個性觀點不給出是非判斷,只是對學生表現給出評價,確保課堂辯論保持在高頻互動之中。
教師為學生設計課堂辯論活動,成功調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從學生表現可知,課堂辯論呈現高水平,此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非常成功。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課程實踐活動設計需要有觀照意識,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力基礎和教學實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操作機會??紤]到學生對實踐活動有特殊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更多的實踐活動,以此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實現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曉玲.論核心素養(yǎng)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體現[J].成才之路,2017,(11).
[2]周麗娟.核心素養(yǎng)在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18,(06).
[3]呂洪芳.設計綜合實踐活動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J].山西教育,2019,(02).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