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秉承自由貿易精神的G20峰會在日本剛剛閉幕,日本經產省就宣布,對向韓國出口的三類產品(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實施出口許可管制,這一招可謂是掐住了韓國經濟的命脈,因為這三類產品是生產半導體的必須材料,半導體是韓國第一大產業(yè)。其后不久,日本又將韓國踢出了出口“白名單”(白名單國家是日本從國家安全保障上認定的友好國家,對這些國家在出口重要戰(zhàn)略性技術和物資上賦予簡化出口手續(xù)的優(yōu)待措施),這意味著超過1100種商品將不會通過快速出口過程出口到韓國,包括各種高科技材料、電子元器件、IT設備、工具機械等。此舉接近于掐住韓國科技企業(yè)的喉嚨,日韓貿易戰(zhàn)的大幕就此拉開。
日韓對決,日本猶如一個功力深厚的高手,簡單的招數就展示出巨大的殺傷力。日本限制向韓出口的三類半導體原料產品,真是有點兒打蛇打七寸的感覺。因為數據顯示,從韓國對日進口比重來看,氟化聚酰亞胺、光刻膠兩類原料就已各占其總需求90%以上。韓國經濟研究院測算,日本的管制措施將造成韓國GDP減少2.2%,而日本將減少0.04%,相比于日本,韓國遭受的損失甚為慘重。
韓國政府自然不甘坐以待斃,日本出口許可管制政策實施之初,韓國政府屢次要求日本撤回出口管制措施,同時要求日本將韓國保留在《外匯及外國貿易法》規(guī)定的白名單內。韓國警告日本出口管控措施將擾亂電子產品的全球價值鏈,并將給全球企業(yè)和日本企業(yè)帶來負面影響,但韓方的訴求均遭日本方面回絕。韓國于8月份也針鋒相對,決定把日方排除出韓方貿易“白色清單”,并宣布不再續(xù)簽《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與此同時,韓國政府先后采用了上訴WTO、要求美國介入調解、尋求替代產品等種種“回擊手段”。
素來反日情結嚴重的韓國民眾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抵制日本”運動。就在日本政府宣布對韓國的三種半導體產業(yè)原材料加強管制的當天,就有韓國人在青瓦臺國民請愿公告欄,提交了“要求政府對日本的經濟制裁采取報復措施”的請愿。同時,還有人主動公開了在韓國營業(yè)的日本企業(yè)清單,包括豐田、雷克薩斯、本田等日系汽車品牌,索尼、松下等電子產品品牌,優(yōu)衣庫、ABC瑪特等服飾品牌,為開展抵制運動打好“基礎”。8月初,7名韓國小姐集體拒絕赴日參加“國際小姐”大賽。
隨著事態(tài)的不斷演變,韓國各界在抵制手段上屢出奇招。據悉,一名男子甚至深夜駕車到日本駐韓使館外自焚。抵制運動也殃及了旅游業(yè),在韓國各地,赴日旅行的民眾數量已經出現大幅下跌。日韓通航的部分航班已被取消,部分韓國赴日包機旅行商品也已下架。
韓國的這一系列抵制措施引起了日本國民的反感,據日本內閣12月20日公布的外交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回答對韓國“感到親近”的日本受訪者僅占26.7%,比2018年調查時下降了12.7個百分點,且為自1978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最低值。然而,與韓國相比,日本方面對韓國相關產業(yè)的抵制措施卻并不是很激烈,大部分韓國商品在日本國內正常銷售。有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韓國方面的制裁和回擊措施,大多不能觸及日本經濟關鍵部位,對日本的影響有限。這其實與兩國在貿易戰(zhàn)中所處地位不無關系。長期以來,受制于經濟體量等因素的影響,韓國經濟對日保持相當程度的依賴,而此次矛盾的爆發(fā)也暴露了韓國經濟對日本長期的高依賴度。自1965年兩國關系正?;詠恚n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tài),2018年韓國對日本的逆差規(guī)模為240億美元,這在韓國所有貿易關系中是最大的逆差。據韓國貿易協(xié)會(KITA)的數據顯示,韓國對日本巨大貿易逆差的最大源頭為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半導體和芯片制造設備占到了逆差的1/3。雖然說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但就此次日本發(fā)動的貿易制裁,短期來看,對本來就在雙邊貿易中處于弱勢的韓國影響更為嚴重。
盡管日韓進行了多次接觸,并試圖讓美國在中間勸架,但這場貿易戰(zhàn)還是持續(xù)近半年之久,呈現出雙方互掐、不相讓步的局面,有人認為雙邊關系正陷入1965年建交以來的最差局面。
正當人們焦灼地觀望這場似乎要曠日持久的貿易戰(zhàn)時,韓國政府突然于2019年11月22日宣布,暫時推遲本該于23日到期的《軍情保護協(xié)定》的終止日期,稱協(xié)定將繼續(xù)有效。這項決定意味著韓國與日本之間的尖銳摩擦可能有了回旋的余地。
韓國的這一決定被外界解讀為在釋放讓步的信號。盡管韓方一再強調,除非日本先解除對韓國的出口管制,否則韓國將終止《軍情保護協(xié)定》,但韓國在日本沒有事先讓步的情況下,自己先決定推遲《軍情保護協(xié)定》的日期,表明韓國在這場貿易戰(zhàn)中還是先“[尸][從]了”。
《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曾是韓國在韓日關系談判中的重要砝碼。該《協(xié)定》簽署于2016年11月23日,根據這一協(xié)定,韓日雙方不必經過美國,便可直接進行情報共享。該協(xié)議的目的是便于在兩國之間直接交換有關軍事情報,并防止相關情報泄露給第三國,這項協(xié)定也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推動和支持,被認為是日韓軍事同盟(日韓兩國是美國在亞太的“兩架馬車”),尤其是美日韓三國同盟的基石。美國認為面對包括朝鮮、印度─太平洋及全球在內的共同區(qū)域挑戰(zhàn),確保日韓兩國及美、日、韓三國間強健與密切的關系至關重要。眼見日本的貿易制裁不肯退步,韓國便利用起了這一協(xié)定并于2019年8月22日宣布不再續(xù)簽《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韓國自己手中的經濟牌相對有限,此前宣稱執(zhí)意退出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也是想逼美國出手干涉日韓爭端,但特朗普卻一直置身事外。美國對日韓貿易戰(zhàn)的回避與不介入實質被認為是使韓國先行承擔出口管制帶來的巨大損失,而令其后主動“懇求”美國的一種伎倆。
就在宣布推遲《軍情保護協(xié)定》的終止日期前幾天,韓國的態(tài)度還一直比較強硬。2019年11月19日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韓日兩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第二輪司局級磋商結束時,雙方的分歧仍未能縮小。韓國方面還表示,可能會中斷其與日本在WTO的談判。從可能中止談判到主動作出讓步,尋求溝通,韓國變臉之快令人驚訝。這背后,來自美國的壓力不容小覷。11月21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決議,敦促日韓恢復信賴。韓國《國民日報》分析稱,韓國政府擔心,一旦不理美國施壓終止《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會使韓美同盟關系產生裂縫,美國可能會采取各種對韓不利的措施,首當其沖的就是正在進行的駐韓美軍費用分擔談判,美國可能在50億美元的基礎上變本加厲。有專家認為“在美國的斡旋之下,目前存在(韓日)和解的可能性”。總體來看,韓國在美韓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沒有太多回旋余地,從韓美同盟穩(wěn)定性的角度看,韓國是妥協(xié)了。
日本方面也向韓國發(fā)出了積極的信號。12月20日,日本經產省宣布放寬了三種半導體材料對韓出口管制的一部分。4日后,此前被各界普遍關注、充滿期待的日韓領導人會晤在成都如期舉行。安倍和文在寅在會晤時均強調,在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關系緊張時期后,有必要改善兩國關系。據兩國政府官員對會晤情況的披露,日韓雙方領導人進行了“坦誠的”談論,仍存在實質性分歧,會談氣氛有時很緊張,但雙方均希望進行更頻繁的會晤以盡快解決彼此分歧。這表明,此次兩國領導人成都會晤尚未有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結束此次貿易爭端,同時也折射出雙邊關系的敏感性和復雜性。
這輪聲勢浩大的日韓貿易戰(zhàn)與兩國的經濟利益和貿易格局無關,實是歷史舊賬問題所致,可視為政治沖突擴大的結果。
引發(fā)此次貿易戰(zhàn)的直接誘因是韓國在勞工賠償和慰安婦問題上立場反復。20世紀日本占領韓國期間曾征用大量勞工。戰(zhàn)后,韓國要求日本對勞工進行賠償,經過談判,日方答應韓方的要求,向韓國政府無償支付3億美元,及有償經濟援助2億美元,共計5億美元。日韓談判建交的白皮書中明確一切民事請求均在《日韓請求權協(xié)定》得到解決。此后歷屆的韓國政府,基本都承認這一點。而這筆資金對于百廢待興的韓國可是大額賠償,樸正熙政府將這筆資金基本用于經濟發(fā)展。但是,韓國的勞工受害者和家屬并不買單。他們基本上沒有拿到這筆賠償或者只拿到很少一筆錢,于是他們就開始打官司,他們起訴日本政府,認為這項協(xié)議無效,要求重新賠償。2012年韓國最高法院做出裁定,認定強征勞工的個人索賠權并未因1965年日韓建交時簽訂的《請求權協(xié)定》而消失。2013年,首爾高等法院首次宣判新日鐵公司對4名勞工作出賠償。當時樸槿惠政府出于韓日關系考慮遲滯了最高法院的終審判決。2017年5月,文在寅政府執(zhí)政后此問題出現轉機。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做出最終裁決,維持首爾高等法院2013年的判決。日本政府和企業(yè)拒絕執(zhí)行,并援引《請求權協(xié)定》條款,先后于2019年1月提出與韓國政府協(xié)商,5月、6月提出成立仲裁委員會。但是韓國予以拒絕,并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包括支付精神損失費主體在內的“韓日企業(yè)+韓國政府”解決方案,還扣押了多家所謂“戰(zhàn)犯企業(yè)”的資產進行強制拍賣。日本對此強烈抗議,并擔心為日后的勞工對日本索賠提供法律依據和先例。
在慰安婦問題上,2015年12月在美國的斡旋之下,日本與樸槿惠政府簽署《韓日慰安婦協(xié)議》,日方承諾通過向韓國政府主導的“和解與治愈基金會”出資10億日元換取韓方宣布達成“最終、不可逆轉的一致”。該《協(xié)議》并未得到民眾和受害者認可。2017年,文在寅執(zhí)政后對此協(xié)議啟動調查。當年12月27日,韓國公布調查報告證實《協(xié)議》存在包括韓國政府承諾努力說服涉及慰安婦問題的民間團體接納協(xié)議,不援建海外慰安婦少女像等未公開內容。 2018年11月,韓國解散了樸槿惠政府根據《協(xié)議》成立的基金會。對此行為,安倍回應稱韓國已成為日本“不可信任的國家”。歷史問題爭議引爆了“嫌韓”“仇日”的民族情緒,使雙方的對抗不可避免。日本忍無可忍,終于發(fā)起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貿易制裁。
長期以來,韓國政府對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態(tài)度一直非常不滿,雙邊關系因而波折不斷。韓國民眾中彌散著濃烈的反對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韓國在處理與日本的關系上,歷史問題始終是底色,深深影響著其政策選項,此次貿易戰(zhàn)即是明顯例證。安倍執(zhí)政以來,一直試圖修改戰(zhàn)后日本的《和平憲法》,成為“正常國家”?!白叱鰵v史陰影”“擺脫罵名”成為其必然的政策選擇,韓國在強硬總統(tǒng)文在寅的帶領下在歷史問題上揪著不放勢必會加劇雙邊關系的緊張。即使此次貿易戰(zhàn)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停止,但日韓之間的分歧始終難以彌合,日韓之間包括貿易戰(zhàn)在內的各種摩擦在可預期的未來恐將成為常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