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高考體制改革的加劇,高中各個教學科目都迎來了相應的變革期,高中歷史更是其中的代表。作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的高中歷史,長期以來都得到了廣大歷史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在歷史課堂上得到了運用。導入策略作為代表的先進教學策略,在歷史教學活動中取得了良好的運營效果,順應了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趨勢。本文將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在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展開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課堂導入策略;具體應用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將決定學生能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推動新的教學方法進課堂是高中歷史教師的當務之急。針對課堂導入策略的具體運用方法和相關策略,其制訂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相應的提高,以及歷史學習的習慣也得以順利養(yǎng)成,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是得到了相應的進行。針對課堂導入策略進歷史課堂所應遵循的若干原則,和在操作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進行相關論述并且提出具體的運用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影響。
一、 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原則
科學性原則:歷史作為一門現(xiàn)實意義很強的教學科目,在教學過程中要符合相應的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原則。教師在進行授課活動時,不能盲目地按照個人的見解或者片面地理論進行相應的授課活動,應當科學、辯證地看待歷史課程和歷史內(nèi)容。在進行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時,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為學生講解符合學生現(xiàn)狀和接受能力水平的歷史知識,滿足學生的客觀需求,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能力。
主體性原則:高中生才應當是歷史課堂的主人,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時,應當考慮到這一現(xiàn)實,不能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來展開相應的歷史授課活動,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在長期歷史學習中所養(yǎng)成的歷史學習習慣和相應的歷史學習理念,進而達到統(tǒng)籌兼顧,才能更好地安排相應的歷史課程,以促進學生主體性原則等突出在選擇歷史知識。教師要做好相應的課前導入工作,保證難度適中、內(nèi)容適當,以真正的貼合學生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的歷史知識的學習。
先后性原則:在進行課堂導入策略的具體運用時,要對于歷史課本上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突出性的講解,而不應該只是高效性講述,直接將所有的材料進行簡單的羅列和單一的導入。這樣只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教師的課堂授課時間,對于難度較高、學習意義較大的重點知識,應該和課堂導入策略進行相關的融合,從而使得學生在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qū)W習到相應的知識,以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 當前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課堂導入策略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
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解時不注重連貫性和有效性,也不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更不注重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只是麻木地進行歷史授課活動,毫不考慮到學生的客觀感受和實際需求,只是單純的講解歷史知識,以求學生可以應付相應的歷史考試,甚至是通過高考就算萬事大吉。這種做法對于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沒有做到位,并不注重對學生歷史理論知識水平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使得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提高。
在進行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時,也存在著諸多不當之處,一些教師的導入方法過于生硬,不尊重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講解和課堂無關的東西,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被浪費掉,沒有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教師不注重設置相應的問題懸念,不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前溫習的引導,導致學生抱著迷惑不解的態(tài)度,進行相應的歷史課堂的聽課環(huán)節(jié),所以其聽課效率較為低下,也無法對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保持高度的認同和進一步的了解。在課堂上,師生雙方缺乏相應的交流和溝通,教師的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效果無法在第一時間內(nèi)獲知,也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改進工作,長此以往,使得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流于形式,并不能取得預期成效。而以上問題和現(xiàn)狀的存在,使得高中歷史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難以為繼。
三、 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具體運用方法
(一)運用歷史典故進行相應的課堂導入,促進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的提高
教師在進行歷史授課活動時,必須意識到歷史科目有大量的歷史素材可供引用,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得學生對于課堂的內(nèi)容有著好奇心理和探索求知心理,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相應的歷史典故,以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例如:學生對于歷史典故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一些教師進行了針對性的運用,在去講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之時,用雍正皇帝勤于政事,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康熙皇帝永不加賦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典故,導入課堂的主體內(nèi)容,吸引學生對于這一章節(jié)的興趣,使得學生專心致志的聽老師的講解。教師在此過程中也對于課本上的知識進行了相應的訴說,帶動了學生共同學習,然后再進行正式的授課內(nèi)容,使得學生之前的認真聽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證了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聽課效率的提高。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促進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
學生在歷史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無味,大量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時間需要去記憶,大量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影響需要去進行相關的背誦,長此以往,歷史學習效率難以得到相應的保障,反而使學叫苦不迭。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現(xiàn)狀有及時地了解,將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作用進行深刻地挖掘,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豐富歷史教學活動的素材和內(nèi)容,拓展其深度。例如:某位教師在講解關于太平天國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巧妙地運用了課堂導入策略,并且和計算機、多媒體工具進行了相關的結(jié)合。首先帶領學生觀看了和太平天國有關的教學視頻,使得學生對于金戈鐵馬的太平天國歷史有了一定的認知,對于洪秀全、蕭朝貴和楊秀清等一系列領導人物的生平歷史和個人事跡用PPT的形式進行相關的闡述,加深了學生對于他們的理解。并加上氣勢昂揚的音樂和相應的文字,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力度。如此種種,將使得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作用得到了良好的體現(xiàn),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發(fā)揮一定的作用,使得教師的課堂導入策略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但是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運用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一些教師直接從網(wǎng)絡上尋找相應的PPT。進行直接的運用,產(chǎn)生了和課堂實際內(nèi)容和學生的歷史實際學習狀況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也有的教師將所有的備課工作都交給計算機去完成,在網(wǎng)絡上尋找現(xiàn)成的資料、在網(wǎng)站上尋找現(xiàn)成的教學視頻,進行直接的粘貼和復制,看似節(jié)省了備課時間,但是,卻使得教師的課堂導入策略的作用沒有得到展現(xiàn),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降低,并且也缺乏和教師的良性互動。
(三)設置問題懸念,促進課堂導入策略的具體運用
高中生們對于歷史上的疑問和謎團,有著濃厚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欲望,對于未知的知識也有著好奇心理。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對此加以良好的運用,在歷史課堂上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和懸念,鼓勵學生對這些歷史懸念進行相應的探索和學習,進而完成相應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使得教師的課堂導入策略取得應有的效能,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和影響。與此同時,在設置相應的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際歷史學習水平,不能難度過低,這樣激發(fā)不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難度過高,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某些教師在講解關于辛亥革命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在開篇就設置這樣的疑問,你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嗎?你認為孫中山總理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在課本上找到,這些知識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運用計算機進行相應的搜集。學生在進行相應問題的探索過程之中,了解了課本知識,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得教師的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四)結(jié)合生活實際和本土文化,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
歷史的學習往往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過遙遠,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懈怠,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眾多的時間線和事件,學生也難免會感到枯燥。這些就導致了學生對于歷史學科學習的不重視,甚至產(chǎn)生了歷史無用論。面對這樣的情景,教師必須想辦法轉(zhuǎn)變學生的看法,讓他們知道歷史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其實歷史和我們息息相關。在課上講課的同時,可以與實際生活和本土文化相聯(lián)系相結(jié)合,本地曾經(jīng)就發(fā)生過哪些重大事件或者戰(zhàn)役,哪位將軍首領就是本地人,哪位名人的故里就在此處,等等。更直接的可以到本地的博物館進行參觀,重點講解一些做工精美外形獨特的文物,或者大家比較熟知的歷史人物,面對這些實物,更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的重視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喜歡上歷史這門學科。
四、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課堂上進行課堂導入策略的運用之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認識到導入策略的重要意義和相關價值,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歷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探索意識的激發(fā)增添一定的影響。注重設置懸念,注重講解歷史典故,注重鼓勵學生進行溫習,注重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從而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做出相應的鋪墊和貢獻。作為高中生,在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時,不能盲目地聽老師講解做課堂筆記,而應當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資源,來培養(yǎng)自己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使得自己的課堂時間得到最有效的運用。
參考文獻:
[1]鄭宏月.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67.
[2]孫波.論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策略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7(29):66.
[3]王永勝.高中歷史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28):41.
作者簡介:
李雪紅,河北省石家莊市,石家莊市第二十四中學歷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