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很多不良思潮和思想矛盾開始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尚未建立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小學生無法辨別對錯和是非,獨立意識遠弱于成年人。小學生在不良思潮的影響下,極易產生錯誤的心理行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護小學生不受不良思想影響,幫助小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教育工作。我國教育改革不斷加深,學校和教師都必須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給予高度重視。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標。文章以教育改革為北京,通過分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問題,提出了創(chuàng)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人格;創(chuàng)新路徑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體健康的兩種類型。由于社會經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心理健康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心理健康問題開始頻繁出現,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顯著影響。為了保證小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生心理教育成為我國小學教育的教學內容之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小學的健康人格,教育意義重大。
針對性、復雜性、長期性,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點。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進入一個特殊的時期。該時期在心理學領域稱為心理斷乳期,即小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并不斷增強,急于證明自己的成長和成熟,對環(huán)境提出獨立的要求。由于心理行為影響,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開始波動,情緒穩(wěn)定性逐漸降低。很多性格怪異的小學生經常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產生極端行為,甚至影響校園安全和社會安全。同學、老師、家長都可以和這種小學生進行溝通,緩解他們的心理矛盾,引導他們回到正軌。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心理素質差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心理尚未成熟,心理素質較差,心理沖突頻繁,容易形成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可能對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負面影響,過激者可能出現不理智的行為。
(二)心理壓力大
社會競爭逐漸激烈,人們對學生的智育發(fā)展愈發(fā)重視,忽略了學生的品德、心理、個性等多面教育。為了保證學生可以考出好成績,很多家長訓斥學生的錯誤,甚至對學生進行責罵和懲罰。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為學生增添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當學生無法自我緩解心理壓力時,可能出現情緒暴躁、易怒多動、郁郁寡歡等不良現象,最終形成心理障礙。
(三)社會環(huán)境影響
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很多小學生從小享受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反而形成了怕苦怕累、害怕挫折、逃避困難等不良品質。書刊、影視作品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小學生看到新奇事物后,無法辨別是非對錯,盲目模仿,最終形成不良習氣,甚至危害身體健康。上網成癮、逃課、沉迷游戲等,都是嚴重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四)家庭環(huán)境影響
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份期望壓抑了子女的愛好、興趣、特長。家長對子女的關心、愛護一切以成績?yōu)闇省榱吮WC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很多家長為孩子填報了大量補習班,包括音樂班、美術班、舞蹈班、書法班等,占據了孩子的課余時間和放松時間。家長花費金錢和精神,但學生并未從中獲得樂趣和成長。很多家里的長輩對孩子過分溺愛,怕孩子受傷,拒絕孩子出去鍛煉。孩子從小生活在溫室中,沒有經歷過社會的風雨,沒有經歷過挫折,心理素質極其脆弱。溺愛的生存環(huán)境極易培養(yǎng)出孩子任性、驕縱、自負的性格。這些性格都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個人發(fā)展。
(五)情感脆弱,抗激能力差
小學生的情緒缺乏穩(wěn)定性,無法對情緒進行很好的自我調節(jié),自控能力差,易怒易沖動。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都可能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自卑、自閉、拒絕交流等負面情緒,最終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孤僻,甚至產生反社會人格。
(六)自我意識過剩
很多小學生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有的學生思想狹隘、性格自私、斤斤計較;有的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不關注學習活動;有的學生性格孤僻,拒絕和外界交流;有的學生性格暴躁,單方面要求所有人必須滿足他的需求。
二、更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創(chuàng)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中堅力量是教師。目前,我國教育正處于新課程改革時期,學生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教師滿足學生的健康需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活動,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主動和學生交流,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現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教材都可以刪除了內容中的負面情緒,僅向學生傳遞正面情緒,這種方法難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負面情緒的危害,讓學生直面負面情緒造成的后果,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情緒的價值和情緒的危害。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是創(chuàng)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了解學生感悟情緒的方式,對各種情緒的看法,有利于教師掌握教學效果,調整教學進度。
三、創(chuàng)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明確小學生需求
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是決定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關鍵因素。教師必須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內容,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于個體差異,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都不同。教師盲目對所有學生使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可能對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教師的職責和作用是糾正學生的錯誤、解答學生的疑惑、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了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力求找到每種需求對應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觀察學生的行為、心理活動和言談舉止。學生的具體學習表現是重要的參考數據。教師可以建立學生心理記錄檔案,記錄學生的心理問題,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及時阻止學生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
(二)設計心理健康課堂
年齡階段是影響小學生心理素質和心理接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班級等因素調整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表演活動。表演的內容、方式、編排全部由學生自己決定。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意見,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環(huán)境、角色等問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可以在活動開始后指出學生表演不合理或不正確的地方,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塑造更好的自己?;顒邮菍W生感悟心理體驗的重要方式。心理體驗是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當學生之間互相建立初步認知關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思考,詢問學生愿意和什么樣的同學成為朋友,可以和同學建立什么程度的友情,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并付諸行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表演活動,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表演并從中發(fā)現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友情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己的同窗。
(三)開展親子性教育活動
家庭、父母,都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時間、學校時間幾乎占據了小學生所有的時間。家長是教師創(chuàng)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很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來源于家庭或家長。開展親子性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家長發(fā)現孩子的問題,從根源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開展親子性教育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繪畫、藝術、表演等。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孩子可以和家長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教師和家長必須積極溝通,互相交流孩子的教育情況和生活情況,及時發(fā)現潛藏的問題,避免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危害。
參考文獻
[1] 康麗麗.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現狀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9.
[2] 于文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小學德育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9.
[3] 江瀟.小學積極情緒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D].沈陽大學,2018.
[4] 劉娟.小學生心理干預的類型及實施[J].教學與管理,2018(02):15-16.
[5] 王桂芝.小學生心理偏差成因剖析及矯正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36):74-76.
[6] 睢春艷.石家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7] 劉芳.多元教學方法在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實踐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7(21):78-80.
作者簡介:崔倩(1982- ),女,漢族,山東青島人,青島朝城路小學,? 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