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名
二輪復習是直指高考、提升學生理論素養(yǎng)與綜合解題能力的進階過程。為避免簡單機械重復地灌輸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整合知識,提升知識的高度、拓展知識的廣度、挖掘知識的深度,是二輪復習的活力所在。因此,在“求全”的基礎上,二輪復習應“求主”“求重”,立足核心知識,把握內在聯系,重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樹立學科思想、掌握學科方法,落實解題能力;立足社會熱點,把握社會主題,串聯知識,塑造知識思維,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成核心素養(yǎng)。知識整合是圍繞相關主題,結合教學內容和資源形成的一脈相承的知識體系。知識整合的方法是否合理,是決定二輪復習是否有效的關鍵。
一、知識點整合法
與一輪“地毯式”掃描法復習考點不同,二輪復習主要以重點知識(考點)為主線,構建立體的縱橫知識網絡,著力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二輪復習應立足核心主干知識,有意識地重組不同知識,歸納相同知識,遷移相似知識,聯系相關知識,使知識連成線,構成面,形成有一定內在聯系的知識系統。這有助于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把握知識概念之間特別是相關考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考生有效地調動和運用知識,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二輪復習過程中可通過構建框架圖或思維導圖的方式主干知識(考點)加以聯系,重組不同知識點,利用邏輯線索構建知識鏈條和知識網絡。以《經濟生活》的高頻考點“價格”為例,“價格”這一主題可與《經濟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點整合成一條知識鏈,其中包括商品價值、貨幣價值、供求關系、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市場資源配置和政府宏觀調控、社會公平、公共產品和基礎產業(yè)等知識點。在聯系和重組“價格”專題知識的過程中,對于相同的知識點要加以歸納,如供求關系和價值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則可以將這兩個方面整合起來加以歸納;而對于相似、相混的知識點如“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則要注意重點分清兩者的區(qū)別和聯系,加以遷移運用。
此外,《經濟生活》還包括價格、消費、收入分配公平等15個重點知識點(考點)。二輪復習應重點關注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為中心,從某一知識點出發(fā),關注相關知識、相似知識、相同知識與相混知識,把握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打通知識脈絡,進行有機整合和全面系統的歸納,這樣才能根據不同的材料背景,變通轉換、靈活運用教材知識,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
二、主體整合法
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很大一部分試題命制以某一主體為中心,要求分析行為主體作出某種行為的原因(意義)/行為主體應該如何行為,如2019年全國Ⅰ卷第39題要求“結合材料并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痹偃?017年全國Ⅰ卷第39題要求“說明為什么必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以及這一解釋的重要意義”;2017年全國Ⅲ卷第39題要求運用“國際社會”的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大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6年全國Ⅱ卷要求說明“我國民主黨派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為什么能發(fā)揮這樣的作用?”等??梢园l(fā)現,歷年《政治生活》高考試題多從政治參與的行為主體的角度考查。因此,二輪復習應積極探索主體整合的方法,特別是《政治生活》的二輪復習應對政治生活的教材中有關公民、政府、人大及人大代表、政黨及政協、民族、國際社會的主權國家六大行為主體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知識集成塊。
例如,關于“政府”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時可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邏輯整合:“是什么”——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zhí)行機關,是國家的行政機關;“為什么”——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政府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也是我國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和履行國家職能的體現,是樹立政府權威的需要,以及根據具體背景材料闡釋這樣做的意義;“怎么樣”——要切實履行國家職能;正確行使政府的權力,包括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民主決策;政府行使權力要自覺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樹立政府的權威等。而其中的一些具體知識,如關于“政府如何做”的問題,可從政府的職能和責任的角度整合回答,可將答案要素整理如下:①遵守法律,依法行政,正確履行職能;②貫徹政府的宗旨和原則;③審慎用權,科學民主依法決策;④自覺接受制約和監(jiān)督(內部和外部); ⑤問責:依法訴訟與糾錯;⑥反饋:提交執(zhí)行情況和整改。答案要素整合了政府的職能、政府的責任、政府受人民的監(jiān)督、政府的權威等知識。不管材料如何變化,只要回答“政府如何做”這類問題,就可以根據材料信息和設問的要求,有選擇地調用相關知識,或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組織符合材料信息的個性化答案。
此外,針對《政治生活》的其他行為主體,也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角度進行整合。
三、模塊整合法
模塊整合法是將同一模塊內具有共性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的方法。近年高考多以中微觀模塊為切入點,從分析原因依據、分析措施啟示、論證觀點正誤等角度設置問題,考查對知識的細化理解、確切把握、靈活運用。二輪復習應注重中微觀模塊知識的整合。對于每個知識點,必須清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做到全面、準確地掌握,并根據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jié)界限,形成完整的模塊知識網絡,構建科學的模塊知識體系。
以《生活與哲學》為例,可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價值觀四個方面把握整合。以辯證唯物論為例,這部分內容圍繞“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而展開,包括:(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要求我們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3)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等知識。在回答如何運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分析問題的相關命題時,可抓住“物質”“意識”“關系”這三個關鍵詞,構建辯證唯物論的知識框架。
此外,在對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歷史觀和價值觀的整體把握基礎上,《生活與哲學》教材可進一步細化為唯物論的物質觀、唯物論的意識觀、認識論、辯證法的聯系觀;辯證法的發(fā)展觀;辯證法的矛盾觀;辯證否定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史觀;人生價值觀等知識點,可參照辯證唯物論的整合方法進行歸納。
四、時政熱點整合法
高考考綱明確將“時事政治”列為高考考查的范圍,要求考察學生“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的能力。高考政治試題以能力立意,緊密聯系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試題以學科主干知識為考查主體,以時政熱點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為素材,考查學生的學科思想和對現實的關注度。全國卷不僅將社會熱點作為情境材料在試題中呈現,其內容還可能作為要點出現在答案中,如果沒有專門的時政熱點復習,學生既不可能對時政熱點了解得透徹,更不可能將相應的時政語言歸納為答案要點。題在書外,理在書內,從命題的切入點看,社會重大熱點、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與學科考點知識的交叉是高考政治命題的主要切入。因此,二輪復習要結合考點,抓住主要熱點,進行專題化整合,始終堅持考點輻射熱點,熱點回歸考點,結合學科特點和課本相關知識,選取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典型性的專題,不能多而雜,更不能遍地開花。
二輪復習可立足考綱,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自然與科技等領域的熱點材料進行篩選,以專題為依托,構建符合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容的典型情境,把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對各模塊相關知識、時事政治相關知識進行重新整合,既注重微觀切入與宏觀概括相統一,又做到主干知識滲透與思維方法運用相結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習慣于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識、思考和認識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切實提升綜合運用能力。
2020年可以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結合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等進行時政熱點專題整合。
總之,二輪復習要以“問題”為中心,抓住熱點和知識點的顯性聯系,又要善于發(fā)掘熱點和知識點的隱性聯系;把所學的學科知識與重熱點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依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內涵、必要性、現狀和措施等角度思考從哪些角度、哪些側面去設計問題,重構理論,突出知識的整合與拓展。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