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浩然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延伸和拓展,在實際生活的運用日益頻繁,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新媒體為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提供了發(fā)展機遇。本文從新媒體的環(huán)境出發(fā),對報社網絡新聞編輯的多元化進行研究分析,為新聞編輯行業(yè)的拓展提供一些發(fā)展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報社網絡;新聞編輯;多樣化
一、及時完善新聞形式
新媒體時代為廣大群眾提供了更多獲取新聞信息的門路與辦法,目前相對流行的新聞信息平臺有新浪微博、簡書、知乎、微信等等,這些平臺風格特色各有千秋,平臺側重和大眾喜好等都有不同,因此互聯網新聞編輯多元化發(fā)展時,也要及時更新和完善新聞傳播方式,確保滿足不同群眾對新聞信息的要求。
比如,新浪微博在線實物平臺促進新聞信息的模式,是因為讀者閱讀時間通常比較零碎,閱讀時長有限,對較多信息的閱讀都是一覽而過。在此部分新聞內容編輯和策劃時,新聞工作人員要注重應用簡單易懂的敘述,并將實際新聞信息進行匯總,提煉文章中的新聞點整理標題,確保在新聞發(fā)布后更好地吸引群眾視野和關注度。同時,可配以視頻和圖片,讓群眾用最簡短的時間獲得最直接的新聞內容。在知乎實物平臺上,該平臺自身就擁有劃分實際客戶技能,信息瀏覽時間比較穩(wěn)定,并且閱讀時長也有所延長,所以,在策劃此實物平臺的網絡信息采編時,不妨進行細致加工和詳盡敘述,以河北承德皇家園林“避暑山莊”為例,新聞從業(yè)人員可以依托不同方面進行實時播報,如景區(qū)特點、當地名小吃、配套的服務和特色住宿、民族風情等,促使內容帶有較多的體驗感和評價。在留言版塊中,還可以甄選網友的經典評論,這將加強新聞互動性,起到助推作用,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閱讀體驗感。
二、重視數字化技術推進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促使新聞信息閱讀平臺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逐漸轉變?yōu)殡S身攜帶的終端設備,更方便陜捷地利用新媒體方式進行閱讀。不同形式的新聞編輯方法在新聞傳播中也日益凸顯,耳濡目染地引領著群眾的閱讀習慣。21世紀作為一個嶄新的大數據世紀,群眾可以從“短視頻、圖畫”中獲得信息,且效率大大超越“文字”,在瀏覽新聞熱點時,時間慢慢減少,而對“短視頻和圖畫”的重視度大大提高。自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從業(yè)人員要想轉變傳統紙媒編輯模式,促使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需要拓展豐富的閱讀渠道平臺和報道方式,進而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報紙新聞因為版面的原因,新聞內容會有所限制,但是新媒體平臺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容納性和拓展性,在實踐中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新聞的不足,促進其更好地發(fā)展。
三、多角度豐富新聞內容
人民群眾對獲取新聞信息的要求在不斷提升,這就要求新聞從業(yè)人員在策劃新聞信息時,需要拓展思維,依托不同的呈現方式,提高新聞信息的可閱讀性和瀏覽性。自媒體平臺的發(fā)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fā)布者”,在互聯網中進行時時傳送信息。此時,只有時刻傳播更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才能更好地吸引群眾的關注,這也是新聞從業(yè)人員必須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有價值的新聞挖掘,是提升報社新聞競爭力的有效措施。
比如,當解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時,使用官方發(fā)布的形式對其進行詳細的闡述,雖然能最直接、最準確地將信息發(fā)布出來,但卻很難引發(fā)群眾的閱讀興趣。失去了閱讀的體驗感,新聞價值不夠突顯。若是將政府工作報告從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解讀,及時運用民生領域、經濟領域專業(yè)詞匯和圖表形式,加以提煉,歸納總結關鍵信息,重點突出,就能吸引較多讀者閱讀新聞內容,新聞價值才能得以提升。
大數據的背景下,新聞從業(yè)人員除了要注重及時豐富知識外,也要善于甄選不同視角、不同側重點對同一新聞進行梳理發(fā)布,在同類的新聞信息中,如何高效別出機杼,通過獨有的視角分析最常見的新聞信息,吸取更多讀者進行閱讀,也對新聞從業(yè)人員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和挑戰(zhàn)。
四、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媒體報社和新媒體網絡編輯定要探尋到適合自身多元化發(fā)展的模式和方法,應從新聞速度、標題、內容、數字化推進等方向進行落實新聞創(chuàng)新工作,拓展報社新媒體平臺發(fā)布渠道,增強新聞媒體的市場角逐力,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黔西南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