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也,藍(lán)良妹,唐敏敏,宋 菲,李 瑞,趙松林,夏秋瑜
(1.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食品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院,武漢 430030; 2.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3.海南大學(xué) 生命科學(xué)與藥學(xué)院,???570228; 4.廣東海洋大學(xué) 食品科技學(xué)院, 廣東 湛江 524088)
椰子油主要由中短碳鏈脂肪酸組成,其中辛酸、癸酸含量約占15%, 月桂酸含量約占50%,能被人體迅速消化提供能量,且在體內(nèi)不會轉(zhuǎn)化成脂肪,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減肥、通便、抑菌等功能;此外由于其分子鏈短,能迅速被皮膚吸收滲透,具有護發(fā)、護膚等特性。近年來初榨椰子油發(fā)展迅速,在國外被稱為“超級食品”或“瓶子里的藥店”,在國內(nèi)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rèn)可,市場規(guī)模逐年擴大,有關(guān)椰子油功能特性的報道也越來越多。但是椰子油脂肪酸組成單一,由95%以上的飽和脂肪酸組成,另外椰子油中的多酚、甾醇等功能性油脂伴隨物含量也低,因此椰子油的一些營養(yǎng)特性存在爭議。
牛油果也稱為鱷梨,具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有“樹木黃油”的美稱,果肉脂肪含量高達30%,牛油果油中含有5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1]。研究表明,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衰老、降血壓、降血脂、增強智力、抗癌、預(yù)防心血管疾病、抑制過敏等重要的生理功能[2]。目前采用水酶法提取牛油果油的研究較多。陳愷嘉等[3]利用番木瓜汁為酶源提取牛油果油,提油率可達75.32%。王麗媛等[4]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提取牛油果油,提油率達到79.49%。
目前,還未見將牛油果用于制備營養(yǎng)強化油的報道。本文通過將椰漿和牛油果漿協(xié)同作用,利用椰子油良好的溶解性,制備富含油脂伴隨物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牛油果椰油,為功能性食用椰油產(chǎn)品的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新鮮椰漿,由成熟椰肉壓榨所得,油脂含量28%,由文昌市南椰實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牛油果,市售,七八成熟。果膠酶,酶活力30 000 U/g,肇東國科北方酶制劑有限公司;半纖維素酶、 木瓜蛋白酶,酶活力均為100 000 U/g,江蘇富盛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WF-A2000果汁機,浙江省永康市天歌電器有限公司;R-210旋轉(zhuǎn)蒸發(fā)儀,BUCHI公司;892 Profession Rancimat Metrohm油脂氧化穩(wěn)定性測定儀;MCR102流變儀,奧地利安東帕;MS3000粒度分析儀,英國馬爾文;7230G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1.2.1 牛油果椰油的制備
牛油果漿制備:將新鮮牛油果清洗、去皮、去核、切塊,加入與果肉等質(zhì)量的溫開水,用勻漿機打漿10 min得到牛油果漿,4℃貯存?zhèn)溆谩?/p>
椰漿超聲波輔助酶解:向新鮮椰漿中加入適量的牛油果漿和木瓜蛋白酶、果膠酶、半纖維素酶,用攪拌器混勻,置于水浴鍋中在適宜溫度下酶解,再超聲輔助處理一段時間,定期監(jiān)測反應(yīng)體系的pH,反應(yīng)過程中體系pH維持在5~6。
牛油果椰油的分離:酶解處理后的椰漿和牛油果漿混合物放入-20℃冰柜冷凍,完全冷凍后轉(zhuǎn)入60℃水浴中加熱一定時間解凍,再重復(fù)冷凍、解凍1次,然后取油層和油乳混合層轉(zhuǎn)入離心管中,在14 000 r/min下離心15 min,分離得到清澈的牛油果椰油。
牛油果椰油得率=分離所得油的質(zhì)量/原料椰漿質(zhì)量×100%
1.2.2 油脂理化指標(biāo)測定
酸價的測定參考GB 5009.229—2016;過氧化值的測定參考GB 5009.277—2016;碘值的測定參考GB/T 5532—2008;水分含量的測定參考GB 5009.236—2016;皂化值的測定參考GB/T 5534—2008。
1.2.3 脂肪酸組成測定
油脂甲酯化處理參考文獻[5]稍作修改。10 mg油樣溶于1 mL甲苯具塞試管中,加入200 μL抗氧化劑(100 mg BHT溶于100 mL甲苯中),然后再加入 2 mL含10%乙酰氯的甲醇(制備該試劑時在冰上將1 mL乙酰氯逐滴加入10 mL甲醇,攪拌至少1 h)。蓋上瓶塞,50℃下過夜。然后冷卻,加入5 mL 5%氯化鈉溶液。用正己烷萃取脂肪酸甲酯2次,每次5 mL,合并兩次萃取液,用5 mL 2%碳酸氫鉀溶液清洗,分離正己烷層并用硫酸鈉干燥,待GC分析。
GC分析條件:HP-5色譜柱(30 m×0.25 mm× 0.25 μm );色譜柱升溫條件為初始溫度100℃保持2 min,以10℃/min的速率上升至180℃,保持2 min,以8℃/min的速率上升至200℃, 保持5 min;載氣為高純度N2,流量3.00 mL/min;空氣流量50 mL/min;氫氣流量50 mL/min;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檢測器溫度300℃;進樣口溫度300℃;進樣量1 μL;分流比5∶1。
1.2.4 油脂氧化穩(wěn)定性分析
參考蘇帝翰等[6]的方法。稱取3 mL油樣至油脂氧化穩(wěn)定性測定儀的反應(yīng)池試管中,調(diào)節(jié)空氣流量為10 L/min,設(shè)定溫度為120℃。實驗曲線采用儀器自動積分分析,以誘導(dǎo)時間突變點 (OSI)為反應(yīng)終點。
1.2.5 色度的測定
運用色差儀進行色差L、a、b值的測定。 色差儀的3個值分別表示不同的色度。L值反映亮度,0表示黑色,100表示白色;a值反映紅綠色度,正值偏紅,負(fù)值偏綠,絕對值越大則紅色或綠色越深;b值反映橙藍(lán)色度,正值偏橙,負(fù)值偏藍(lán)[7-8]。
1.2.6 總酚酸、黃酮、類胡蘿卜素含量測定
油脂中總酚酸的提取參照Nevin[9-10]等的方法,酚酸含量測定參照Kumar等[11]的方法。黃酮的測定參照吳有鋒等[12]的方法。類胡蘿卜素含量的測定參照楊萬政等[13]的方法。
超聲波產(chǎn)生的振動、空化及攪拌等超聲效應(yīng)的協(xié)同作用,能提高物質(zhì)分子運動頻率和速度,能使植物組織在溶劑中產(chǎn)生空化泡崩潰,使組織細(xì)胞破裂,小分子物質(zhì)等更容易滲入植物細(xì)胞中,從而加速反應(yīng)[14]。因此,超聲波輔助提取可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縮短提取時間,提高提取效率[15], 目前已用于多種油脂的輔助提取[16-18]。本文利用超聲波和酶水解技術(shù)協(xié)同作用提取牛油果椰油,椰漿中加入30%牛油果漿(以椰漿質(zhì)量計,下同)、0.25%木瓜蛋白酶和0.05%半纖維素酶(以物料總質(zhì)量計,下同),在酶解溫度60℃下按表1設(shè)置的參數(shù)制備牛油果椰油,并測定牛油果椰油的酸價,計算牛油果椰油得率,結(jié)果見圖1。
表1 原料預(yù)處理方案
圖1 原料預(yù)處理對提油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見:超聲處理可提高酶解法的油脂得率,超聲時間相同時,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牛油果椰油的得率升高;酶解時間相同時,隨著超聲時間的延長,牛油果椰油的得率升高,酸價降低。綜合比較,組5的牛油果椰油得率最高,酸價最低,故選擇物料酶解1 h,再經(jīng)超聲2 h,冷凍后60℃加熱1 h解凍后再高速離心分離油脂。
在椰漿中加入30%的牛油果漿,分別加入0.1%果膠酶、0.5%半纖維素酶、0.5%木瓜蛋白酶、0.25%木瓜蛋白酶和0.05%果膠酶(稱為二酶復(fù)合)及0.17%木瓜蛋白酶、0.03%果膠酶和0.17%半纖維素酶(稱為三酶復(fù)合),置于60℃水浴中酶解1 h,超聲2 h后,在-20℃冷凍,再在60℃水浴中加熱1 h解凍,重復(fù)冷凍、解凍過程1次后,取上層油層和油乳混合物在14 000 r/min下離心15 min,分離得到牛油果椰油,牛油果椰油的得率及酸價如圖2所示,氧化穩(wěn)定性如圖3所示。
圖2 不同酶處理對提油效果的影響
由圖2可見:在提油過程中,不同酶處理后的牛油果椰油得率不同,木瓜蛋白酶和果膠酶組成的二酶復(fù)合酶解得到的牛油果椰油得率最高,為22.9%,酸價(KOH)為0.42 mg/g;三酶復(fù)合酶解得到的牛油果椰油得率最低,為20.5%,酸價(KOH)為0.40 mg/g;牛油果椰油得率從高到低依次為二酶復(fù)合、木瓜蛋白酶、半纖維素酶、果膠酶和三酶復(fù)合。三酶復(fù)合酶解牛油果椰油得率最低,可能是因為不同酶之間互相影響,物料乳化體系發(fā)生了變化,或呈膠體狀態(tài),不利于油的析出。這幾種酶所制備的牛油果椰油的酸價差別不大。
圖3 不同酶處理的牛油果椰油的氧化穩(wěn)定性
由圖3可見,三酶復(fù)合酶解得到的牛油果椰油的氧化誘導(dǎo)時間最長,其次是果膠酶、二酶復(fù)合、半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的最低。影響油脂氧化穩(wěn)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如物料的新鮮程度、油脂的脂肪酸組成、油脂中的抗氧化物質(zhì)或者促氧化物質(zhì)的含量以及油脂的水分含量和雜質(zhì)等。不同酶酶解的牛油果椰油的氧化誘導(dǎo)時間有差異,可能也跟牛油果椰油中含有的植物多酚、甾醇、類胡蘿卜素等天然抗氧化劑有關(guān),這些天然抗氧化劑在氧化過程中可防止過氧化物降解,延緩二級氧化產(chǎn)物(醇類和羧基化合物)的生成,從而延長氧化誘導(dǎo)時間。結(jié)合牛油果椰油的得率和酸價(圖2),以添加木瓜蛋白酶和果膠酶二酶復(fù)合協(xié)同作用提油為宜。
在椰漿中加入30%的牛油果漿、0.25%木瓜蛋白酶和0.05%果膠酶,分別置于30、40、50、60℃和70℃水浴酶解1 h,超聲2 h,后將其在-20℃冷凍,再在60℃水浴中加熱1 h解凍,重復(fù)冷凍、解凍1次后,取上層油層和油乳混合層在14 000 r/min下離心15 min,得牛油果椰油。酶解溫度對牛油果椰油得率及酸價的影響如圖4所示。
由圖4可見:在30~70℃范圍內(nèi),隨著酶解溫度的升高,牛油果椰油的得率先減小后增大再減小,在酶解溫度為60℃時得率最高;酸價隨著酶解溫度升高先減小后增大,60℃時酸價最小。所以,選擇酶解溫度為60℃。
在椰漿中分別加入20%、30%、40%、45%、50%、60%的牛油果漿,再加入0.25%木瓜蛋白酶和0.05%果膠酶,在水浴60℃下酶解1 h,超聲2 h,后將其在-20℃冷凍,在60℃下解凍1 h,重復(fù)冷凍、解凍1次,取上層油層和油乳混合層在14 000 r/min下離心15 min,得牛油果椰油??疾觳煌S凸麧{添加量對牛油果椰油得率及酸價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5。
圖5 不同牛油果漿添加量對提油效果的影響
由圖5可見:隨著牛油果漿添加量的增加,牛油果椰油得率先增大后減小,可能是由于原料添加量越高,物料凝膠化程度越大,所以得率有所下降;隨著牛油果漿添加量的增大,酸價前期變化不大,后期有增大的趨勢。綜合考慮,選擇30%的牛油果漿添加量制備牛油果椰油,在該條件下牛油果椰油得率為26.4%,酸價(KOH)為0.36 mg/g 。
綜上,牛油果椰油的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椰漿中加入30%的牛油果漿、0.25%木瓜蛋白酶和0.05%果膠酶,60℃下水浴加熱1 h,超聲2 h,于-20℃下完全冷凍,再在60℃下解凍1 h,重復(fù)冷凍、解凍過程1次,取上層油層和油乳混合層在14 000 r/min離心分離15 min。
采用上述最佳條件制備的牛油果椰油的理化性質(zhì)測定結(jié)果見表2。
表2 牛油果椰油的理化性質(zhì)
由表2可見:牛油果椰油酸價(KOH)為0.36 mg/g,低于菲律賓初榨椰子油國家標(biāo)準(zhǔn)(PNS/BAFPS 22:2004 ICS 67.200.10)0.56 mg/g 的限值,更遠(yuǎn)低于我國GB 2716—2018中3.0 mg/g的限值;過氧化值略高于亞太椰子共同體(APCC)關(guān)于初榨椰子油的限量指標(biāo)(0.038 g/100 g),但顯著低于我國GB 2716—2018的限量指標(biāo)(0.25 g/100 g),說明本研究所得牛油果椰油品質(zhì)較佳。牛油果椰油呈淡綠色,兼具椰子及牛油果特有的芳香味。此外,牛油果椰油中油脂伴隨物含量顯著增加,總酚酸含量為(0.24±0.15)mg/g,類胡蘿卜素含量為(0.61±0.03)mg/kg,黃酮含量為(0.013±0.002)mg/mL,而椰子油中類胡蘿卜素和黃酮無檢出,結(jié)果表明該工藝制備的牛油果椰油強化了椰子油營養(yǎng)價值。
采用優(yōu)化的工藝分別提取椰子油和牛油果油,測定椰子油、牛油果油和牛油果椰油的主要脂肪酸組成,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椰子油、牛油果油和牛油果椰油的主要脂肪酸組成及含量 %
由表3可見,牛油果油的脂肪酸組成測定結(jié)果與王佳雅等[19]的結(jié)果相近。牛油果椰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10.55%)比椰子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5.67%)高,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由此可知,加入牛油果漿后,經(jīng)木瓜蛋白酶和果膠酶酶解,輔以超聲、水浴加熱及冷凍處理,可有效降低椰子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提高椰子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改善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
牛油果椰油最佳制備工藝條件為:新鮮椰漿中加入30%牛油果漿,加入總物料質(zhì)量0.25%的木瓜蛋白酶和0.05%果膠酶,60℃水浴加熱1 h,超聲2 h,-20℃冷凍后60℃水浴1 h后,重復(fù)冷凍、解凍1次,然后在 14 000 r/min離心15 min。在最佳條件下,牛油果椰油的得率為26.4%,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10.55%,酸價(KOH)為0.36 mg/g,油脂伴隨物含量大幅度增加,其中總酚酸含量為(0.24±0.15)mg/g,類胡蘿卜素含量為(0.61±0.03)mg/kg,黃酮含量為(0.013±0.002)mg/mL。牛油果椰油豐富了椰子油的脂肪酸組成,改善了椰子油的營養(yǎng)功能,可作為功能性產(chǎn)品的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