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更是語言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既有目的性,同時也有人文性,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能夠得到陶冶,性格能夠得到培養(yǎng),素養(yǎng)能夠得到提升。從這一角度而言,閱讀本身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就觀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 閱讀教學;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 前言
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工具型學科,更是一門人文性學科,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活動。所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決定著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閱讀理解能力又是在長時間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得到提升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不斷得到提升。作為新時代語文教師,我們就必須正確指導學生展開閱讀活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也正是源于此,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要課題。
二、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概念界定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語文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教育也日益被重視,初中語文教學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那么,初中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究竟是什么呢?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闭Z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分解為四個方面: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從這幾大內容來看,其實是相互關聯和銜接的,語言能力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閱讀理解能力的體現,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則需要大量閱讀來實現。所以,當學生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后,學生的閱讀效率也會更高,閱讀量和閱讀視野也會不斷擴展,自然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yǎng)也會得到提升。
三、 觀照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感悟能力。從當前初中語文教材內容來看,大部分閱讀文本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加上現實生活本就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可能構建與學生生活相關聯的課堂教學。教學生活化既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作為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搭建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關聯性,讓課堂教學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為了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對兒子的愛,尤其是理解父親送“我”到車站的過程的細節(jié)描寫和父親替“我”買橘子這兩部分內容,都對父親的“背影”進行了重點描寫,目的在于突出父親對“我”真摯的情感和厚重的愛。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而言,他們能夠理解這是父親對兒子愛的體現,但是感悟和“共情”能力卻比較低。因此,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自己的父親母親平常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回憶自己的父母為自己做過的一些小事,說一說那些自己眼中的父親母親是怎樣的形象,通過哪些小事情你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呵護、關懷。通過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從自己身邊的人出發(fā),換位思考文章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從而更加深刻地感悟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如此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喚醒了學生的愛和感恩。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學生思維發(fā)展素養(yǎng)
閱讀感悟屬于閱讀理解能力中的一種,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思維發(fā)展則是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內容,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提高學生思維發(fā)展素養(yǎng)為目的。鑒于此,筆者認為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動是最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從而提高思維的活躍度,而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和討論,學會互換意見,形成思維碰撞,有利于集思廣益,提高學生思維的寬度和靈活度。當然,無論是讓學生自主探究還是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都需要我們教師導演好整個過程。首先,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其次,應該為學生設置科學的學習任務,比如提出幾個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開展探討活動;最后,還應該對學生的探究成果和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保證學生的探究熱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實現“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時,我們可以設置兩個合作探究活動。
第一個探究活動以“賞讀課文,品析語言”為目的,通過前面的朗讀,讓學生談一談這篇演講詞的特色,這樣的特色是怎樣形成的。首先給予學生討論提示:(1)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zhàn)斗力和感染力。(2)文章中我喜歡的句子是? ? ? ? ? ? ,因為? ? ? ? ? ? ? ? ? 。然后設置問題:(1)作者對進步力量和反動派力量講的話,語氣和感情有何不同?(2)在演講過程中,作者使用了較多感嘆句、設問句和反問句,小組討論,說一說這種表達方式與陳述句的表達方式有何不同?(3)在講演中人稱不斷變換,對表達講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怎樣的作用?整個討論交流中,我們教師要注意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不用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敢于表達自己。
第二個探究活動以“模擬演講,再品情感”為目的,請學生自選一個段落,用自己的方式實現演講再現。要求學生選好一個自己能夠熟練閱讀,最好背誦的段落準備演講,然后小組推選演講代表演講片段內容,最后全班交流評價。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真正引領學生感悟文本,體會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憎情感以及追求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并且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實現了師生互動、生本互動、生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素養(yǎng)。
(三)拓寬學生閱讀量,提高語言運用素養(yǎng)
閱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堅持和積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廣泛閱讀,并且在閱讀中積累。只有積累了大量的語言素材,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夠得以提升,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內容。所以,作為新時代語文教師,我們除了做好課堂閱讀教學之外,還應該適當為學生拓展延伸,實現課內外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閱讀素材,增強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文化底蘊,并且?guī)椭鷮W生建立和積累大量素材,讓學生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世界,感悟生活。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是以課堂閱讀教學為載體。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反復感悟文本中的好詞好句,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誦幾段經典選段,通過對比分析、反復朗讀、默讀、摘抄等方式來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并且學會反思。譬如,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和長媽媽的故事,真實的道出了長媽媽的性格和精神品質,蘊含著魯迅對長媽媽的深刻懷念之情。又比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需要學生感受葉圣陶先生文字之外的日常生活,體會葉圣陶先生對待生活那種一以貫之、寬厚待人的態(tài)度,同時也學習葉圣陶先生嚴于律己、正心修身的精神,正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都是學生閱讀中需要重點關注和積累的。
二是以課堂閱讀為延伸方向。課外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教師要結合課本和課標要求,每學期給學生列出必讀書單,讓學生按照書單利用寒暑假時間讀書,所讀書的種類要豐富,包括古詩詞、現代詩歌、散文、記敘文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寫出一定字數的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初中語文教學包含了很多的國學成分,國學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國學是每名學生的必修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學作品都能夠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品行、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養(yǎng)成健康行為習慣,這些都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要求。
(四)營造書香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環(huán)境對一個人性格影響不容小覷,良好的環(huán)境往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于從教學環(huán)境角度打造人文環(huán)境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看。
一是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利用好校園的走廊文化、景觀文化,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浸潤在充滿閱讀氣息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喚醒學生的讀書意識,讓學生有“天天閱讀”的意識,這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前提。二是結合重大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讀書活動和實踐活動。比如,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經典誦讀比賽等活動,通過閱讀相關活動給予學生一個展示平臺,強化學生閱讀自信,從而讓學生有信心堅持閱讀。當然,這些活動的開展也最容易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自覺、自愿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課后閱讀習慣。
以書香喚醒學生的閱讀自覺性、自愿性,以閱讀活動讓學生嘗到讀書的快樂,收獲讀書的自信,以真正充滿書香的氛圍助力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的習慣。當習慣養(yǎng)成之時,才是學生持之以恒閱讀之時,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在閱讀中實現素養(yǎng)的提升。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其次需要以閱讀為依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再者要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最后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感悟是前提,習慣是保障,只有持之以恒的閱讀,才能真正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作為新時代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深刻解讀核心素養(yǎng)的本質要求,不斷豐富閱讀教學,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給予學生良好的閱讀平臺,真正讓學生成為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宮麗麗.引領學生有效閱讀: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之我見[J].現代教育科學,2014(22).
[2]潘景茚.星星點燈慢慢引領: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中有效閱讀的方法探究[J].知識文庫,2015(24).
[3]劉興素.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5):182.
[4]余進金.立足言語實踐,提升核心素養(yǎng):“語用”背景下閱讀教學的深思考[J].好家長,2017(8):89.
作者簡介:
吳銀銀,福建省石獅市,福建省石獅市永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