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明
【摘要】?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初中數學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學案以教師的啟發(fā)為依托,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導學案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綜合,是教學新理念的落實,能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品質,更能聚焦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導學案 編寫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83-02
導學案以學生的學習知識經驗為基礎,教師的引導為依托,目的是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導學案可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并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空間,能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先分析導學案的內涵及核心要素,之后探討導學案的制作原則和方法,以學生為本,促學生從愿學向會學轉變。
一、導學案的內涵及核心要素
1.內涵
導學案是教師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指導性的學習方案,是教師依托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方法、課程標準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設計編寫的為引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研學思路的方案。
2.核心要素
首先,導學案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從學生的學情和思維能力角度出發(fā),制定符合學生學情的學習方案。學生在教師設計方案的導向下,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既定學習目標。其次,導學案圍繞目標進行問題設計。問題是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驅動器,是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而好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萌芽。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合理的問題,以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與共鳴,來引發(fā)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使知識方法在“質疑——沖突——平衡——確認”的交互學習過程中得以強化。再次,教師借助導學案滲透了學習任務、教學經驗,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思考、探究,在不斷“咀嚼與回味”中釋疑、提升。導學案更能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課程核心理念。告別填鴨式的教師講授,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品質,更能聚焦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案的意義
1.情感與態(tài)度的維度意義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導學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案導學可以具備課前預習的功能,使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并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借助學案導學進行知識探究,拓展舊知識的疆域,收獲新知識新方法。學習的好奇心更能激發(fā)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學案導學下完成學習任務后,利于其在課堂上積極且正確地回答問題,能通過學習的成功體驗培養(yǎng)自信心。在導學案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不同層次題目的練習,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理,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導學案設計可以實現教師因材施策,關注多層,分層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更能體現為師者的人文溫度。
2.知識與方法的維度意義
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學生能自主完成預習,對重點難點已然有課前定位。對難掌握的知識,可以與同伴交流,與教師探討,促使學生精準地學習新知識新方法,解決新困惑。同時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初步診斷,并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理解,做到精準施教,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品質。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首先,指導性原則。導學案的設計編寫不是盲目的,其重點在導,所以要遵循指導性原則。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明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找到學習方向,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其次,探索性原則。導學案的指導性能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探索性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整合性設計,以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再次,靈活性原則。導學案雖然在各學科教學中都廣泛應用,但未形成一定的標準。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可以遵循靈活性原則,依托講授內容、學生學情靈活應用教材、解構教材,豐富學案的導學功能和應用方式,著力于知識遷移、先學后教,應用于課前預習或課堂學習。最后,拓展性原則。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應局限于完成教學任務,還要應用于課后復習拓展環(huán)節(jié),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及應用能力。
四、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學案的編寫方法
1.具體方法
導學案相當于是對學生解題技巧的一種指導,對數學思想記憶方法的概括。導學案中涉及到的知識既要包括舊知識,也要囊括新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在舊知識的經驗上通過知識遷移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以降低學生新知識的學習難度,同時豐富新知識。所以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可根據課程內容和題目類型選擇適合的形式,以突出解題技巧、數學法則或數學定理等的特點。(1)教師在導學案編寫時務必要突出學習目標、學法指導、知識準備、導學新知、問題討論、梯度練習、延伸拓展、歸納總結和達標測試等。明確學習目標是導學案編寫的基礎。教師在導學案中明確學習目標后,學生才能找到學習重點,并圍繞目標進行探究。(2)教師在導學案編寫時務必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對教材進行解構,即對知識進行拆分和重新組合。通過不同的組合將與知識相關的問題進行陳列,以保證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3)教師在導學案編寫時務必要從多角度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討論,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平衡。(4)教師在導學案編寫時務必要有針對性,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或題組。目的是幫助學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識內容及其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鞏固解題方法,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案習題訓練結果預設多形式反饋。如答題展示,學生搶答,小組交流討論等,并適時及時根據學生的短板進行點拔歸納。(5)教師在導學案編寫時務必要對知識進行有效拓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利于學生對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導學案要設計檢測環(huán)節(jié)來實現對學生的學習檢查,以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2.編寫案例
如以“圓的對稱性”中的垂徑定理導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如圖1的兩條思維導圖式的學案。學生通過猜想,提出圖2中的相等的量;通過折疊圓形紙片對圓的軸對稱的實驗對猜想進行感性驗證;通過回顧上節(jié)學習過的圓中常有輔助線連半徑,及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對猜想進行理性驗證;通過設計不同變式的習題對垂徑定理進行鞏固,以熟悉解題技巧。最后教師再通過圖3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通過“作垂徑、連半徑”構建出直角三角形后,能解決半徑、弦心距、弦長的求值問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導學案的設計編寫與應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要重視導學案的編寫,遵循原則,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進行編寫,以學生為本,促學生從愿學向會學轉變,能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品質,更能聚焦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陳鳳芳.讓導學案成為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的好抓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4):94-95.
[2]陳雅麗.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用好導學案[J].科技信息,2011(25):63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