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羅科菲耶夫《瞬間幻象》是一部極具教學價值的鋼琴小品集,每首小品風格獨特、短小精悍,且極具藝術個性。鑒于此,文章對其風格的把握與處理、不同的觸鍵方法、整體與細節(jié)關系的掌握等,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與剖析。
[關鍵詞]瞬間幻象;色彩層次;觸鍵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7-0001-03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是前蘇聯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指揮家?!端查g幻象》斷續(xù)創(chuàng)作于1915—1917年,由二十首小品組成,這二十首小品全方位展現了普羅科菲耶夫的抒情性、古典性、動力性和幽默性的多重風格。他們正如其標題——瞬間幻象,每一首的篇幅都不大,長的近兩分鐘,短的不到三十秒。他們都短小生動,簡單新穎,其形象塑造和情緒表達多姿多彩,像一個個音樂幻象。令人驚訝的是,在短小的篇幅內,普羅科菲耶夫給予了它們嚴謹的結構,清晰的句法和豐富的和聲變化,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因此,學習這首樂曲對于學會如何安排音樂層次,掌握多種音色的表現手法,熟悉現近代作品的語匯等方面都有很大幫助。從教學角度來看,這也是一部難得的教材,在音樂上有許多可挖掘之處,在彈奏的技術上也有不少值得研究的手段。
下面我將簡要論述每一首的教學要領。
1.第一首
這一首由兩個樂句組成。整首作品最重要的是從第一個和弦伊始就要將人帶入天高云淡、悠遠神秘的意境。
在層次安排上,兩個樂句的力度層次雖然都是在p的范圍里,但層次比例要合理,仍然有明暗度的對比,特別是第11小節(jié)和第24小節(jié)右手和弦的重音記號值得關注,更多的強調高音色彩而不需要將整個和弦全部突出。
2.第二首
仍是簡練的兩個樂句。首先需注意到的是左手動機從頭至尾都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整曲的節(jié)奏脈動,因此一定要保持左手節(jié)奏的穩(wěn)定性和律動的連貫性。這一首的教學重點在于右手聲音層次的安排,在短短的二十四小節(jié)里,普羅科菲耶夫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聲音層次變化,同時大幅度的層次對比使全曲充滿立體感。第7小節(jié)突然出現的標有f的C音就大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味道,首先他的亮度給人以震撼,同時它有別于前六小節(jié)的是出人意料的將音區(qū)突然移高兩個八度,完全打破了前六小節(jié)營造的安寧和平靜。
需注意認為這個音不需要絕對力度的響,而是全新色彩的體現。
3.第三首
動力性的切分節(jié)奏貫穿全曲。需注意此曲速度為小快板,無需過快。此曲最常見的問題在于右手的切分節(jié)奏型容易影響到整曲脈動的穩(wěn)定性,節(jié)奏要有動力,但一定不能搖晃。因此,必須帶領學生在練習時數分拍,這樣能既牢牢抓住節(jié)奏又能充分表現其動力性。
4.第四首
ABC三段式。作品最開端雙手交替演奏主題動機。而第9-16小節(jié)將之全部用右手演奏,左手加入了一個大跳的第三聲部。
右手在技術上有一定的難度,需仔細聽見每一次二連音的動機。
B段一開始(第17小節(jié))普羅科菲耶夫特別注明突輕(pp. sub),所以第16小節(jié)的f一定要保持到最后一個音。
此樂段織體由有力跳躍的八分音符突然換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進行,左手的平行分節(jié)七和弦下行加上右手的半音階下行用pp奏出,使整段音樂奇妙,像萬花筒一樣五光十色,這里需注意音樂傳遞的是片狀的色彩性,而無需顆粒性過強。
5.第五首
細致的Articulation和眾多的小連線將普羅柯菲耶夫的幽默性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這兩點也是把握整曲性格的關鍵。首先跳音、連音和重音都要個性鮮明,其次所有連線之間的呼吸要突出。
在13—19小節(jié),學生的節(jié)奏經常會因為切分而打亂,在這里仍然和第三首一樣,必須數分拍,同時左手的休止心里一定有唱出拍子來。
6.第六首
從這首樂曲的表情術語-優(yōu)雅地就不難看出,作曲家希望表達古典式的清新和典雅。的確,此曲從技法上吸收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開創(chuàng)的古典主義傳統,眾多的二連音和小連線使樂曲具有優(yōu)美典雅的氣質。要充分注意每一個小連線的句頭和走向。
7.第七首
這一首和聲上充滿了印象主義的色彩,節(jié)奏上有著古老舞蹈的莊嚴優(yōu)雅。整曲左手要始終保持連貫。作曲家在右手奏出的每一個低音上標注了保持記號,以強調此色彩厚重的質感。與之對比的即隨后出現的波音,空靈縹緲。
8.第八首
這像是一首古老的斯拉夫歌曲。全曲三句話(10+10+4)三種顏色,第一句柔和,第二句稍明亮,第三句再柔和一些。第一句要仔細的表現出每一個小連線,分句清晰,句子不要糊在一起。
9.第九首
開頭明亮的音區(qū),整齊的律動,輕盈靈活的音響和織體又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普羅柯菲耶夫嚴整的結構。整曲的十六分音符我認為處理為non-legato更能體現音樂的清秀透明之感。
10.第十首
這是一首漫畫式的小品,普羅柯菲耶夫將幽默滑稽的效果濃縮于這不到一分鐘的小品之中。左手始終維持著一種小心翼翼,緊張兮兮的張力,需要非常穩(wěn)定。右手第一個音到第二個音的進行作曲家夸張的用f和p來表達前兩個音之間語氣上的強烈對比,從而制造滑稽的畫面。
此外隨處可見的明暗更迭也為全曲帶來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11.第十一首
這首小品仍是ABA三段式,A段的重音全部出現在弱拍上,需要大膽地表現出這種節(jié)奏上的錯位感。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將第一拍想象為弱起,這樣第二拍會有明確的強拍感。B段像是一首民歌在輕聲吟唱。
12.第十二首
左手的空五度和中板的速度帶給了樂曲一絲沉重的感覺。同時需注意略帶喘息感的二連音語氣。8—11小節(jié)是全曲唯一的歌唱性旋律,要充分表現出來。
13.第十三首
又一首漫畫式的小品。全曲充滿了普羅科菲耶夫特有的冷嘲熱諷式的幽默。第4小節(jié)和聲的懸而未決為第一個樂句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第8小節(jié)右手中聲部出現的半音上行雖然不是旋律但卻是表現內在張力的關鍵,因此一定要仔細聽清并塑造出線條。
14.第十四首
托卡塔式激烈的碰撞充斥全曲,同時切分的節(jié)奏動力為之增加了無窮的動力。首先需要強調的是整首小品音樂形象要干脆,聲音要彈性十足。需注意觸鍵速度要快,指尖支撐,同時手掌放松,這樣才能既果斷又避免了聲音僵硬。第3--4小節(jié)作曲家標出了兩種縱橫重音,前者是起拍到落拍的強調,而后者是語氣上的強調。
15.第十五首
在左手快速的同音反復中表現的是一種焦慮不安的情緒。右手平行和弦的進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因此緊張感始終貫穿。需指出的是,4-5小節(jié)右手標有保持記號的四分音符是音樂前進的方向,觸鍵需深一些。
全曲的力度對比大且突然,要避免過多的漸強漸弱。結尾處作曲家按聲部從高到低的順序將主題時值依次放大,用賦格的寫法將主題疊置,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空間感和聽覺上的沖擊力,應更多注意放大的主題聲部。
16.第十六首
巨大的張力和悲痛的情緒貫穿全曲。要保持張力,最重要的就是氣息的連貫并充分地聽到每一個音的余音。B段是弛段,音樂完全從前面的哀痛中走出來,好像是在自我安慰,這里音色可以柔和一些。
17.第十七首
有意思的是前14小節(jié)左右手的脈動并不統一,左手是三拍感,而右手是兩拍感,兩只手是完全獨立的。
右手聲部始終在大小調之間游離,雖然是ppp,但要清晰的聽到微妙的差異。
18.第十八首
這首的重點在于左手要充分表現出圓舞曲的節(jié)奏脈動。其次,全曲除了第16小節(jié)作曲家表明的漸慢,其他句與句之間的連接速度要始終維持。
19.第十九首
托卡塔似的節(jié)奏型。主要注意三點:1、所有重音和跳音都要尖銳,模仿打擊樂的效果。2、所有的幅度都要夸張。3、踏板不宜過多,讓整曲干一些。第一句短短四個小節(jié)共出現了五個重音,其中四個都在弱拍上,弱拍上的連續(xù)強調給了樂曲一直向前的動力和更加明確的方向性。第4小節(jié)和第6小節(jié)這類似的起拍注意一定要和落拍斷開,句法需非常明確,這種對于古典弓法的模仿再次體現出普羅科菲耶夫吸收古典風格的特點。
第11小節(jié)開始雙手頻繁出現的重音切不可使節(jié)奏搖晃,要始終維持到全曲方正,堅定的感覺。
20.第二十首
最后一首和第一首在意境上遙相呼應,只是音樂中更多了一些幻想和神秘。此曲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合理構建音樂的層次。雖然短短幾十小節(jié),但層次豐富,音色變化頻繁。右手旋律一開始就拉開了音樂的空間,從中音區(qū)上升到高音區(qū)帶給人幻想無限,色彩也從溫暖轉向虛無縹緲。
主題再現時伴奏織體節(jié)奏型變成三連音,切不要因此加快了音樂的脈動。
結 語
正因為《瞬間幻象》的音樂風格具有試驗性和多樣性,教學時就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不同樂曲的風格把握和風格處理,利用不同的觸鍵方法和觸鍵方式,控制好多層次的聲音和音色,把握好不同樂曲的音樂表現和演奏效果,處理好整體與細節(jié)的關系等方面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達到全面提高表演技藝的目的。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