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國,在特殊時期,所有學校施行“停課不停學”的線上教育,在這個超長寒假中音樂教學只能在線上進行。本人嘗試結合中學音樂線上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具體設計,談一談如何做好相關工作的個人想法,進而為自己教學工作的推進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中學音樂;線上教育;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6-0057-02
根據近期各學校疫情防控的需要,扎實開展停課不停學的工作,我校在制定分層個性化課表,除了語數外等“主課”外,還安排了音體美等課程。如何把中學音樂教育課程和網絡技術相結合,打造實用的線上教育模式,本人覺得可以發(fā)展互聯網+音樂教學從而生成線上教育,整合音樂教育新構想是發(fā)展的主旋律。
一、線上教育的必要性
(一)互聯網的資源優(yōu)勢
對于國內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而言,在過去的傳統(tǒng)階段主要依靠教師的黑板教學和師生面對面地示范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比如教育模式比較陳舊、教育手段比較單一,音樂課教學資源更是只有依靠音響設備和音樂錄音來體現[1]。那么怎樣來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拓展教學多樣性呢?互聯網有著更多的優(yōu)勢。例如:在《沂蒙山小調》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教學光盤中給到的是錄音版學生范唱的這首歌,這樣的設計雖能夠接近學生的演唱層面,但為了能讓他們對山東民歌有更多的體會,我在網絡上下載了《沂蒙山小調》在舊社會時期的視頻版本、山東民間藝術家宋守蓮的版本,還下載了歌唱家彭麗媛的版本,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欣賞體驗。這首歌的老版本反映的是人們對抗黃沙會反動勢力的內容,而山東民間藝術家宋守蓮的版本歌詞已經有變化,原來歌詞中的抗日主題已由藝術家們改為歌頌家鄉(xiāng)的主題,并通過欣賞這位地道的山東農民的方言演唱進行體會。而歌唱家彭麗媛的版本更是在此基礎之上多了更專業(yè)的演唱技術和舞臺表現,她站在了更大的舞臺上,讓民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我想這就是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這是以往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比的。
(二)音樂教育的獨特性
音樂教育具有獨特性,有大量的機會和網絡做好緊密的融合。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育,它不僅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更注重藝術素養(yǎng)的提高,所以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如果只依照課本枯燥的講解知識,進行重復練習,那么學生很快就會感到厭煩。中學生的學習時間是相當寶貴的,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音樂練習,他們大部分只是利用空閑時間聽聽網絡歌曲,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喜歡聽歌的這一習慣,將很多書本作品制作成“網絡歌單”,配合教師“講故事”一樣的知識點滲透,讓學生像點歌一樣來學習,這樣既能滿足他們的休閑聽歌需要,又能在課外補充知識,一舉兩得。
(三)音樂教育改革多樣化發(fā)展的需要
中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這個特殊時期將打造他們的藝術素養(yǎng)和個人發(fā)展能力相契合,結合互聯網的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時下熱門的音樂和內容來幫助他們構建自主學習模式[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組織了學生居家戰(zhàn)“疫”音樂作品征集活動,積極倡導、動員學生以音樂創(chuàng)作或表演的形式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盡一份力。鼓勵他們用聲樂、器樂或舞蹈表演的形式在線錄制視頻,用音樂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為防控疫情宣傳助力。后來學生交上來的視頻作品就非常棒,有的利用自己的音樂才藝進行古箏、竹笛、吉他、鋼琴等樂器的演奏,有的演唱抗“疫”作品,有的用配樂詩朗誦的形式致敬白衣天使、撫慰病患同胞等,形式非常新穎。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整體音樂教育的提升很有幫助,而互聯網的引入以及線上模式的打造正是其重要的推手。
二、中學音樂線上教育的策略
(一)購置適配的硬件和軟件
音樂線上教學需要很多智能設備予以輔助,比如智能鋼琴、智能教學等系統(tǒng)智能平臺,這些設施將成為老師很好的幫手。比如在音樂欣賞課中,傳統(tǒng)模式下只能通過課本的文字講解來告訴學生哪些音樂家在什么時間創(chuàng)作了什么歌曲,這類講解的方式很單一,沒有辦法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3]。在新時期互聯網技術充分引入的前提下,下載專業(yè)音樂軟件和音樂資源庫,學生可以自主觀看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直觀地體會到相關的藝術內涵,也大量節(jié)約了老師備課中尋找音樂教學材料的時間。
(二)教學內容設計可以多樣化
依靠各類網絡資源來做好更多形式的課程設計和教育模式打造工作?,F在流行的線上音樂素養(yǎng)課和線上音樂培訓課模式,對于中學音樂教學是重要的借鑒。例如,結合音樂課程體系、音樂結構的學習去重點講解一些基礎理論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樂理知識,結合他們的興趣喜好以及實際的教學目標來引入相關的樂器演奏及歌唱培訓課程,使得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得到真正提升。
(三)教學內容設計中的注意點
從“教”的方面,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存在很大差異。線上教學要求老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要求具有出色的語言表達、節(jié)奏掌握的能力和解決音樂實踐的能力,這就需要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
在錄制民歌專題網課的時候就遇到了幾個難點,如:《打支山歌過橫排》這首歌屬于山歌,山歌高亢、明亮的聲音就成為演唱這首歌的教學重點,那沒有老師面對面指導,怎樣讓學生能夠唱出這種聲音效果呢?我嘗試在錄播的時候先做示范,其中“哎呀嘞哎”這一句的開嗓引腔,我在錄播前充分練聲,讓自己的演唱能夠發(fā)揮得更好。其次是配上圖片和視頻,提醒學生在演唱的時候想象自己站在山頂上,模仿當地人呼喚式喊唱,將聲音傳播得很遠。讓學生可以利用在家學習的條件,向著窗外喊話。經過多次反復練習,學生從最初很小的聲音到很大的聲音,再到很遠聲的聲音,學生逐漸進入狀態(tài),漸漸地體會出了歌曲中表達的仿佛人們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呼喚,悠揚的歌聲回蕩山谷,余音繞耳不絕的狀態(tài)。
我在錄制《軍民大生產》一課的時候設計了合作型教學模式。那么在特殊時期,學生只能自己在家學習,沒有同學一起,怎么合作呢?我在設計“一領眾和”的演唱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和家人進行互動,學生可以是領唱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可以是領唱者,這樣也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親情關系。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歌詞也可以是做家務、在家學習、居家抗“疫”等更多的內容。除此以外,我還將以前在班級錄制的視頻課中的學生合作部分進行剪輯和編輯,讓學生在家也能感受到同學們表演的精彩效果。
(四)學會多種網課軟件的運用
響應國家號召,停課不停學,在實際的工作中,老師應當充分地結合教學目標來提升個人的素質,既包括專業(yè)的音樂素養(yǎng),也包括基于信息技術的個人實際應用能力。
線上教育最初我選用了中央電教館推薦的全景平臺教學軟件,它的好處在于錄課生成的文件非常小,譬如兩個小時的直播視頻生成后只有80多M,而我們平時用相機或手機錄制45分鐘的視頻課基本都在1G以上,這對于網絡壓力非常大,學生同時在線觀看也會出現卡頓或者掉線等狀況,全景平臺教學軟件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除此之外,我還嘗試了班迪錄屏軟件、傲軟錄屏軟件和喀秋莎錄屏軟件,其效果都非常不錯。其中喀秋莎軟件的運用操作非常簡單,對于電腦的配置要求也不是很高,為我們音樂老師上好線上教育課提供了充分的保障。通過對這些軟件的學習和運用,也使我操作計算機的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五)打造專業(yè)的教學團隊
中學音樂線上教學模式的打造,不僅僅是靠硬件、軟件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有專業(yè)的老師予以支撐。在響應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向教育示范點征集示范網課的號召下,我主動發(fā)起我的工作室成員錄制網課,老師們高度重視,不僅個人積極備課,還利用互聯網進行集體備課,使得老師們在家就能辦公,就能完成線上教育。我個人帶頭錄制3節(jié)示范課,其他工作室成員也錄制了5節(jié)課,高質量的錄課效果也贏得了師培中心專家的肯定,我們的課均被錄用。
三、線上教學的幾點建議
基于線上教學課還處在發(fā)展、上升時期,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的不足,也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工作需要做,我提幾點個人建議:
1.建議學??梢越M織全體教職工進行網課直播模擬,也可以邀請部分家長和學生參與模擬課堂,盡早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
2.學校不要把課表簡單照搬到網上,應靈活安排教師進行分工,利用網絡平臺優(yōu)勢共享優(yōu)質課程,實行錄播、直播分開,比如不一定要求每個老師都上直播課,教學也可以錄播,優(yōu)質課還可以全校、全區(qū)分享等。
3.學校還可以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規(guī)劃方面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課本、教材、直播、網課回看等方式主動獲取新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4.老師和家長也要關注學生網絡學習的時間和健康狀況,勞逸結合地學習。
結 語
整體來看,中學音樂教育可以結合互聯網資源來打造新的模式,不僅有利于提升教育效率、保證教育質量,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對實際從業(yè)者而言,應當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做好相關的學習工作,給學生的發(fā)展帶來更多的幫助。
注釋:
[1]孫丹陽.中小學音樂教師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J].北方音樂,2019(06):81—83,88.
[2]吳少峰,戴光全.迷笛音樂節(jié)中循環(huán)新部落的聯結與交往特質[J].旅游學刊,2019(06):74—84.
[3]嚴宇涵.音樂心理學在中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4):68—69.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