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劇《沂蒙山》是由作曲家欒凱、作詞人王曉嶺、編劇李文緒、導演黃定山聯手創(chuàng)排,著名歌唱家王麗達、王傳亮、楊小勇、張卓等人合作主演的一部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歌劇曾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是一部紅色主題鮮明、深受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民族歌劇。本文將從歌劇的劇情概述、戲劇形象分析和音樂形象分析這三個方面,綜合分析《沂蒙山》中“海棠”這一角色,以便觀劇者更好地欣賞及理解人物角色與歌劇內容。
[關鍵詞]歌劇;《沂蒙山》;角色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6-0121-02
《沂蒙山》是2019年倍受矚目的一部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這部歌劇深受專業(yè)人士認可與廣大觀眾稱贊,歌劇中的經典唱段也深受各大院校師生喜愛,迅速席卷各大高校音樂廳與比賽舞臺,如在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的舞臺上,就有眾多的選手選擇《沂蒙山》中的詠嘆調作為參賽曲目,如《就在山水間》《蒼天把眼睜一睜》等選段??梢?,歌劇《沂蒙山》的唱段已深入人心。
一、歌劇《沂蒙山》的劇情概述
《沂蒙山》主要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襲擊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沂蒙山中的村民們頑強抵抗,危難之際,聞訊而來的八路軍救了村民們。在斗爭中,同樣懷有身孕的村民海棠和革命軍人夏荷成了知心姐妹,為替親人報仇,海棠的新婚丈夫林生報名參軍,海棠含淚送別。日寇卷土重來,海棠、海棠舅舅孫九龍、村民和八路軍傷兵一起被日寇堵在山洞里,為保護八路軍,舅舅和村民們化裝成八路軍走出了山洞,全部犧牲。親歷了舅舅和村民們的英勇犧牲與敵人的殘忍狠毒,海棠被深深震撼,對敵人的恨與仇視和對舅舅、八路軍的愛與感激,使海棠迅速成長。在戰(zhàn)爭中,夏荷生下了女兒——小沂蒙,自己卻因為體力不支而無法生還,臨死之前,夏荷將女兒托付給了海棠。幾年后,海棠帶著小沂蒙和自己的孩子(小山子)在山中艱苦度日,不料,日寇追蹤而來。情急之下,為保小沂蒙周全,海棠不得不讓小山子獨自逃跑引開敵人,卻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戰(zhàn)爭結束后,海棠與小沂蒙的生父——趙團長重逢,卻也帶來了林生犧牲的消息。海棠悲痛萬分,并將小沂蒙交還給趙團長,得知經過的趙團長感激涕零,海棠雖十分悲痛,但仍無怨無悔。整部歌劇表現了一種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
二、“海棠”一角的形象分析
(一)戲劇形象分析
在歌劇《沂蒙山》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有陽光、勇敢的林生,有溫柔、善良的夏荷,正義、勇敢的孫九龍,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海棠,海棠一家人在戰(zhàn)爭中的悲歡離合串聯起來了整部歌劇。海棠是沂蒙山的村民,從小跟著舅舅相依為命,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山東大妞,隨著歌劇劇情的起伏變化,海棠的人物個性也悄然改變,經歷了懷孕時新婚丈夫投軍、相依為命的舅舅慷慨赴難、夏荷臨終托孤后,海棠逐漸從一個豪爽的山東大妞成長為了一個具有革命精神的革命者。最后,她用自己的親生骨肉換回了八路軍戰(zhàn)士夏荷的孩子——小沂蒙,丈夫也在戰(zhàn)爭中犧牲,她悲痛萬分依然無怨無悔。戰(zhàn)爭結束,八路軍勝利回村時,海棠便將小沂蒙還給她的生父——趙團長,全劇成功塑造了一個有情有義、有革命情懷的普通村民——海棠。個人看來,“海棠”這一角色,十分立體,她區(qū)別于廣大英雄主義角色,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丈夫要去投軍,起初,因為上戰(zhàn)場太危險,擔心丈夫有危險且自己又懷有身孕,她是不情愿的,這是人之常情,作為一個新婚的準母親,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數都是丈夫與孩子,而不是民族大義。這一點看起來有些私心的性格特征,反而讓人覺得十分真實與形象。而其后歷經了至親發(fā)生的種種事件,使海棠的思想發(fā)生了轉變,使海棠成長為一個有大情、大愛、大義,具有革命精神的女子,這也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因為在混亂的抗戰(zhàn)背景下,在親身經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敵人的殘暴、至親的犧牲后,可以加快一個人成長的速度,也可激發(fā)一個人骨子里的抗爭與革命精神。[1]
(二)音樂形象分析
人物音樂形象的塑造是指通過聲音刻畫人物形象,用聲音的處理去表達情感的起伏變化,是歌劇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部分,主要表現在演員的唱段中。在歌劇《沂蒙山》中,海棠隨著歌劇劇情的發(fā)展有許多令人動容的選段,全劇海棠的唱段有近20段,本文將選取《等著我,親愛的人》和《就在山水間》這兩個唱段進行分析。
1.《等著我,親愛的人》選段
《等著我,親愛的人》有女聲獨唱和男女重唱兩個版本,本文選取男女重唱版本進行分析。這首作品是全劇的主題唱段,貫穿全劇,在劇中既作為海棠的獨唱樂段,也作為海棠和林生重唱樂段,整首歌曲旋律簡單、朗朗上口,易于傳唱。全曲講述了一對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夫妻,丈夫要去參軍,雙方依依不舍,相約等待對方歸來、等待重逢的既樸實無華,又讓人動容的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全曲共49小節(jié),曲式結構為單二部曲式結構,第1~8小節(jié)為引子,第9~17小節(jié)為A樂段,A樂段以男女先后獨唱為演唱形式,全段9小節(jié),是并行但不等長的二句式樂段。第18~33小節(jié)為B樂段,是方整性的8小節(jié),這一樂段與A樂段在演唱形式上,有所區(qū)別,B樂段采用的是重唱的形式,第一樂句以林生演唱為主,海棠緊隨其后與林生呼應,兩人一起結束在“一生有情有夢”,意在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第二樂句,以海棠演唱為主,此時整體的情感表達比此段第一樂句更強烈,表現在音高的上升與力度的加強,以兩人重唱結束,表達二人相親相愛的情感特征。緊接著第34小節(jié)為連接小節(jié)、連接重復的B`樂段,這一樂段,旋律從降G宮移高至G宮調式,演唱形式也設置為男女二重唱和齊唱相結合的形式。這一系列的處理,使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更為強烈地表現了二人忠貞的愛情。最后尾聲部分為第43~49小節(jié),這一部分,重復運用了B樂段最后一樂句的材料,在其基礎上采用了速度漸慢和旋律上揚的方式,進一步加深了旋律印象。全曲塑造出了一個善良、堅強、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海棠。
2.《就在山水間》選段
《就在山水間》這一選段,是全歌劇最有山東韻味的一段,在這首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山東經典民歌的動機和素材,如《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等作品。在間奏的創(chuàng)作中,也使用了山東民歌《鳳陽歌》的素材,整首歌曲極具中國特色。而這一唱段出現在歌劇的第五場中——海棠獨自撫養(yǎng)小沂蒙和小山子在山中度日,情不自禁回憶起和夏荷在一起的場景,心中滿是懷念與憂愁,念的是與夏荷之間的情義,憂的是小沂蒙一天天長大,不知如何回答孩子的親生母親身在何處。所以,歌曲的整體基調應是情深意長的。具體來說,“山高水長,路途遠……”至“喊得我心頭顫……”,這是海棠在望著眼前沂蒙的山水,想起小沂蒙一聲聲甜甜的呼喚所唱,描寫與敘述海棠當下內心的一種感動之情?!跋肫鸱謩e的那晚……”至“是我的心尖尖……”是海棠回憶起夏荷把小沂蒙托付給她的場景,這里描述了海棠承諾撫養(yǎng)小沂蒙,并視如己出。體現了海棠信守承諾,展現了沂蒙人一諾千金的品質。“海棠我做了一個夢……”至“愛也愛不完……”,這里表現的是一種美好的夢境,表現了海棠對夏荷母女團圓的美好的愿望與憧憬。“夢醒后……”至“我該怎么對她談……”,這里描述了海棠的一種憂慮,不知該如何向小沂蒙交代親生母親在哪里的憂慮,也刻畫出海棠真心關心小沂蒙、淳樸善良的品質?!拔揖驼f……”至結束,是海棠已找到正確回答小沂蒙的答案,此時的海棠是堅定的、無畏的。整首歌曲展現了一個善良、堅強、重情重義的海棠。[2]
結 語
一部優(yōu)秀的民族歌劇,可以給予人力量,喚醒人們心中的愛與溫暖,傳遞民族精神,而《沂蒙山》正是一部這樣的歌劇,它傳遞了一種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一種用生命去抗戰(zhàn)的民族大義,一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愛國情懷。“巍巍蒙山高,親親沂水長”,沂蒙山千年不倒,相信沂蒙精神也會在祖國大地上世代流傳,熠熠生輝。
注釋:
[1]欒 凱.攀登藝術高峰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民族歌劇《沂蒙山》創(chuàng)作談[J].人民音樂,2019(05):15—17.
[2]游暐之.崇高的感動最長久——原創(chuàng)歌劇《沂蒙山》首演[J].歌劇,2019(02):22.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