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慧琴
【摘? 要】在素質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的背景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如果要在德育教育和心理發(fā)展的初期,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則需要做好這兩件事:在教育領域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在實際的教育和培訓中,可以整合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適時應對不良的學生思想,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開展實踐活動并集中精力在家與學校之間搭建合作的橋梁,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關鍵詞】小學德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心理也在不斷改善。因此,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至關重要,保證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盡最大可能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一階段,一些學校沒有意識到將小學教育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也沒有在小學德育中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這與學生的現(xiàn)狀不符,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鑒于部分學校德育教學的現(xiàn)狀,有關部門應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進一步制定并提出適當?shù)拇胧?,將小學教育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以確保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德育在滲透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一)教師可以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
小學生的心理學、思維和邏輯學的發(fā)展仍處于起步階段。當前,心理健康內容在德育中的滲透可以糾正小學生對生活和人的誤解,并使教師更好地教授它。學生的心理傾向是要從學習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學生。人們的語言和行為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身的內在狀態(tài)。如果學生在玩?;蚺c其他同學交談時過多地關心和開玩笑,這意味著學生的心臟太敏感了。這會影響學生心態(tài)的健康成長。教師在道德教育中促進心理健康知識。特別是,學生將對自身的行為和人格特質形成事先的了解。教師還將更加客觀地看待學生的行為,并且不會擴大與違反課堂紀律有關的關鍵的道德問題。
(二)促進德育的順利發(fā)展
許多學校的道德教育仍然使用灌輸模式來教授理論和推理?;谛W生的心理、個性和年齡特征,即使被動學習者知道老師是合理的,也很容易導致他的反叛心理,但在行為上卻完全相反。基于這種考慮,教師應清楚地將心理健康的內容滲透到德育中,放棄傳統(tǒng)的簡單教育的引入,并允許學生通過諸如深化師生的溝通,和發(fā)泄之類的的技巧,來對老師開放并與學生互動。這樣,老師的角色很容易改變,成為解決學生問題的朋友,學生感到心理平等,因此學生自然會打消自己的心理防御措施,并樂于主動糾正自身的不良行為和想法。
二、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學生受到父母和老師的影響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小學生正在經歷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成熟的關鍵時期,父母和老師的行為將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眾所皆知,小學生會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老師或父母的行為或語言,因此父母和老師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某些問題或犯錯誤,父母和老師也不能盲目批評。這只會進一步增加叛逆,將無法取得良好的結果。因此,父母和老師對小學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影響。
除了父母、老師和其他親人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外,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的許多因素也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父母和老師應該監(jiān)督學生并保護學生免受誘惑。
三、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到德育中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應對學生不良思想動向
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直接相關。目前,許多小學已經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沒有有效地分析和引導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學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學校應將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并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以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在發(fā)展道德教育中,教師還應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在思想,及早發(fā)現(xiàn)、引導和解決學生的不良思想,并與學生建立聯(lián)系。例如,通過在《江蘇省教育版》《小學道德操守與法治》中講授“認識自己”的內容,學生可以反省自己,深入介紹自己,說明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并逐步改善。此外,學校還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提供貼心的心理咨詢幫助,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良好品德。
(二)加強實踐培訓活動
在德育過程中,有必要通過課堂滲透德育和實踐訓練。首先,教師應運用適當?shù)姆椒▉碚蟽热荩缛绾闻c他人交流到實際的課堂中。其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自身情況和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心理研究來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況。最后,學校應提供心理健康咨詢等課程,以充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此外,教師應享有學生生活的機會,加強動手教學,并切實滲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快樂的先驅者”課程可以鼓勵學生自愿管理校園衛(wèi)生、社區(qū)衛(wèi)生等,從而使學生的奉獻精神。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而且改善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
簡而言之,小學是學生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小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不利于高尚品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在初等教育體系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自身素質并不斷提高。教師應樹立榜樣,引導道德教學,幫助學生進步,確保學生走入健康的心理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洪靜.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70.
[2]張妍梅.淺談小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課程(上),2019(12):336.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第十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