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悅 吳江穎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與影像護理的有效配合對腦卒中患者磁共振檢查中的作用。方法:選取腦卒中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比較兩組患者的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護理質(zhì)量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與影像護理相結合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順利完成檢查,從而提高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薦。
關鍵詞:磁共振;腦卒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5.2;R743.3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3.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cooperating with imaging nursing in patient with stroke. Methods: 13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o compare the scanning quality and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quality of scann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and imaging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 enable patient to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smoothl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MR; Stroke; Nursing
腦卒中發(fā)病急、進展快,患者在進行相關影像學檢查時配合度較差[1],尤其是磁共振檢查耗時較長,噪音較大,患者較難保持長時間的靜止制動狀態(tài),且在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下患者很難完成檢查。通過臨床與護理的相互配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為患者進行滿意的磁共振掃描提供保證是當前影像技術研究的熱點[2],本項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與影像護理的有效配合對磁共振檢查的積極作用,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130例為研究對象,男74例,女56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61.8±9.5)歲,所有患者及/或家屬均自愿參與本項研究,排除精神障礙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交流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在檢查前進行相關注意事項的告知,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臨床與影像護理相互配合的方式,具體措施如下:①檢查前,首先為患者進行檢查時間預約,避免患者在磁共振室長時間的等待而使病情出現(xiàn)不利變化,熟知磁共振檢查禁忌癥,在檢查前認真詢問患者是否帶有金屬假牙、體內(nèi)是否植入金屬器械如心臟起搏器、冠狀動脈支架、關節(jié)假體等,護理人員需與操作技師相互配合,幫助患者擺好體位,以保證檢查順利進行。②檢查時,操作技師與臨床護理人員密切溝通,再次對患者的操作前準備工作進行核實,為患者準備好耳機以弱化噪音的影響,護理人員幫忙連接呼吸門控、外周門控,記錄患者的呼吸、脈搏,一切準備完善后,影像技術人員進行磁共振掃描,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③檢查后,患者對病情較為擔憂,檢查結果應盡快告知患者,如擔心對患者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影響可告知患者家屬,對于進行強化掃描的患者需記錄尿量,預防造影劑對腎功能造成損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護理滿意度。兩者均采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不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檢驗方法為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磁共振掃描護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90.8%(P<0.05),詳見表1;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5%,顯著高于對照組87.7%(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為一種突然發(fā)生的腦血管意外事件,其發(fā)病機制為腦血管在各種誘因的作用下出現(xiàn)血管破裂或栓塞形成,最終導致大腦急性循環(huán)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出現(xiàn)一過性或永久性功能損傷,并出現(xiàn)相應神經(jīng)中樞功能的臨床癥狀[3]。臨床對腦卒中以預防為主,但發(fā)病后需及時做出正確診斷,臨床才可進行有效的治療,盡量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提高生活質(zhì)量[4]。
磁共振是腦卒中檢查的理想方式,可準確反映患者的病變特點,提供極為詳實的診斷線索,但磁共振檢查時間長、檢查過程中噪音大,需要患者較長時間制動,這就要求提高患者的檢查依從性,尤其在患者病情較為危重的情況下保持制動難度更大,這就要求臨床及影像護理相互配合,檢查前臨床護理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相關教育和檢查前準備,檢查過程中影像護理人員再次對患者是否適合磁共振檢查進行評估,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幫助影像技師做好相關準備,提高患者的檢查依從性和安全性,術后患者回歸病房需要護理人員的密切觀察,對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及時采取措施。在本項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核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充分說明這一護理方式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臨床與影像護理相結合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順利完成檢查,從而提高磁共振掃描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 1 ]王招娣,羊煒霞,虞玉茹等.高齡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4,13(4):347-349.
[ 2 ]聶虹.分析護理干預應用于磁共振腹部檢查患者的臨床效果[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13):158-159.
[ 3 ]王緯.護理干預在磁共振放射檢查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患者心理波動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7,30(11):166-167.
[ 4 ]龐華容,楊詠梅,黃永蘭等.放松訓練在磁共振幽閉恐懼癥中的干預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4):1339-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