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尾漁歌——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展現(xiàn)了“海上疍民”在廣東汕尾海域的審美創(chuàng)造和情感夙愿,蘊含“兼容并蓄”和“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性格,充滿濃郁的民間漁俗文化韻味,汕尾漁歌文化體現(xiàn)真、善、美的價值意義,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性。
【關鍵詞】汕尾漁歌;真;善;美
【中圖分類號】J60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046-02
【本文著錄格式】畢淑婷.廣東汕尾漁歌真善美探析[J].北方音樂,2020,01(02):46-47.
音樂是人類在特定地理環(huán)境中內(nèi)心而外化的文化藝術,漁歌是漁民在捕魚勞動中形成的歌謠,萌生于特定的海洋地理環(huán)境,是極具地方民間文化色彩的歌種,廣東省東南部汕尾地區(qū)譽為“粵東黃金海岸”,依山面海,風景秀麗,豐裕的海灣、島嶼與漁港環(huán)境,漁民長期游居在海島漁船中,勞動生活互為助興,以歌傳道傳情,互斗漁歌,漁歌便成為汕尾漁民的精神食糧和審美創(chuàng)造。
汕尾漁歌作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展現(xiàn)了汕尾漁民鮮活的海洋生存景象和情感夙愿。主題鮮明、節(jié)奏明快、實虛詞使用,“微波流動”的旋律線條,猶如碧波蕩漾的海浪,蘊含海洋性音樂特點,充滿濃郁民間漁俗文化韻味,具備“兼容并蓄”和“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性格,體現(xiàn)了真、善、美的價值和意義,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性。
一、廣東汕尾漁歌之真實——展現(xiàn)耕海牧漁的生存境遇
情感表達是民間歌謠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是人們情感與心理訴求的載體,“漁歌”這一民間歌謠萌生在廣東汕尾海域,汕尾漁民在起蓬、搖櫓、張網(wǎng)、起網(wǎng)勞作中訴說情感,漁歌中表達了真實的勞動節(jié)奏和生存境遇。
(一)汕尾漁歌主題逼真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第785首歌曲《我有漁歌幾千籮》:七言四句體,實詞中使用虛詞“喂”,“三只蝦船載唔了,搬起灘頭(喂)高過山”,“恁勿欺負俺無歌,我有漁歌(喂)幾千籮”,描述汕尾漁民捕魚滿載而歸、互斗漁歌的情景,體現(xiàn)主題之逼真。
(二)汕尾漁歌內(nèi)容真實
汕尾海域是我國著名海洋漁業(yè)產(chǎn)區(qū)之一,海岸線455.2公里,海域面積2.39萬平方公里,擁有93個島嶼、12個漁港和3個海湖等。漁歌是對一年12個月365天捕魚勞動時節(jié)真實描述,《十二月捕魚》:“正月?lián)敏~撁黃魰……二月白帶遍海洋……三月?lián)敏~撁金龍……”,七言四句體,“啊”“呀”“咦”等襯詞融入,吸收海陸豐民間音樂白字戲的拖腔,體現(xiàn)了汕尾漁歌對民間白字戲吸納性,汕尾漁歌蘊含“兼容并蓄”和“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性格。
二、廣東汕尾漁歌之至善——形成“團結協(xié)作”與“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文化特點
以禮制樂,禮樂治國,強調音樂與社會、樂與禮的關系,重視音樂教化功能,追求社會群體的統(tǒng)一,成為系統(tǒng)的禮樂思想。教育功能是民間歌謠基本功能之一,漁歌作為民間歌謠,體現(xiàn)民間傳統(tǒng)文化與倫理道德規(guī)范,崇尚盡善盡美,歌謠成為傳承教化、使人至善的重要載體。汕尾漁歌對漁區(qū)生活的批判,映射出汕尾漁民恪守傳統(tǒng)美德、勸人為善的情感訴求,形成了“團結協(xié)作”與“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文化特質。
(一)汕尾漁歌的批判精神
汕尾漁民在舊社會背景下,常常受到漁霸、漁地主壓迫欺辱,漁歌流露出對漁霸漁地主行為的批判,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第809首歌《漁霸真兇殘》:“漁主個稱魚真兇殘,大秤秤入小秤出”描述漁民賣魚時被漁霸漁地主大秤入小秤出的欺騙和刁難,揭露舊社會汕尾漁、民生活困境,以歌傳道,祈求社會階層平等和公正的道德倫理。
(二)汕尾漁歌的教化功能
民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傳播教化,達到移風易俗的目的?!饵h和漁民心相連》弘揚汕尾漁民愛黨愛人民傳統(tǒng)美德,《學好文化來當家》《好船好木造好船》《生產(chǎn)積極獎紅旗》啟迪汕尾漁民學好文化知識,熱愛勞動求上進的精神,汕尾漁歌為形成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氛圍發(fā)揮了積極的教化作用。
(三)汕尾漁歌的媽祖文化
根據(jù)海陸豐史料記載得知,汕尾海域先后經(jīng)歷東晉、唐末、元初、清初等時期文化遷移,粵東福佬人操持著媽祖文化遷移到汕尾海域,明朝時期媽祖分靈來到汕尾地區(qū),媽祖是大海神靈龍女的化身;汕尾漁民敬奉媽祖,祈求平安幸福,媽祖文化象征著汕尾漁民團結協(xié)作、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正如《漁家姐妹拜媽祖》所唱:“俺學阿媽性善事,扶危濟坤理當先。媽祖座殿真慈祥,救苦救難人敬仰。俺學阿媽積好德,傳子及孫萬萬年?!眿屪嫖幕x擇了汕尾海域,豐富了汕尾漁歌文化,廣東汕尾海域由此形成勤勞勇敢、團結協(xié)作、扶危濟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三、廣東汕尾漁歌的海洋文化審美——蘊含“兼收并蓄”與“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性格
汕尾海域位于廣東嶺南地區(qū),開闊南海,清麗山川,柔美珠江水系,無疑為嶺南地區(qū)民俗文化萌生發(fā)展提供了最佳條件。汕尾漁歌自然表露出嶺南海洋文化氣息、語言特點和漁俗文化。
(一)濃郁的海洋文化氣息
原生性區(qū)域音樂是區(qū)域特色鮮明音樂類型,生活生產(chǎn)內(nèi)容取決于當?shù)氐匦巍⒑Q蟮鹊乩項l件,汕尾漁歌作為原生性區(qū)域音樂,汕尾碣石灣和白沙湖等海湖環(huán)境為漁歌提供了生存基礎。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第818首歌《漁民出海如行兵》 :民族五聲宮調式,四句體結構,二拍子節(jié)奏,速度稍快,音區(qū)較高,窄音域型;曲調連貫生動,描述汕尾漁民出海打魚如行兵的場景,“苦戰(zhàn)南海魚(咧)魚呀魚滿載,旗開得勝(喂)顯名聲(啊喂),”映射出汕尾漁民不畏艱辛的海洋文化氣息。
(二)汕尾漁歌的語言特點
語言是文化傳承重要組成部分,民歌來自于民間創(chuàng)造,口耳相傳,語言樸實凝練,根據(jù)汕尾市志記載:汕尾地區(qū)“海上疍民”使用福佬話(閩南話)、粵語、客家話等多種方言,汕尾海域擁有閩粵客多元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第852首歌《你知乜個做大兄》:“你知乜個做大兄?你知乜個做算盤?你知乜個做書冊?你知乜個做釣竿?“乜”字多見于閩語和粵語,將其鱟的殼、籽、葉、尾形象口語化,運用多元化語言將其廣府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匯到汕尾漁歌,汕尾漁歌蘊涵“兼收并蓄”與“包容開放”嶺南文化性格。
(三)汕尾漁歌的漁俗文化
根據(jù)海陸豐歷史記載,汕尾“海上疍民”的漁歌文化在明清時期較為豐富,《廣東新語》:“疍人喜愛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清朝詩人黃道珪詩句:“海波城下接龍津,歸棹咿啞入耳頻。和笛漁歌天是籟,倚欄人滿月為鄰”。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第774首歌《打扮細姑作新娘》:描繪汕尾漁民婚嫁習俗場景,F(xiàn)宮五聲民族調性,單段體,七字句,前起興后敘事;2/4與3/4混合節(jié)拍,旋律“級進”,字音常見“拖音”,呈現(xiàn)汕尾海域漁民熱鬧喜慶的漁俗文化。
四、結語
汕尾漁歌,萌生于廣東省東南部汕尾海域——“粵東黃金海岸”,展現(xiàn)海洋牧漁的生存境遇和審美寫照,蘊含“兼容并蓄”和“包容開放”的嶺南文化性格,充滿濃郁的民間漁俗文化韻味,汕尾漁歌文化體現(xiàn)真、善、美的價值和意義,是汕尾漁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海洋音樂文化的瑰寶。
參考文獻
[1]蔡仲德.樂記·聲無哀樂論注釋與研究[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
[2]喬建中,韓鍾恩,洛秦.音樂美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3]孟凡玉.關于區(qū)域音樂研究的幾點思考[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2(2).
[4]王恩涌.文化地理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5]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東卷[M]北京:中國 ISBN中心出版,2005.
作者簡介:畢淑婷(1984—),女,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音樂心理學學會會員,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