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軍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求教授給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標準答案,在學習的過程中去創(chuàng)新思維,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遇到難解的數(shù)學問題時,積極開動腦筋,找到問題,并且成功的克服困難,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去尋求教師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問題解決 問題 策略
前言
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是一個引發(fā)學生思考的過程,在其過程中,要對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最后把問題完美解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小學數(shù)學在各學科中屬于一門抽象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靠背誦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而是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比如一道數(shù)學題,雖然答案是標準答案,但是卻有多種解題步驟,這就需要學生在解題中去探索問題,以及尋求多種方法去解決。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課堂本應該是有趣的,氣氛特別輕松活躍的,但實際上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只有嚴肅的教師和死氣沉沉的學生,教師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在課堂上根本提不起興趣。教師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對學生本身數(shù)學思維的鍛煉,機械式的做各種習題,重復練習,其實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沒有掌握解題思路,就算做再多的習題也是無用的。
2.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
教師在進行知識解決的時候,過于重視結果。時代在改變,現(xiàn)在的小學數(shù)學更注重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部分教師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然后就是講解習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只是掌握了自己做過習題的正確方法,遇到類似的題目就不會舉一反三,如果這樣機械式的學習法,就會讓小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
二、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運用“問題解決”的策略
1.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1)以“解決問題”為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抓住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出學生感情趣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數(shù)學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二年級數(shù)學的“表內乘法”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情景,“爸爸媽媽都帶你們去過游樂場嗎”學生聽到游樂場肯定立馬就會興奮起來,接著教師可以問“游樂場里面都有什么呢?”同學爭先恐后都會說出自己內心想要玩的項目,那么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了“旋轉木馬大家做過嗎”這時候學生的思維完全都跟著教師在進行思考,緊接著教師就說“我的女兒某某特別愛玩旋轉木馬,玩一次旋轉木馬需要五元,那么她玩三次,老師要給她準備多少錢呀?”這時候學生都在開動腦筋,積極地去思考,課堂的氣氛很活躍,相比較教師直接在課堂上講5×3也就是5個3相加,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十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內容時,在課堂中只是一味地進行加減法的練習,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疲憊感,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我們家有幾個人呢?”學生們都在腦海里認真地計算著,就會很積極地說出自己心中的答案,緊接著教師繼續(xù)問“早上是誰送你們去上學的呢?”這時候學生有的會說爸爸,有的會說媽媽等,接下來教師問“送完你們家里還剩下幾個人呢?”學生此時此刻就開始計算,比如某某自己在認真的計算“我們家總共是五個人,早上是媽媽送我的,我和媽媽加起來是兩個人,那么家里還有三個人”這時候某某就會興高采烈地向教師回答“我們家還剩三個人!”那么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加以點評,由此就引出“十以內的減法”,那么就告訴學生,“其實我們數(shù)學知識時很有趣的,很好玩的對嗎?”這樣的教學方法更利于小學生接受。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放學了,家里又多了幾個人,那總共是幾個人呢?”這個問題就有效地展開了學生對于加法的思考。
2.注重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解決辦法
(1)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學習小組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教授理論知識,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究。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水平都有所不同,教師對教學內容也要嚴格進行把控。例如,在二年級的“加減法混合運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難、中、易三種不同難易程度,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分組舉行數(shù)學競賽,每個組包含有六個學生,教師可以詳細分為兩個程度較高的,兩個程度中等的,兩個程度偏低的,學生在選題時可以自由選擇難易不同的題目,程度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較難的題目,而程度低的學生可以選擇簡單的題目,這樣對每一個學生都比較公平,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學習中的好勝心,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這樣在每個學習小組中有可能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在邏輯思維上比較強,擅長于其他方面,這都是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機會,
(2)教師要注重教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和實際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就能培養(yǎng)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對小學生數(shù)學能力高低的評判不是只靠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判,而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如何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就像去商店買東零食一樣,一個學生成績特別好,但是去買東西就是不懂得利用所學知識,總是計算不對。例如六年級下學期的“圓錐和圓柱”,教師在上課講解的時候,先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拿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積木、圓柱體和圓錐體,把積木、圓柱體、圓錐體依次放在桌子上進行滾動,這時候學生就會引發(fā)問題“為什么這個積木不能滾動起來呢?”學生腦海里就會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問題解決”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是為以后學習打基礎的最關鍵時期,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對問題進行探索,面對學生的提問,要耐心的進行指導,充分挖掘小學生的潛能,使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中走得更順暢。
參考文獻
[1]馬秀平.小學數(shù)學開展深度學習的有效路徑探索[J].科技風,2019(34):31.
[2]王開蓮.教育微創(chuàng)新與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50.
[3]李珂菲.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