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后研究組動脈血氣指標顯著好于對照組(P【關鍵詞】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臨床療效觀察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
譚峻
【摘 要】目的:探討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方法: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68例,采用抽簽法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結果:治療前動脈血氣指標無明顯區(qū)別(P>0.05),治療后研究組動脈血氣指標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以使病人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緩解,同時將護理以及血氣指標進行優(yōu)化,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值得加大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臨床療效觀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Sixty-eight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lottery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wa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ak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the application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for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optimize the nursing and blood gas indicator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increasing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Keyword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014-0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通常主要特征表現為氣流受限,而且病情進展相對比較緩慢,主要臨產表現為咳痰以及咳嗽和氣喘等現象,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發(fā)病之后,會使病人的肺功能出現惡化,進而導致呼吸衰竭的發(fā)生[1]。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機可以將病人的日常生活治療進行改善,將呼吸不暢以及局部缺氧等情況進行有效調節(jié)。在此次研究中,采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機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進行治療,現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將其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
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對照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64~79歲,平均年齡(63.7±6.9)歲;研究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5.3±7.2)歲。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方式:采取呼吸興奮劑以及抗炎和祛痰止咳、抗感染、平喘、支氣管擴張劑等,使肺動脈高壓降低,與此同時確保病人呼吸暢通,并進行相應的營養(yǎng)支持,對酸堿平衡失調以及電解質紊亂進行糾正。
1.2.2 相關儀器和參數設置,治療過程中,采用使用上海韻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飛利浦偉康V60呼吸機,通氣模式采取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即呼吸機按照所設定的壓力持續(xù)對患者進行通氣S/T模式。在該模式下,患者吸氣時呼吸機給予一個較高的壓力(IPAP),在呼氣時給予一個較低的壓力(EPAP)。此模式以患者自主呼吸為主,若患者在頻率設置確定的間隔內不能觸發(fā)呼吸,呼吸機將按照設置的吸氣時間觸發(fā)強制呼吸。在此次研究中設置每分鐘15-25次的呼吸頻率,心率為每分鐘15~20次,IPAP(初始吸氣相氣道壓力)為6-9cmH2O,之后增多到15-21cmH2O,EPAP(呼氣壓力)5-7cmH2O,吸氧濃度設置30%-40%,SpO2(血氧飽和度)>85%,其中潮氣量設置為8-10mL/kg。
1.2.3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在治療之前充分與病人和病人家屬溝通,在病人上機之后相關醫(yī)護人員要進行相應的指導。時間為每天早晚進行,每天兩次,每次進行2小時,每周為一個療程。如果病人采取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進行治療無明顯療效,或者導致意識障礙等情況應該中止治療,在停止治療2小時之后采用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病人的動脈血氣指標,其中主要包括血氧分壓(PaO2)、pH值和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前血脈血氣指標無明顯區(qū)別(P>0.05),治療后研究組動脈血氣指標好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人群較多,同時有著較高的死亡率。由于病情進展比較緩慢,因此有著較長的病程期,不僅損害了病人的日常勞動能力,還對病人的日常生活質量產生著嚴重影響[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發(fā)病人群大多數是老年人,由于老年病人的自身抵抗力較弱,較為容易導致感染的發(fā)生,因此使得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臨床中尋找合適并且合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方式是現在研究關注的重點[3]。臨床中通常使用抗感染以及呼吸興奮劑和平喘等進行治療,與此同時確保病人呼吸順暢,并進行相應的營養(yǎng)支持。不過常規(guī)治療方式的氣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卻在不斷上升。使用傳統的機械通氣進行治療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的治療方式,雖然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容易引起較多并發(fā)癥,容易致使病人的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生率增多。
在此次研究中結果顯示,治療前血脈血氣指標無明顯區(qū)別(P>0.05),研究組應用飛利浦偉康V60呼吸機治療后動脈血氣指標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飛利浦偉康V60呼吸機進行通氣輔助可以將病人體內的二氧化碳(CO2)充分排出,同時將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指標濃度減少,使呼吸性酸中毒現象進行有效緩解,同時將供氧情況進行改善,將體內的血氧分壓(PaO2)進行增強,將代謝性酸中毒情況進行有效糾正。在病人呼氣的過程中提供充足的氣道正壓,能夠與內源性呼氣終末正壓產生對抗,使功能殘氣量增多,減少氣道萎陷的情況,將病人的通氣狀況充分改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將PaCO2指標有效降低,同時可以將血流比值和通氣比值進行有效改善,大大提升了肺部氧合能力。同時還能夠將高碳酸血癥以及低氧情況導致的呼吸中樞的興奮情況進行減輕,將呼吸幅度以及頻率恢復到正常范圍。
綜上所述,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過程中,應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的方式進行治療,可以使病人的臨床癥狀進行有效緩解,同時將護理以及血氣指標進行優(yōu)化,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值得加大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劉莉麗,孟建斌,王文欣,等.納洛酮聯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6):1443-1445.
[2]陳春芬,徐德祥.滴定呼氣靈敏度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7,57(6):54-56.
[3]譚杰,羅鵬,陳宜泰,等.門診不同壓力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康復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12(8):67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