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
【摘? 要】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總書記的報告中曾多次提及體育產業(yè)相關內容。由此可知,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體育事業(yè)寄予厚望,對中國體育事業(yè)來說,這也是最好的發(fā)展時代。全國體育工作者深受鼓舞,為實現(xiàn)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而奮斗終身。隨著體育強國建設的快速推進,也存在了許多安全隱患,由此造成的事故屢有發(fā)生。例如,體育經營活動的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對體育經營風險與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認識。2022年我國即將舉辦冬奧會,因此對于體育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也是迫在眉睫。體育風險管理邁出的第一步便是對體育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所以體育風險識別也成為近年來體育事業(yè)建設領域無法回避的問題,而體育風險識別的研究對我國體育事業(yè)建設風險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對體育事業(yè)建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風險;識別
1.體育風險識別是體育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體育風險是指體育領域內影響體育體育活動目標實現(xiàn)可能發(fā)生的不利情況和事件;體育風險管理過程又包含了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等管理過程,其中體育風險的識別是體育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過對大量來源可靠的信息資料進行系統(tǒng)了解和分析,認清項目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而確定項目所面臨的風險及其性質,并把握其發(fā)展趨勢。因此,體育風險的識別是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方式,是一種預防性過程,是體育風險管理的一種工具或方法,用來盡可能減少可能導致?lián)p失的不確定性時間的發(fā)生,或使不確定事件發(fā)生所引起的負面后果最小化的重要方式。
1.1體育風險識研究現(xiàn)狀
我國學者對風險識別開展了相關研究,不僅對體育事業(yè)所存在風險進行了歸類劃分,對相應風險的識別及其方法也有較多研究和歸納。石巖(2018)指出,體育風險的形成包含體育賽事風險、體育傷害事故風險、運動員參賽風險、體育活動風險、體育產業(yè)風險等;任天平(2015)對重大體育賽事風險識別做了初步探討,根據人們對體育賽事風險事件的認識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多種要素構建的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框架指出風險識別的類型指標分為三個等級;朱華桂、吳超(2013)認為體育賽事風險管理問題不僅與恐怖襲擊、安保規(guī)劃及其他暴力活動相關聯(lián),也需要對體育賽事的財務風險管控(賽事的整體開支)、政治風險、營銷贊助風險、形象風險等因素加以考慮;溫陽(2012)在場館運行中又對風險識別的評估方法做了相關闡述,通過列表排列法與數據的量化處理結合RV=P*S*C來確定計算風險量(RV)。綜上所述,體育風險識別主要涉及大型體育賽事風險識別、學校體育風險識別、體育營銷風險識別和體育休閑娛樂識別等,通過風險類別等級及其程度可由具體方式進行量化處理以確定其風險大小。因此,體育的風險識別可作為體育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一種工具。
1.2體育風險的特征
不同體育活動存在著不同的安全隱患,其風險特征可分為多種特性。一是客觀性:任何體育活動從開展到結束的過程都存在著不確定性,著是客觀事物固有的。通過體育風險管理中的識別過程來確定其客觀因素導致的風險程度大小,才能通過應對方式降低但無法徹底消除風險。二是相對性:任何體育活動的風險都與其環(huán)境、政治、法律等因素密切相關。即便同一種風險事件,由于環(huán)境所處不同,對待風險態(tài)度、管理尺度、行為方法、決策或措施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風險后果。三是潛在性:大多數體育活動的風險往往不顯露在表面,具有一定的潛在性,所以,人們才不容易注意到它們的存在,才容易在各種活動中蒙受損失。四是無形性:體育活動的風險與一般實體現(xiàn)象不同,它的存在是無形的,無法準確描述,更無法準確控制,因此只有通過風險識別來盡可能降低,但也不會徹底消除。五是復雜性多數體育活動的風險往往不是單一存在,它具有一定的聯(lián)動效應,而后續(xù)導致的結果更是無法衡量的,所以體育風險不僅是存在于內部,更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
1.3體育風險識別來源
體育風險的識別主要通過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兩方面來源進行分類:外部風險是相對于體育活動本身以外生成和演化的風險,其主要包含政策風險、經濟風險、環(huán)境風險、自然風險、政治風險等多種外部因素;內部風險是體育活動從開頭到結束,影響體育活動發(fā)揮功能和實現(xiàn)目標的個人或組織的內在風險,其主要包含行為風險、技術風險、組織風險、決策風險、形象風險等,其中行為風險又涵蓋了過失性行為風險和費過失性行為風險,如美國NBA籃球聯(lián)賽中曾一度風靡的“砍鯊戰(zhàn)術”屬于典型的過失性行為風險;形象風險包含了社會形象風險、體育中心的不道德行為和賽事精彩程度的風險等。
2.當前我國體育風險識別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體育風險識別主要從大型體育賽事風險、學校體育風險、體育營銷風險、體育休閑娛樂等進行的,其涉及范圍較廣,卻依然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識別體系,各類體育風險中存在識別差異和識別信息不對稱等。例如我國承辦的體育賽事日益增多,賽事的等級越來越高,賽事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但是,就主觀上而言,為數不少的體育賽事的管理者風險意識極其淡薄??陀^上,我國與之相關的法律和法規(guī)不健全,缺乏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賽事風險管理的運行體系和機制,因此,還無法對體育賽事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對于學校體育風險而言,風險來源偏分散化,對于風險的識別工作無法完全有效控制;就從學生角度來看,對風險的認知程度普遍偏低;從學校、教師角度來看,學校及絕大部分教師會經??紤]風險,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提示,但仍無法杜絕風險;并且由于學校的特殊性,聚集人數較多,所面臨的風險較大,因此這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過程,并不會因為控制而減少風險的存在。對于體育營銷風險而言,營銷方法的不透明和虛假情況的監(jiān)管體制并不完善,專業(yè)人員的缺失和市場的混亂等因素也導致了市場無法有效監(jiān)督,造成了體育活動風險的增大和識別的困難;營銷成本的增加以及效果的無法估量更容易導致風險的產生,造成一系列損失。其識別體系的不健全也導致了質量的下降和市場的無法調控。對于體育休閑娛樂而言,大眾體育休閑娛樂對于風險的識別是少之又少,參與者與管理者的風險意識較為淡薄,導致休閑娛樂服務產品的體驗程度進一步大打折扣,體育休閑娛樂領域發(fā)展相對滯后。
3.結語
體育風險識別體系的建設和可操作化程度關系到我國體育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體育事業(yè)的推進。人們對體育風險識別的意識還是不夠,缺乏系統(tǒng)認知,且我國即將迎來2022年冬奧會,因此,極其有必要對體育風險的識別進行深入研究。
并且,我國體育風險研究的理論層面要和實踐層面相結合,逐漸形成動態(tài)循環(huán)過程,不僅要重視風險識別體系的建立,更應該在大眾體育中心推廣。
參考文獻
[1]范道津,陳偉珂.風險管理理論與工具[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29.
[2]范明志,陳錫堯.對我國重大體育賽事風險識別的初探[J].體育科研,2005(02):26-29.
[3]朱華桂,吳超.大型體育賽事風險評估研究——以南京青奧會為例[J].體育與科學,2013,34(05):22-26+30.
[4]石巖,高鴻瑞.我國體育風險研究熱點、脈絡演進與展望[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8,33(04):1-9+98.
[5]高曉波.大型體育賽事運營的風險來源與防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3):297-299.
[6]高進,石巖.中學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J].體育與科學,2008(05):79-84.
[7]溫陽.基于目標導向識別大型體育賽事場館運行風險[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8(06):66-72
[8]石巖,趙陽.競技參賽理論體系的構建——兼論競技體育學中國學派[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4(04):98-105.
[9]倪曉茹,肖娟娟,肖丹丹.基于模糊物元可拓的體育場館大型活動風險識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03):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