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首翰
家鄉(xiāng)的街邊停著一輛輛小吃車,其中一輛車的招牌是“阿玉餛飩”,街坊鄰居都是她的???,所以這餛飩自然算是一大招牌?!斑诉耍Q飩,餛飩……”悠揚的叫賣聲在街上來回穿梭。本還認真寫作業(yè)的我一溜煙跑下樓去,手里拿著五塊錢向餛飩車招手:“來一碗餛飩!”
賣餛飩的阿玉阿姨春光滿面地將板車向我蹬來,踏得十分起勁,她是位身穿運動衫的中年婦女,但那件運動衫卻有些破破爛爛。她緩緩停下車,將腿一邁,站在車邊,打開煤氣,將鍋中還熱乎的水煮沸,撒下一把餛飩,靜待一朵朵“白花”從鍋底向鍋面翻涌,鍋中升起的陣陣煙霧牽動著我蠢蠢欲動的味蕾,鼻間時而吸入的餛飩香更是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此時,我邊看鍋中“波濤洶涌”,邊調配我的湯底,紫菜的加入使湯更加鮮美,蔥花的參與更添“生機”,還有榨菜,也是必不可少的;醋是湯的靈魂,鹽是湯的骨架,就這樣,一碗餛飩湯底完工了?!鞍⒁?,還要多久呀?”
“小朋友啊,餛飩要煮熟呀!里面包了肉,生肉是不能吃的,要熟透才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老師教過嗎?”阿姨笑嘻嘻的,總愛和我說上幾句。
終于,幾分鐘的煎熬過去了,我提著餛飩奔上樓,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享用。雖然餛飩不過五元一碗,裝在一個用紙碗墊著的塑料袋中,但就是這樣簡單純粹的一小碗餛飩,陪伴了我的童年時光,至今回憶起來還有些垂涎欲滴。
后來,顧客越來越少,街邊的小吃車漸漸失去了蹤影,我也很少再聽到那木棒與木筒敲擊出的“咚咚”聲。
我偶爾會在家里向窗外望望,那位阿玉阿姨是否還騎著那板車滿街跑?木筒聲就這樣淹沒在了茫茫鳴笛聲中,板車也突然消失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上,再也不見蹤影……
前不久,家對面的一家小店日夜不停地裝修,家里人說是那主人急著想做生意,店鋪要加緊完工,好開張賺錢,我有幾次經過那家店就看了看,里面究竟弄什么名堂?最后我發(fā)現,這好像是個餐館,店內排列了十幾張方桌,進門處是一個玻璃透視廚房,看著還挺干凈亮堂。
餐館終于開業(yè)了,生意還挺不錯,而且是家餛飩店,作為鄰居,我們一家人自然得去照顧一下生意,那是我第一次進店吃飯。
一進門便是一張大大的價目表,招牌餛飩十五元一碗,價格可不低?!袄习澹c菜?!睆膹N房走出來一位身著運動衫的中年婦女,她春光滿面地問:“吃點什么呀?”我驚訝地看著她:“阿玉阿姨!”她也認出了我:“喲,小朋友都長這么大了呀!”我們一家人和阿玉阿姨聊了一會兒,她告訴我們,顧客都追求品質,生意根本沒法做,這才來開店。
餛飩上桌,一個瓷碗中盛著一個個晶瑩剔透的餛飩,湯底豐富多樣,菠菜、皮蛋、肉末、紫菜、蔥花、榨菜……這味道褪去了曾經的單調,如同姑娘精心打扮了一番。
突然,耳邊響起了“‘餓了么已為您自動接單”的聲音,這家店已在時代的潮流下煥然一新,阿玉阿姨也對網上訂單應付自如。后來,我也多次點外賣,享受著曾經的回憶。當年的木筒“咚咚”好似在哪敲啊,但是蹤影難尋,餛飩香充斥每個味蕾,但比當年多了分模樣……
【評點】
本文敘述了一件平常小事,卻充滿了生活的詩意,一碗餛飩聯系起了“我”的記憶與現實,折射出了中國的大發(fā)展大變化。在新時代的潮流下,餛飩的價格和形式或許會發(fā)生變化,但是做好餛飩的匠心卻一直未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一直未變。美味一直留存在記憶中,而美食又寄托了一份對生活的熱愛。這份美好,引人共鳴,令讀者動容。黃?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