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捍瑤
從1904年乒乓球運動傳入我國以來,深受國人喜愛,在我國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大多數人會認為乒乓球運動量相對其他體育運動較小,且運動的范圍有限,而且運動員之間不會發(fā)生正面的身體對抗,所以基本不會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其實不然,在乒乓球運動中,運動損傷是經常發(fā)生的事情,而且范圍之大、頻率之高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隨著世界體育運動的發(fā)展,乒乓球運動朝著更加積極、技術更加全面、戰(zhàn)術更加多樣化的方向進步。同時,也對運動員的戰(zhàn)技術水平、個人心理素質、體能綜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學和訓練中,所應用的方法不科學,很容易造成運動員的身體損傷,妨礙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正常發(fā)揮與快速進步。運動損傷在比賽和訓練中會嚴重影響運動員戰(zhàn)技術水平的發(fā)揮,因此能否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顯得至關重要。
2.1 技術動作應用錯誤
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對乒乓球運動技巧的錯誤掌握與應用是導致運動損傷發(fā)生的直接原因。造成這一原因是因為運動員在訓練的過程中沒能按照標準的技術動作去學習,從而導致無法正確掌握乒乓球運動的動作要領,以及使得運動員的動力定型無法達到既定標準,最終出現(xiàn)運動損傷。在球類運動中,乒乓球對于技術動作的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運動員具備高度的靈活性,還需要運動員在訓練技術動作的過程中對個人身體的動力進行定型,只有這樣才能讓運動員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有效應用個人的力量,控制個人的節(jié)奏。部分初學者為求快,對于基礎動作的訓練不扎實,在缺乏穩(wěn)健性的基礎上便開始進行深入學習,常會出現(xiàn)發(fā)球盲目用力,以此造成運動損傷。
2.2 準備活動未做充足
乒乓球運動屬于“小球運動”,而且是以隔網對抗的形式開展實施的。其場地相對較小,而且對抗著距離相聚較近。這就導致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會高度集中注意力,以超高的爆發(fā)力與敏捷度應對高速飛來的球。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很多運動員都出現(xiàn)過運動損傷的情況。這是因為運動員在前期的準備活動中沒能將熱身活動做足。從而導致個人的身體狀態(tài)、反應速度、身體機理等沒有達到參加運動的標準。在這一狀態(tài)下,只要運動員稍有不慎,便會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危險。特別是在比賽過程中,由于運動員精神高度緊張,且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揮舞球拍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用力過猛的現(xiàn)象,從而造成肌肉的拉傷、腰部和肩膀部位的扭傷等。
2.3 局部負荷壓力過大
在乒乓球運動中,其運動特點較為單一,而且多一重復的動作為基礎。所以,在對運動員進行教學與訓練的時候,教練員也多是培養(yǎng)運動員的重復動作操作技巧,以此形成肌肉記憶與運動定型。而且,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往往都是半身彎曲,其上半身前傾與球桌前,膝關節(jié)和腰部需要含收,并呈半蹲狀態(tài)。長期下來,就會導致運動員的肌肉出現(xiàn)被動的過渡拉長,以及主動的強烈收縮。這就會在無形中加強運動員身體局部位置的負荷壓力。特別是在需要較大爆發(fā)力,且在發(fā)力的同時,出現(xiàn)關節(jié)損傷以及肌腱損傷的可能性非常高。
2.4 場地器材選擇不利
在進行乒乓球運動的過程中,場地的選取與器材的選擇對于運動員的水平發(fā)揮會造成巨大的影響。而且,場地的選取與器材的選擇對于運動員是否會出現(xiàn)更高概率的運動損傷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因為運動員在打球的時候需要在地面上來回騰挪,若此時的場地較為光滑,或者不甚平坦,都會導致運動員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出現(xiàn)摔倒以及磕絆的情況。一旦在高速運動的狀態(tài)下倒地,運動員身體的受力點會集中在膝蓋、肘部、肩部以及腰部等地。而受力強度會大大的增加。同時還會對運動員的腳踝以及跟腱部位造成拉扯的損傷。另外,對于運動器材的選取也非常重要,如運動的鞋子、秋衣和球拍等。這些運動物品也是影響運動員是否能夠正常發(fā)揮以及能否降低損傷概率的關鍵要素。
3.1 掌握動作要領
眾所周知,乒乓球運動屬于一種技術性大于體能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所以,它對于運動員的身體協(xié)調性、身體敏捷度、爆發(fā)力等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而運動員在實際運動過程中,最容易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也正是在以上三個范圍中。為了有效避免運動損傷對運動員的困擾,教練員需要對其進行運動技術與技巧的訓練,如,通過雙手打球、單對雙訓練、快速打球、蝴蝶步的訓練等提高運動員的身體協(xié)調性與身體敏捷度。也可以利用三十米跑、五十米跑以及彈跳力的訓練來提升運動員的瞬間爆發(fā)力。通過該方法,可以讓運動員熟練掌握各種運動技巧,從而在訓練和比賽中能夠靈活應用,以此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3.2 做好準備活動
在開始進行教學與訓練之前,教練員務必要對運動員進行思想上的灌輸,監(jiān)督運動員做好前期的運動準備活動,切實將身體的肌肉拉開,將心態(tài)放平。這是避免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一個有效途徑。其中,教練員要對運動員的腰部、肩部以及腳踝和膝蓋等部位進行重點督促。且準備活動時間需要控制在15分鐘作用。當運動員在進行準備活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發(fā)汗的現(xiàn)象便可停止。特別是要對運動員握球拍的手臂和腰胯部分進行放松,以此確保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揮舞球拍不會出現(xiàn)肌肉拉傷的情況。隨后,教練員還需要對運動員進行心理上的引導,讓運動員明白,不論是在訓練場上,還是在賽場上,都需要以“膽大心細、不斷調整”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是一種放緩運動員緊張情緒的方法,也是一種降低運動損傷的策略。
3.3 合理分配負荷
教練員在對運動員進行乒乓球訓練的時候,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運動和訓練的強度。以此為法,能夠讓運動員的身體有一個適應過程,而且可以讓運動員的身體機理以及體能素質得到一個較為平穩(wěn)的提升。同時還可以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讓運動員逐漸掌握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如何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等。另外,在這一基礎上,還能夠有效緩解運動員的身體負荷壓力,在不斷提升的訓練過程中,身體的抗負荷能力會逐漸加強,且會分配的更加均勻,也可以有效降低運動損傷的概率。
3.4 增強專項素養(yǎng)
為了減少運動損傷對運動員的上海與影響,教練員需要對運動員進行專項素養(yǎng)的培育。該專項素養(yǎng)為:“如何在提高爆發(fā)力、敏捷度以及協(xié)調性的基礎上有效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在這一主題下,教練員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與強化,并且要通過演練的方式對其進行運動損傷的預防教學與發(fā)生運動損傷后的急救教學。而且,教練員還可以傳授給運動員一些快速緩解身體疲勞,以及高效舒緩身體柔韌性的小技巧。
3.5 提升保護意識
在進行乒乓球運動的時候,對于運動損傷的最好控制措施就是提高運動員的個人防范意識。只有運動員個人將之重視起來之后,才能實現(xiàn)對自身的高度控制與管理,才能從思想上將運動損傷這一概念重視起來。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即是運動員不慎造成了運動損傷,也不會出現(xiàn)驚慌失措的現(xiàn)象,而是會根據教練員以及醫(yī)務人員的指導對自己展開緊急救護。以此為法,便實現(xiàn)了運動員在行為和思想上對于個人身體的雙重保護。另外,教練員務必要明確給運動員,乒乓球訓練過程中對于腳踝、腰部以及肩部的使用頻率是最高的。所以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保護好它們,并且要掌握以上部位出現(xiàn)運動損傷之后的急救方法,以及如何有效防止以上部位出現(xiàn)運動損傷等。
3.6 放松損傷部位
當運動員因為運動不當造成運動損傷之后,需要及時的對損傷部位進行放松處理,以此為系統(tǒng)性的救治提供更好的條件。如,在出現(xiàn)腰部損傷之后,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如冰塊、冰水毛巾)輕輕按壓運動員的腰部損傷位置。如,在運動員大力揮舞球拍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關節(jié)扭傷以及脫臼的情況,需要有人幫助,將手臂放平,并且要防止一切外力力量的干擾,從而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出現(xiàn)肌肉與神經的損傷。有部分運動員為了不耽誤訓練,會在損傷部位還未完全恢復的狀態(tài)下參加訓練。在此,不建議進行該操作,如果是條件不允許,那么建議運動員需要每訓練20分鐘就休息以此,且需要在損傷部位通過熱敷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以此讓肌肉和神經得到放松,避免過度疼痛與疲勞。
乒乓球運動是世界上開展廣泛,且受人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素有“第二球類”之稱。在中國,乒乓球被稱之為是國球。然而乒乓球運動中運動損傷這一問題顯然是需要及時解決的,這些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乒乓球的訓練與教學工作,也會影響一些有潛力運動員的運動成績的保持。如何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是乒乓球運動中不容忽視、訓練與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作者單位:遼寧財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