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對傳統(tǒng)閱讀的突破,學生從單篇文學作品的閱讀到多篇文學作品的閱讀,開拓了閱讀視野。而這也非??简灲處煹拈喿x水平與教學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群文組合的策略,提出根據(jù)同一風格、體裁、議題組合群文的觀點,繼而,研究與論述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提出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多形式閱讀、感知寫法、體會意象,提升群文閱讀質量與效率的閱讀策略,希望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策略
一、 引言
初中語文中的群文閱讀教學,是指通過相同的主題、體裁、風格等,將一組文學作品結合起來,讓學生閱讀與探究的一種閱讀方式。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廣闊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閱讀水平展開群文閱讀,突破單篇閱讀教學的局限,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文學天空翱翔,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學、生活、社會與生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由于閱讀量大,閱讀范圍廣,群文閱讀的展開應用重視計劃性、目的性與策略,教師要重視引導與選文,滿足初中階段學生的情感需求,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對此,本文展開研究與論述。
二、 群文組合策略
由于作者的思想與人生經(jīng)歷不同,每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有獨特的風格。教師首先可以根據(jù)文學作品的風格組合群文,梳理文學作品的內容,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背景與思想。例如:首先,教師將魯迅的文學作品組合起來,讓學生閱讀與整理,促使學生通過自主體驗發(fā)現(xiàn)魯迅先生文學作品的魅力。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體裁組合文學作品。歸納文學作品體裁的種類,并要求學生將教材中所學的文學作品根據(jù)體裁進行分類,然后,選擇同一體裁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讓學生深化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初中文學作品中的體裁有敘事的記敘文,有科普知識的說明文,有針對某一現(xiàn)象進行議論的議論文,有意蘊深遠的散文,還有充滿趣味性的小說,更有傳統(tǒng)精髓的詩歌。通過分類與拓展,讓學生了解不同體裁文學作品的不同表達方式,奠定學生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礎。然后,教師可以設計同一主題將群文進行組合,讓同類文學作品組合起來,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加深對同一題材的見解。
群文閱讀有助于啟迪思維,滿足情感需求,提升寫作水平。有效的群文閱讀和引導,可以提升教學效率,開拓學生的視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教材的編寫雖然比較正規(guī)與科學,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群文組合中,教師需要緊緊圍繞教材,發(fā)現(xiàn)教學的不足,選取適當?shù)奈膶W作品,引導學生拓展閱讀,從而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同一主題,思考感悟
群文閱讀是多篇文學作品的閱讀,那么,將什么樣的作品放在一起,供學生閱讀?這非??简灲處煹拈喿x水平與教學能力。上面有提及群文的組合策略,那么,根據(jù)這些策略的群文組合需要遵循什么樣的原則,并且怎樣展開?群文的組合需要圍繞教材,根據(jù)課文的學習目標進行選定。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主題,將一系列文學作品組合起來。
例如:教學王勃的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師選取一組送別詩,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根據(jù)教學目標,選取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李白的《送友人》、王昌齡的《盧溪別人》、李白的《勞勞亭》、杜牧的《贈別》、張九齡《望月懷遠》,讓學生體會詩歌的描寫從而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在整個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學生閱讀后思考這些作品怎樣寫“離別”,并引導學生從表達技巧與其效果來思考。其次,要求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并引導學生從作品的主旨與主題思想這個方面來思考。這樣學生從讀與析中,提升了閱讀能力。這一組群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樓送辛漸》《送友人》《盧溪別人》《勞勞亭》《贈別》《望月懷遠》以送別為主題,寫出了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是,詩人的寫作方法與情感表達各具特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體現(xiàn)出詩人的闊達胸襟;《芙蓉樓送辛漸》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定;《盧溪別人》體現(xiàn)了哀而不傷的離別之感。學生從同一主題的送別詩,讀出詩人不同的情感表達,然后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人生經(jīng)歷,感悟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設計同一主題組合群文,讓學生思考詩人寫什么與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而讓學生體驗同樣情感的不同表達形式,使得學生對文學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與理解。
(二)多形式閱讀,分層遞進
群文,雖然有同一主題,但是其表述的內容卻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學生多形式閱讀,分層遞進。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知不同文本的不同敘事方式與表達效果。多形式閱讀主要有快速閱讀、大聲朗讀、批注式閱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多形式閱讀中分層遞進并深入文學作品。
例如: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教師以“母愛”為主題,選取了一組和母愛相關的文學作品——《感受拳拳慈母心》《回憶我的母親》《母親的“存折”》《母愛是一根穿針線》。這幾篇文學作品雖然都是寫“母愛”,但是選取的題材卻不相同,有的用深沉的筆調,表現(xiàn)對母愛的深深懷念;有的用回憶的方式,詮釋母愛的偉大;有的借物抒情,表達了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快速閱讀、大聲朗讀、批注式閱讀,也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文學作品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探討交流,分層遞進,讓學生體驗濃濃的母愛。教師首先配上音樂,要求學生共同朗讀一篇文章,讓濃濃的母愛之情感染學生的心靈;繼而,采用快速閱讀的方式,讓學生默讀接下來幾篇,讀后,讓學生說一說這些文學作品都講述了什么樣的內容;最后,讓學生批注式閱讀,要求學生圈畫出好詞好句與作品中表現(xiàn)母愛無私的句子。學生經(jīng)過多形式的閱讀,強化對文學作品的認知,也由此而打開思路,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見解。
快速閱讀、大聲朗讀、批注式閱讀,分層遞進的閱讀方式,讓學生逐漸走進文學作品的世界中,為讓學生學會閱讀的基本方法,這為學生保持良好閱讀習慣奠基。
(三)梳理情感,感知寫法
有的文學作品雖然敘述的是不同的事件,但是卻使用了相同的寫作方法,例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丑石》《木棉花》,三篇文學作品在敘事抒情上使用的是欲揚先抑的方法,表達的是平凡事物與人的不平凡之處。將這三篇文學作品組合起來,教師就要讓學生了解欲揚先抑的寫作方法,從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有所獲、有所悟。為了讓學生了解群文的寫作方法,教師采用探究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梳理情感,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具體的教學方法如下:
教學《阿長與〈山海經(jīng)〉》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圈畫出《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我”對阿長的情感,讓學生從中理解“我”對阿長情感態(tài)度的改變。其次,要求學生探索交流《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課文最終表達的情感是什么。結束《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課時,教師選取課外閱讀書目《丑石》《木棉花》,讓學生拓展閱讀的范圍。要求學生采用圈畫的方式找出文章表達情感的詞語與句子。繼而,讓學生仔細研讀這些表達情感的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探討作者的情感改變,讓學生說一說這些文學作品最終所要抒發(fā)的情感。這時,全班學生進行探討交流,并根據(jù)教師事先板書的表格進行填寫,最后,通過品讀與對比,梳理作者的情感,悟出文章的寫作方法。學生從中懂得從不喜歡到喜歡的寫作方法叫做欲揚先抑。
寫作方法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寫作方法,只能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體驗與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提供這樣一個契機,讓學生從廣闊的閱讀空間中,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表達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悟寫作方法的具體應用形式,提升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
(四)統(tǒng)整課文,體會意象
群文閱讀教學要重視統(tǒng)整課文,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議論的方式體驗文學作品的表達意象。這樣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一組群文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青海高原一株柳》《野百合也有春天》《石賦》這三篇課文的意象分別是楊柳、野百合、石頭。選擇這三篇文學作品作為群文組合,讓學生通過品讀文學作品不同的意象突破閱讀的重點與難點。
首先,教師讓學生齊讀這三篇文學作品。在讀之前,教師要求學生說一說在生活當中對柳樹、野百合、石頭的意象;讀完作品之后,再要求學生說一說對這一組群文中柳樹、野百合、石頭有什么樣的印象。學生在對作品有了整體印象之后,進行對比式閱讀。教師抓住三篇文學作品的重點,一邊讓學生自主學習,一邊引導學生圈畫出重點詞語。平凡如楊柳,經(jīng)常被人們所忽視;野百合也只不過是百花中的微不足道的一朵;石頭,更是隨處可見。這三者有什么特別之處,足以讓作者吟詠與贊美?這樣的引導,將三篇文學作品統(tǒng)整為一個整體,并且抓住了重點,讓學生不再盲目地進行群文閱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整體感知作品,理解楊柳的堅韌不拔;野百合的堅守執(zhí)著;石頭的寬廣襟懷。最后,要求學生找出這一組文學作品的相同點,讓學生觸摸大自然,并要求學生說一說大自然中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一面。
從意象出發(fā),統(tǒng)整全文,突破重點,讓學生在對比、朗讀、議論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擅于觀察與思考的學習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四、 結語
教師可以根據(jù)文學作品的風格、題材與主題組合群文,啟迪學生思維,開拓學生視野。在同一主題組合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思考作者寫什么與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而讓學生體驗同樣情感的不同表達形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融合快速閱讀、大聲朗讀、批注式閱讀,分層遞進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有效走進群文中。再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廣闊的群文閱讀中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表達方法,從而讓學生感悟寫作方法的具體應用形式,提升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意象出發(fā)統(tǒng)整全文與突破重點,讓學生在對比、朗讀、議論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鳳萍,王順德.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下),2017(2).
[2]任康.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教育論壇(第三輯),2019.
[3]王愛霞.依托群文閱讀培養(yǎng)初中生閱讀力的策略研究[J].青年時代,2017(6):169.
作者簡介:高國牛,甘肅省平?jīng)鍪?,甘肅省靜寧縣仁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