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元豐
(嫩江市人民醫(yī)院CT 室 黑龍江 嫩江 161400)
泌尿系統(tǒng)位于后腹膜,主要由軟組織構成,以空腔器官為主,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對比。泌尿系統(tǒng)疾病檢查主要依賴影像學技術,B 超、靜脈尿路造影(IVU)、膀胱攝片均是目前臨床上應用于泌尿系病變檢查的方式。這些檢查方式應用于泌尿系病變檢查可獲得一定效果,但也均存在各自缺點和不足。近年來,隨著螺旋CT 技術發(fā)展速斷不斷加快,多排螺旋CT 靜脈尿路成像技術(CTU)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廣泛。本研究主要探討IVU、CTU 兩種技術應用于泌尿系病變檢查的效果及價值,現(xiàn)作如下報告。
表1 CTU、IVU 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對比(n,%)
選取82 例于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期間在本院診治的泌尿系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泌尿系病變;診治資料保存完整;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肝、心、腎等功能不全;凝血功能異常;有精神性疾病或病史,配合度差?;颊咝詣e:男58 例,女24 例;年齡:18 ~70 歲,平均(40.5±4.6)歲。
IVU 檢查:患者接受檢查前均接受碘過敏試驗,行灌腸清潔。患者保持平臥位,通過索帶腹部施壓,注射60mL泛影葡胺(濃度為60%)。在7min、15min、30min 時間點攝片,結果顯示積水嚴重者可根據(jù)實際情在45min、60min再行1 ~2 次攝片。
CTU 檢查:應用設備為德國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 螺旋CT 掃描儀。行全尿路平掃,從腎上級開始掃描直至恥骨及上緣。靜脈注入60 ~80mL 非離子型對比劑,快速團注,加注50mL生理鹽水,按皮質期、髓質期、排泄期采集圖像。將采集到數(shù)據(jù)傳送至工作站進行相關圖像后處理,從多方位顯示膀胱、輸尿管、腎的MPR 圖象。在MPR 基礎上沿尿路走向做CPR 重建,獲取尿路CPR 圖像。在MIP 圖像基礎上切割圖像,獲取全尿路容積重建圖像。
檢查結果均由兩名高年資醫(yī)師共同查閱和評估。以病理學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比較CTU、IVU 檢查的準確度、特異度及靈敏度。
經SPSS22.0 軟件完成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表示對比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計數(shù)數(shù)據(jù)使用百分率(%)形式表示,比較χ2檢驗處理。
與病理檢測結果比較,CTU、IVU 診斷泌尿系病變的總符合率分別為97.62%、26.53%,CTU 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IVU 診斷(P<0.05)。CTU 診斷原發(fā)病變的敏感性、特異性均顯著高于IVU 診斷,診斷尿路積水的敏感性也顯著更高(P<0.05),見表1。
泌尿系病變類型具有多樣性,因此臨床診斷對應用技術有較高要求。目前,臨床上主要選用膀胱攝片、B 超等。有文獻指出,B 超檢查可有效顯示腎盂、膀胱病變狀況,但輸尿管狀況通常無法有效顯示,且診斷醫(yī)師專業(yè)水平易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1]。
IVU 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良好顯示腎功能狀況,且可良好顯示腎積水狀況,但是在腎功能下降明顯,同時積水嚴重情況下,IVU 檢查無法獲得良好顯示效果[2]。CTU 技術是在CTA 技術、CT 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檢查技術,是兩種技術的延伸。該種技術將所有尿路病變影像檢查診斷功能集于一身。CTU 技術用于尿路病變臨床診斷時,主要通過形態(tài)特征以及結構關系進行診斷。與IVU 技術比較,CTU 技術診斷尿路病變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結石診斷檢出的陽性率接近100%;通過平掃、多期掃描可有效明確腫瘤位置,并可進行準確定性,通過圖像重組可良好觀察到腫瘤大小、形態(tài)、密度及來源;可有效檢查尿路感染性病變情況,同時能夠評價與后腹膜周圍組織存在的關系;可直觀觀察到尿路組織解剖變異情況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3]。本研究顯示,患者經CTU 技術進行檢查后,診斷總符合率及尿路積水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和原發(fā)病變診斷敏感性均顯著高于CTA 檢查。
綜上所述,與IVU 比較,CTU 技術用于泌尿系病變診斷表現(xiàn)更高應用效能,應用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