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河
閱讀體悟近年來關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案例,我們發(fā)現偏重思維、審美和文化角度的梳理和辨析,成為一種時尚。固然,這樣的梳理和辨析是必要的,也能體現對整本書閱讀的整體把握。但是,如果僅僅止于或者把重心置于這樣的梳理和辨析上,而沒有或者很少相應的體現整本書閱讀的語用活動創(chuàng)設,就很可能滑向非語文,因為其他文史類課程也有梳理和辨析的能力要求。筆者以為,整本書閱讀指導,還得堅守語用教學這一根本。從語用教學的視角,設計整本書閱讀的語文活動。
首先要說語用和語用教學。曹明海認為“語用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⑴王元華簡潔地闡釋說“語用教學就是師生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態(tài)過程中發(fā)展語言和自身的語文教學”。⑵語用,從指向上說,可以指向思維、審美和文化,這是高中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的一體化體現;思維、審美和文化,蘊含在語用中。從層級上說,可以由小到大,由詞句到篇章直到整本書。從指向上說,核心素養(yǎng)四要素要抓住語用這個關鍵。從層級上說,篇章和整本書中的語用,首先要抓住篇章和整本書的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關鍵;只有抓住這個關鍵,其它次一級的煉字煉句的語用,才能不偏離。即以篇章的語用而言,清人李扶九選編的《古文筆法百篇》,強調先整體把握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特色,從而助力整體理解和鑒賞化用這個典范篇章。這本書,是篇章層級語用的代表作。
其次對于整本書閱讀之一的長篇小說閱讀而言,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語用層級,也是“整本書閱讀”中“整”字的一種體現。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語用層級,即高中新課標描述的,“整體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系”。
從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語用層級而言,長篇巨制《平凡的世界》采用了三線交織的結構形式。一條是孫少平線,一群知識青年追求精神世界提升的艱難歷程;一條孫少安線,三中全會后農民追求富裕的艱難歷程;一條田福軍線,改革開放進程中或明或暗或隱或顯的的路線斗爭。雙水村是三條線索的交匯。
《紅樓夢》前五回,呈現一種綱舉目張的結構美。其中,通過林黛玉進賈府的章回,讓主要人物基本出場。與此類似,《平凡的世界》開頭也通過王滿銀販賣老鼠藥的情節(jié),牽出三條線索的眾多主要人物。
閱讀《平凡的世界》,我們首先引導學生從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語用角度,整體把握全書內容。在整體把握長篇小說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基礎上,才能保證次一級語用如某一章回甚至片段讀解的準確??s小范圍,集中到孫少平這一條線。如何從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的語用角度,整體把握孫少平這個人物,是需要教者在整體理解全書結構主旨等基礎上精心創(chuàng)設的。筆者在指導學生閱讀《平凡的世界》時,設置了如下把握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角度的語用活動:與孫少平直接或間接發(fā)生關聯(lián)的女性前后主要有郝紅梅、侯玉英、田曉霞、曹書記家女兒、金秀、惠英嫂。如果我們把愛情婚姻用生存、生活、生命三個層次加以提煉,你如何歸類與這幾個不同女性發(fā)生關聯(lián)時,孫少平的愛情婚姻、人生追求的層次呢?試以小說中相關情節(jié)加以闡釋。這個闡釋型語用活動中包含孫少平的言行,貫穿全書始終,便于讀者從愛情婚姻這一個側面,整體把握孫少平這個人物形象。再如,《紅樓夢》中有大量的詩會、宴會等情節(jié),請以三個以上宴會情節(jié)的變化,闡釋賈府由盛而衰的發(fā)展走勢。如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詞;第108回,強歡笑蘅蕪慶生辰。此處,有同學因為電視連續(xù)劇觀劇的激發(fā),甚至有自發(fā)的語用活動,把小說中的描寫與電視連續(xù)劇相關鏡頭的布景、對話、動作等析同辯異、比較賞析。再如,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也是賈府由表面繁盛向衰頹敗落轉化的節(jié)點,請聯(lián)系具體情節(jié)加以闡釋。
整體梳理,整體把握結構主旨、內容構思等,是長篇小說閱讀一種起點性的語用能力。
再則,才是我們最應該著力的,抓住整本書閱讀中的“本”即“文本細讀”,扎實做好篇章和語段層級的語用活動設置,從而守護整本書閱讀的語文性。當下流行的整本書閱讀指導,往往止于“整”的梳理,淡化甚至缺失“本”的研讀,就是缺失語用角度的活動設置。但我們仍然欣喜地看到有老師在整本書閱讀指導中,能夠堅守語用活動設置,堅守整本書閱讀指導的語文性。
紹興中學李莉老師從“基于言語智慧的師生整本書閱讀”的視角,精心創(chuàng)設了《邊城》整本書閱讀語用活動。言語活動(一):“是誰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誰?”“是碧溪岨撐渡船的孫女?!边@樣的對話,是“人生此時正初見”的美好。言語活動(二):(1)翠翠……本來從不罵人,這時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聽人要她上去,以為欺侮了她,就(輕輕)地說:“你個悖時砍腦殼的!”(2)翠翠帶了點兒驚訝(輕輕)地問:“二老是誰?”(3)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地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鯉魚吃去?!比齻€“輕輕”中除了少女的害羞內斂還有不同的微妙心理。言語活動(三):(1)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祖父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所在……(2)“誰也不希罕那只鴨子!”祖父明白翠翠為什么事不高興……(3)“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祖父不說什么,還是唱著,兩人皆記順順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灘過節(jié),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4)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個夜晚。此處,多個“明白”“不明白”的語用中,有多少值得引導學生弄明白的意味啊。言語活動(四):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是《邊城》原文及標點。此處,李莉老師設置的語用活動,是引導學生按照自己對小說主旨和人物性格的理解,重新微調句子,添加標點,并進行闡釋。大體有三種標點: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這樣的基于言語智慧的言語活動,貫穿勾連了整篇小說的閱讀指導,可以說真正抓住了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本”字,是回歸言語,回歸語用。這樣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也才是語文的指導。回到《平凡的世界》,筆者在引導閱讀孫少平與侯玉英、田曉霞、金秀情感處理的章節(jié)時,就設置了三個充分激發(fā)學生言語表達欲望的語用活動。針對侯玉英多次發(fā)出的示愛信,針對金秀在孫少平礦井負傷破相后真誠的示愛,孫少平最終都寫了一封婉謝信。信的內容我們沒看到,請根據孫少平的人生追求和他的性格,結合對侯玉英和金秀信件內容的回應要求,替孫少平寫出這樣一封婉謝信,可以用上現時代的語匯。這兩處婉拒,除了共同的孫少平處境的不堪外,心態(tài)的微妙差別,是需要真正理解了孫少平的性格后才能準確捕捉和把握的。對侯玉英的婉拒,多的是一份面對困境自強式的自尊,是對身有殘疾的對方的暖心和尊重;對金秀的婉拒,多的是一份身有殘疾后的自尊,是哥哥對妹妹的呵護和坦誠。
田曉霞到省城報社上班報到前夕,孫少平和田曉霞有過一次兩人間的舉杯告別,那一次仿佛是最后的晚餐,吃得悄無聲息。各自的無以言表的復雜心理描寫,就是很值得設置的語用活動。筆者引導學生變換敘述視角,綜合運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稱,分別描寫出這樣的心理。這樣的語用活動,有助于深度理解人物性格。
總之,針對有老師只是側重布置學生梳理專家解讀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我們要以語用活動加以糾偏。專家的精彩解讀觀點,能否巧妙地以相應的語用活動,成為與學生的解讀相互激蕩的資源,是判斷這樣的梳理是呆板的還是鮮活的依據,是判斷這樣的梳理是語文還是非語文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曹明海.語用性: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J]語文建設,2015(01).
[2]王元華.語用學視野下的語文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