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現(xiàn)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人才不僅僅是高學歷就能獲得的稱號,高素質最近一躍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所以對于學校來講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是當下最重要的任務,學校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引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和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初中生進入初中的學習階段,教師要努力指引學生爭當文明學生,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靠近學習,本文將針對社會核心價值觀走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27-2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引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新時代精神不斷學習知識,并且通過努力提高綜合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為建設家鄉(xiāng)和我們的祖國做好準備。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意義
初中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分析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上的道德與法治,真正實現(xiàn)學生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可以將自己在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結合實際。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與社會生活接軌,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大膽改革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環(huán)境。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很多學生表示跟自己“毫無聯(lián)系”,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是出現(xiàn)在在電視上或者書面上的理論和字眼,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引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讓學生全面認識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通過學校的宣傳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師可以運用情感滲透和道德實踐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讓價值觀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價值觀應該成為學生自身的需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及通過因材施教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模式策略
1.運用微課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
學校通過道德與法治課堂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對于學生來講沒有很大的新引力,長此以往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恐怕還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讓學生失去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興趣。而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也不適用于現(xiàn)代學生學習,“填鴨式”教學課堂,教師在講臺上揮汗如雨的將書本上的知識理念“拼命”的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在課桌前“奮筆疾書”的將這些知識“裝”進自己的腦袋里,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然落伍,打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才是當下學校的“王道”。教師利用微課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的教學模式新穎、授課時間短內(nèi)容精簡,直擊學生的“要害”。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nèi)容、過程以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教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可以通過社會上一些積極向上的內(nèi)容視頻激勵學生,例如在初中教材上冊《中學序曲》一課的學習中,要讓學生熱愛中學生活,珍惜新的起點,積極應對各種可能與挑戰(zhàn),珍惜當下把握機遇,以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迎接中學生生活的到來。要讓學生正確認識中學時代對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積極應對中學生活中各種挑戰(zhàn)。激發(fā)自我潛能,塑造全新的自我。教師通過馬云和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業(yè)視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明白愛國和敬業(yè)等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從而明白每一個階段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重要的,而現(xiàn)在所面臨的中學生活是他們新的機會和可能,也是新的目標和挑戰(zhàn)。
2.運用生本理念加強學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主體地位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其基本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和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提倡減少或者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tǒng)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課任老師,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一年級教材《少年有夢》的學習中,通過學習讓學生從小懷有夢想樹立目標,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靈去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進取的人生,教師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夢想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夢想起航》這首音樂幫助學生走進今天課程的學習,把課堂教給學生讓他們暢所欲言什么是夢想,自己的夢想又是什么。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了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夢想,夢想就是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和渴望,是人類最天真最無邪最美麗最可愛的一種愿望。當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真正成為主人,親自體驗和感悟到真善美,就可以充分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大限度的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教育,讓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樸素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3.運用因材施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力
因材施教是我們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需要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千秋,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發(fā)揮他們的長處,彌補他們在學習中的不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樹立學習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在道德與法治初中教材中《交友的智慧、讓友誼之樹常青》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懂得尊重、寬容、誠信與人為善等是交往的品德,初步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念,學會和同學、朋友建立發(fā)展真正的友誼,友愛同學,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讓學生可以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yǎng)成熱情開朗的性格;學會與同學、朋友爭取的交往與溝通,提高與同學、朋友交往的能力。學生們會懂得同學友情在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師不妨通過三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第一建立和發(fā)展友誼的前提是什么?第二怎樣尊重朋友?第三如何理解寬容?通過這三個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在人的一生當中,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任何人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這都需要來自同學、朋友的關愛和幫助。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堂的思索了解當今時代的社會趨勢,讓學生樹立良好的交友觀念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
三、總結
對于學生當前重要的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為載體,并且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不再讓核心價值觀存在于學生的電視或者書面上,而是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活動中去,成為學生內(nèi)在的一種動力和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創(chuàng)新,通過微課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生本理念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完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從而為提高課堂效率和打造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寧.情境激趣,靈動識字——《認一認4》(第一課時)教學設計[J].教育視界,2016(22).
[2]顧金花.淺談英語教學綻放學生學之精彩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03).
[3]程婕.營造互動氛圍構建有效教學——以“認數(shù)10”教學為例[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02).
[4]高興江.數(shù)學教學情境有效性探討[J].甘肅教育,2016(23).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城關初中,甘肅 張掖 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