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侶,劉明全,繆 航,梁仍喬,劉 歡,尹小林
1.四川省廣漢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漢618300);2.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成都610500)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由嗜酸性細胞、肥大細胞、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參與的復雜的氣道疾?。?-2]。當接觸外界刺激時,BA患者氣道發(fā)生可逆性的氣流受限,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或咳嗽,重癥患者甚至會因為缺氧而出現(xiàn)發(fā)紺、休克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4]。BA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大部分BA患者本身屬于過敏體質,對螨蟲、花粉等空氣中的變應原容易產生過敏反應[5]。蘇科文等人[6]的研究結果顯示,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BA患者面臨著真菌感染的風險。為提高醫(yī)護人員對真菌感染風險的認知,加強對高危風險因素的重視,本研究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52例患者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收治的BA合并真菌感染患者52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收治的下呼吸道無真菌感染的BA急性發(fā)作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齡(52.34±8.26)歲,體重(75.62±8.63)kg;對照組患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1.76±8.75)歲,體重(64.89±6.51)kg。兩組患者性別例數(sh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體重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病例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7];②既往病史、背景資料完整;③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背景資料不完整;②智力障礙及精神異?;颊摺?/p>
2 研究方法
2.1 真菌培養(yǎng)及鑒定:取觀察組患者痰液、支氣管分泌物,采用沙保培養(yǎng)基或粉吐溫80培養(yǎng)基進行真菌培養(yǎng),使用YBC鑒定卡進行真菌種類鑒定。
2.2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種類和時間、糖皮質激素應用,是否患有慢性蕁麻疹和糖尿病,是否使用呼吸機,住院期間是否進行侵入性操作。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52例BA患者真菌感染分類 52例真菌感染的BA患者痰液或支氣管分泌物鑒定結果顯示,白色念珠菌感染18例(34.61%),熱帶念珠菌感染11例(21.15%),光滑假絲念珠菌感染9例(17.31%),平滑念珠菌感染8例(15.38%),克柔念珠菌感染7例(13.46%),偽熱帶念珠菌感染4例(7.69%),曲霉菌感染1例(1.92%),共有14例患者有兩種真菌混合感染,3例患者有多種真菌混合感染,42例患者同時伴有細菌感染。
2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呼吸機使用、侵入性操作、慢性蕁麻疹、糖尿病例數(sh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2周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抗生素使用種類>2種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10d的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糖皮質激素使用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例(%)]
3 影響B(tài)A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回歸分析以是否合并真菌感染為因變量,以年齡、體重、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種類和時間、糖皮質激素應用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種類和時間、糖皮質激素應用是BA急性發(fā)作患者真菌感染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2 影響B(tài)A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回歸分析
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和生活方式的改變,BA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身的趨勢[8-9]。由于BA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隨著患者病程的蔓延,氣道組織緩慢增生,發(fā)生不可逆的氣道重塑,導致氣道功能的衰退和老化[10-11]。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多為條件性致病菌,在人體所有器官的深部真菌感染中,下呼吸道是最易感部位,BA患者下呼吸道功能不完善,免疫屏障被破壞,更容易發(fā)生真菌感染。李端芳等人[12-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真菌感染的發(fā)生和BA患者氣道功能異常以及免疫力下降有密切聯(lián)系。本研究旨在探討重癥監(jiān)護病房BA急性發(fā)作患者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并對其進行分析,首先對52例合并真菌感染的BA患者進行真菌培養(yǎng)鑒定,研究結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最高,占比34.61%,其次是熱帶念珠菌和光滑假絲念珠菌。劉錚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近年來下呼吸道的真菌感染中,曲霉菌的感染比例逐漸攀升,曲霉菌是一種常見腐生真菌,利用散布在空氣中的分生孢子進行伸長增殖,具有復雜的分枝菌絲結構,菌絲能組合產生兩個獨立的細胞,可引起以肺為主的多個臟器的非壞死性肉芽腫性病變。而對于免疫功能受損的患者,曲霉菌有加劇下呼吸道深部感染的風險[14]。本研究中在1例患者的痰液中培養(yǎng)出曲霉菌,臨床治療和護理中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通過對52例合并真菌感染和46例未發(fā)生真菌感染的BA患者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感染組患者年齡、體重、住院時間均顯著大于未感染組,但兩組之間的差異在回歸分析中并無顯著意義,提示BA患者年齡、體重對真菌感染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患者年齡的上升,機體的各器官的機能逐漸衰退,機體免疫細胞的數(shù)量和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也逐步下降,免疫細胞因子的分泌也逐漸減少,同時呼吸道的纖毛更替速度變緩慢,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和自我清除能力也有所降低,導致呼吸道的分泌物與排出物難以有效排出,造成BA患者真菌感染的幾率增高,對于體重偏重的老年人,血液中甘油三酯、固醇等含量上升,造成血液黏度增高,更易誘發(fā)高血糖、高血脂等并發(fā)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對呼吸系統(tǒng)造成更大的負擔,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遭到破壞,代謝功能紊亂,導致機體機能衰減,防御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增加BA患者真菌混合感染的風險[15-16]。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住院時間、抗生素的使用種類和時間、糖皮質激素的應用是BA急性發(fā)作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BA患者的病程具有反復性,遷延不愈的特點,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必然伴隨著抗菌藥物的使用,隨著時間的延長與使用劑量的加大,導致抗生素耐藥性的產生,部分患者對某些抗生素使用效果不理想,易導致機體表現(xiàn)出耐受或抵抗的情況。住院期間,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病情逐漸調整治療方案。一般情況下,單用一種抗生素治療最符合代謝學理論,可有效規(guī)避或減輕毒副反應,降低醫(yī)療費用。但對于嚴重混合感染患者,醫(yī)生在臨床上常給出2種及2種以上藥物聯(lián)用的治療方案,多種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不僅能及時控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還能提高療效,但同時也應注意代謝性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避免風險聯(lián)合用藥的情況,保證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17]。然而抗生素的長期使用存在極大的隱患,廣譜的抗生素對所有的菌群都有抑制效果,在消滅致病菌的同時也對氣道內的正常菌群帶來不利影響,破壞氣道內正常菌群的生態(tài)平衡,嚴重者會導致機體代謝功能紊亂,給真菌的感染提供空間[18-19]。曾曉芳等人[20-21]的研究結果報道,抗生素可作用于真菌菌絲,促進真菌的黏附作用,幫助其擴散和定植。大劑量的長期用藥、聯(lián)合用藥更容易引發(fā)大范圍的真菌感染[22-23]。糖皮質激素本身具有廣泛的抗炎作用,同時還具有抗過敏,收縮血管的功效,是BA治療過程中的常用藥物,但長期單一使用糖皮質藥物治療,易造成能抑制毛細血管的擴張和氣道上皮細胞的增生,影響白細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下調細胞因子水平,但同時也造成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容易受到各類真菌的侵襲[24-25]。
綜上所述,重癥監(jiān)護病房BA急性發(fā)作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為住院時間的延長,抗生素的長期或聯(lián)合使用以及糖皮質激素的應用。醫(yī)護人員應針對以上危險因素制定相關的預防措施,防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