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的創(chuàng)作對蘇聯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兑羷t吉爾老婆子》是高爾基早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極具浪漫主義特色,對后世人們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伊則吉爾老婆子》 人物形象 利己主義 勇士精神
《伊則吉爾老婆子》分為三個部分,故事的情節(jié)是以“故事中的故事”的模式構建的,主人公伊則吉爾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并述了兩個傳說。作品中第一部分講述了草原上孤影的民間傳說——臘拉的故事;第二部分講述了伊則吉爾老婆子自己的故事,第三部分講述了勇士丹柯的故事。本文通過人物形象的對比,探究高爾基對個人主義的厭惡及勇士精神的頌揚。
一、自私高傲的臘拉
小說的第一部分以伊則吉爾老婆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高加索的民間傳說——臘拉的故事。作為一只鷹和一個女人生的孩子,臘拉注定與凡人不同,他強壯、帥氣,但身上又多了一份自以為是的冷淡、高傲。他本性是自私的,信奉“保持一個完整的自己,不愿意分一點給別人”的原則,很顯然,他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臘拉是殘暴的,自私的。他當著所有人的面殺死了一個女孩,也僅僅是因為他需要這個女孩,而女孩推開了他。臘拉是傲慢的,大家和他說話,他高興就回答,不高興就靜默不語,和族中的長老說話,就像和平輩說話那樣,不尊敬長老。最后,臘拉得到了最殘酷的懲罰,他無法死去,在陰影中徘徊,成為草原上孤獨的影子?!八麤]有祖先,沒有母親,沒有牲畜,沒有妻子,所有這些他什么都不需要?!弊髡咭恢睆娬{臘拉一無所有,而且什么也不需要,最終臘拉變成了草原上的孤影。臘拉的結局告訴了我們,極端利己主義者是會被人們拋棄的,同時,也體現出高爾基對個人主義強烈的不滿。
二、勇敢、無私奉獻的丹柯
“丹科——是那個部落的人,一位美少年。美麗的人永遠是勇敢的人?!痹谖C時刻,他能鼓舞人們穿過森林,帶領族人結束這場災難。丹柯是勇敢、向往光明、渴望戰(zhàn)斗的少年。外族的入侵使族人陷入了困境,在生死關頭,他們只能逃到黑暗的森林里,前進需要穿過陰森恐怖的森林,后退需要面對強敵、死亡的威脅。在族人無法面對強大的敵人,極度恐慌和絕望的時候,丹柯站了出來,帶領大家前進,尋找穿越森林的道路。然而,在森林的恐怖環(huán)境下,面對雷電暴雨的襲擊,族人對丹柯產生了怨恨和憤怒,丹柯為族人尋找道路的同時,還要忍受著族人的指責。為了給大家照亮前進的道路,丹柯抓開自己的胸膛,高舉自己燃燒的心,帶領族人走出恐怖的黑森林,走出黑暗。最后,在族人為自由而歡呼時,丹柯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丹柯看來,人民的幸福,集體的自由,重于一切,他為此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丹柯的大無畏精神對革命有重要意義。高爾基頌揚了丹柯勇于斗爭,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以人民的自由、幸福為重,敢于犧牲的精神。
三、追求自由卻碌碌無為的伊則吉爾
第三個故事講述的是伊則吉爾的一生。伊則吉爾是小說中的現實人物,與俄國傳統(tǒng)女性不同,青年時代的伊則吉爾勇敢、大膽地追求愛情。敢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卻經受不住歲月的洗禮,她變成了老婆子:身子彎成了兩截,她那對曾經是烏黑的眼睛現在黯淡了,而且整天流著淚。她雖然還活著,卻已飽經歲月的滄桑,憔悴不堪了,沒有了血肉,徒有心靈而沒有了欲望,雖有雙目卻已黯淡無光,幾乎也成了一個幽靈。年老的伊則吉爾形象和年輕活躍的伊則吉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年輕時她有無盡的精力去尋求她自己的愛情,正是因為這樣,伊則吉爾老婆子最終和臘拉一樣的結局——變成了臘拉式的空虛的影子。她本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有價值,卻由于沒有偉大的生活目的,最終落得悲涼下場。
四、《伊則吉爾老婆子》的社會現實意義
這部小說由三個部分組成,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兩個傳說及現實人物伊則吉爾老婆子的一生。極端的利己主義的臘拉和勇敢的英雄的丹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伊則吉爾年輕時勇敢追求愛情和憔悴的老婆子形成鮮明對比,他們的故事對人們有重要的啟迪作用。作者描寫了褒貶分明的人物形象,從而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效果。三個故事的主人公以自己的方式尋求自由,這展現了高爾基的情感以及對自由問題的思考。他批判利己主義,贊揚了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私的自我犧牲精神。
參考文獻:
[1]高爾基.伊則吉爾老婆子[M].何茂正,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
[2]王遠澤.高爾基研究[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簡介:張萌,女,碩士研究生,遼寧大學,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