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
摘 ?要: 針對C++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的特點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使用智慧型教學工具“雨課堂”構建了“線上 + 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教學的無縫對接,既能構建生動立體的線下教學課堂,又能打造資源豐富的線上學習環(huán)境,并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線上學習的有效監(jiān)督及管理。教學實踐證明,基于“雨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能有效地保證課前、課上以及課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果,提高師生互動性。
關鍵詞: 教學改革; C++程序設計基礎; 雨課堂; 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U285.5+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0)03-77-04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Jin Jing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 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 Programming Foundation" course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 "Rain Classroom" is used to construct a "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 This mode realizes the seamless coupl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which can not only construct a vivid three-dimensional offline teaching classroom, but also create a resource-rich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It also can monitor and mana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ffectively. Teaching practice proves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pre-class,during class and after-class step and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C++ programming foundation; Rain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mode
0 引言
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要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改進教學、優(yōu)化管理、提升績效,構建一體化的“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大平臺。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如何將融合了最新信息技術的智慧型教學工具引入課堂,并以此為契機推進教學改革,是當前大學課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 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思路
程序設計基礎(C++)是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也是“計算思維”最有效的培養(yǎng)途徑之一。該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一年級的非計算機專業(yè)理工科學生,程序設計的學習基礎基本為零。因此,緊張的課時分配、繁重的教學內容、授課對象“編程”零基礎等特點凸顯了這門課程的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程序設計基礎(C++)教學仍然是單向灌輸?shù)姆椒ㄩ_展教學,存在教學手段單一、缺乏過程性評價和師生間不能實時交流等不足。在當前學分壓縮、學生課余時間日益充足的情況下,針對該課程的改革方式主要是引入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但是,單純以 MOOC在線平臺開展線上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無法有效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過程、網(wǎng)絡考試的真實性和公平性難以求證和規(guī)范以及學生線上學習完成度較低等。“雨課堂”是一種輕量級、智能化的混合式教學工作坊[1]。教師只需在電腦上安裝一個office插件,師生使用微信APP就可以實現(xiàn)實時問答互動、難點反饋、彈幕、幻燈片推送、在線考試、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等功能,它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賦予了全新體驗[2]。
綜上,將線上 MOOC教學的優(yōu)勢與線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結合開展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具有極大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針對MOOC存在的不足,在課程教學中引入“雨課堂”,因材施教,進一步對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進行約束、監(jiān)督和介入。MOOC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保障,“雨課堂”實現(xiàn)了面向具體專業(yè)、具體學生的立體特色化教學?!坝暾n堂”基于手機等智能終端,方便易用,有助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和落地。
2 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2.1 基于雨課堂的線上課程建設
針對目前MOOC線上學習完成度低、教師難以有效監(jiān)督介入以及不能結合學生專業(yè)因材施教等問題,本文以雨課堂為工具,構建融合MOOC資源的線上課程。具體的,設計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程與課后復習課程兩部分。
課前預習課程的學習目標是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熱,對課內即將進行的內容先進行自主學習,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儲備知識。課前預習課程的內容包括簡潔生動、貫穿相應知識點的幻燈片、教師設計的自測題,以及經過精心篩選的MOOC資源節(jié)段。課前預習課程由教師在智能終端使用微信向學生的智能手機進行推送,學生在指定時間完成課前預習。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雨課堂對不理解的知識點進行“不懂”標注。標注信息反饋給教師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適時調整相關內容,或者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學生集中反饋的難點內容。同時,測試題目的回答情況以及MOOC節(jié)段的學習情況等都會被雨課堂整合成學習數(shù)據(jù),推送給教師,有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線下課堂教學。課前自主的預習環(huán)節(jié)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而這一能力對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素質是十分重要的。
課后復習課程的學習目標是督促學生做好知識點的復習鞏固,其內容主要包括知識點回顧、課程知識測試以及MOOC資源節(jié)段。同樣,學生可對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標注,便于教師在復習或者實踐環(huán)節(jié)對其進行講解鞏固練習。即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同時實現(xiàn)了教學效果的反饋,便于教師對教學策略及組織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學生可以在“雨課堂”的討論模塊實時與同學進行課程內容的討論,也可以在線向教師提問,實現(xiàn)永不下線的課程答疑。
由此可見,與MOOC線上教學相比,基于“雨課堂”的線上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是十分明顯的。首先,基于“雨課堂”的線上教學資源是教師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和組織的,不僅僅局限于視頻資源,內容更加豐富。再者,基于“雨課堂”的線上學習過程對教師而言是完全可控的,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最后,“雨課堂”對學生線上學習的情況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反饋,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和調整。
如圖1所示為程序設計基礎(C++)的課前預習課程的部分截圖,圖2為課前預習課程的學習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截圖,圖3為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實時答疑界面。
2.2 基于“雨課堂”的線下教學開展
傳統(tǒng)課堂仍然局限于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存在氣氛沉悶、教學效果差等問題?;诖?,本文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使用“雨課堂”打造生動立體的智慧課堂。作為一個智慧型教學工具,“雨課堂”提供了多種師生交互的工具,實現(xiàn)了實時無障礙的信息傳遞。
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局限于一對一,而使用“雨課堂”則可以向全班發(fā)送問答題,全體學生在手機端進行在線回答。限時完成題目后,系統(tǒng)自動統(tǒng)計答題情況,然后以柱狀圖等直觀的圖形化方式將情況并且正確率反饋至教師。這種高效的課堂問答模式讓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人人參與的模式也能抓住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雨課堂”的搶答模式、彈幕互動等功能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也可以通過“雨課堂”向學生推送“微課”等資源,從而方便線下教學中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等活動的開展。
2.3 基于“雨課堂”的多元化成績評價
傳統(tǒng)的程序設計基礎(C++)的成績評價體系十分簡單,主要以期末卷面考試成績?yōu)橹?,缺乏充分的過程性評價手段。平時成績的考核局限于出勤和作業(yè)兩部分,評價手段過于單調也不夠客觀。而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對線上資源的學習情況和線下課堂的表現(xiàn)都可以被統(tǒng)計量化,然后用于過程性評價中。例如課前課程的預習情況、測試題目的回答情況、MOOC視頻的學習時長、課堂的問答情況、課后的測試成績以及答疑次數(shù)等,都會被雨課堂整合成學習數(shù)據(jù),推送給教師,作為學生過程性評價的依據(jù)。
3 結束語
本文針對傳統(tǒng)《C++程序設計基礎》課堂教學和MOOC線上教學的不足,構建了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雨課堂”智慧型教學工具,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時空限制。該模式構建了學習資源豐富、學習過程可控的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并通過多樣化交流互動的線下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最后,將該教學模式實踐于實際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下一步,將繼續(xù)在教學中推進這一教學模式,深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秀珍,王粉梅,裴斌.基于雨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構建[J].計算機教育,2018.5:11-15
[2] 盧行偉,田茂毅,李慶.基于微課和雨課堂的大學計算機混合實驗教學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6:203-206
[3] 趙翠翠.基于雨課堂的智慧教學模式在經濟法課程中的應用[J].船舶職業(yè)教育,2018.6:33-35
[4] 陳麗君.融入翻轉課堂理念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J].商業(yè)會計,2019.655(7):120-122
[5] 曾祥志.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在《教育心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