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鑫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細菌室,遼寧 沈陽 110041)
大腸埃希菌為常見的致病菌,是腸桿菌的一種,普遍的存在臨床中,大腸埃希菌主要寄存在腸道內,健康情況下不致病,免疫力低下時,可以入侵到腸組織以外轉變?yōu)橹虏【?,引起感染。近幾年,抗生素在臨床上大量應用,大腸埃希菌對抗菌藥物增加,導致臨床抗感染治療難度不斷增大。筆者為了臨床使用抗菌藥提供依據,做了如下研究。
1.1 標本來源: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各類臨床標本大腸埃希菌分離株1100株,其中血液樣本400株,痰液樣本700株。對標本進行分離與培養(yǎng)。
1.2 方法:細菌鑒定與藥敏試驗,采用法國梅里埃Vitek-com-pact全自動藥敏分析儀進行菌株鑒定,質控菌株采用遼寧省臨床檢驗中心提供的大腸埃希菌ATCC25922,大腸埃希菌產酶菌ATCC35218。分別檢測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取SPSS20.0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進行t或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和氨基糖苷、廣譜β-內酰胺類等的耐藥率均超過50.0%,痰液中大腸埃希菌耐藥性高于血液樣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大腸埃希菌寄生在機體的腸道內,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成為條件致病菌,引起感染。最主要為呼吸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感染[1]。大腸埃希菌可以水解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造成其失去活性。目前抗菌藥物廣泛的在臨床上應用,大腸埃希菌耐藥性也逐漸增加,由于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較機制相對復雜,主要有一下5點原因:①可以產生β-內酰胺酶;②產生鈍化酶,抑制氨基糖類抗菌藥物的活性,抗菌能力降低;③藥物作用靶位改變,DNA螺旋酶發(fā)生變化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失去對其的抑制作用;④改變青霉素結合蛋白,大腸埃希菌耐藥性增加;⑤抗菌藥物滲透發(fā)生障礙,藥物外排,雖然藥物濃度高,但是效果降低。這樣導致大環(huán)內酯抗菌藥物和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物的作用,產生耐藥;當大腸埃希菌外膜蛋白減少時,傳染性強。大腸埃希菌在醫(yī)院內常見,為常見的致病菌,可以通過醫(yī)務人員的手傳播,與患者接觸的醫(yī)療器械也可以進行傳播,護著和義務人員免疫力低下時,大腸埃希菌可以轉化成致病菌,引發(fā)腸道外感染[2]。大腸埃希菌的外型奇特,可以與尿路上皮細胞親和力強,二者結合,輸尿管功能障礙,蠕動受到限制,而細菌無法通過尿液沖走,這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其對支氣管也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器官擴張障礙,痰液不能排除,呼吸系統(tǒng)疾病增加。王艷紅等[3]對重癥監(jiān)護病房多重耐藥菌的感染類型、耐藥機制、耐藥性及感染相關因素分析中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為主要的致病菌,其耐藥性增加,尤其時痰液中檢出率最高。毛東陽等[4]探討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對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的影響中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對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已有耐藥性,其中頭孢菌素類耐藥性最高。伊貝拜汗·買賣提,章波,王海葉,等[5]。某三級綜合醫(yī)院腸桿菌科細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發(fā)現(xiàn),呼吸科耐藥性最高,以上研究與本研究相同。本試驗看出,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和氨基糖苷、廣譜β-內酰胺類等的耐藥率均超過50.0%,痰液中大腸埃希菌耐藥性高于血液樣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大腸埃希菌耐藥性逐漸增加,因此臨床醫(yī)師要提高警惕,進行細菌培養(yǎng),送檢樣本,為合理使用抗生素而進行藥敏實驗,實驗室則需定期檢測細菌耐藥性,觀察細菌的耐藥趨勢,準確的指導臨床用藥,防止大腸埃希菌耐藥水平的快速升高,防止院內感染發(fā)生。
表1 大腸埃希菌耐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