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雁
摘要:培養(yǎng)高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重視“寫”在整個語文綜合能力構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導學生熱愛習作,練就學生扎實的寫作功夫,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高中語文;引導教學;作文
1 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對作文教學的要求過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語文老師都覺得既然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部分對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嚴格了,題目可以自擬,立意可以自定,連文體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就沒必要去強化訓練了。于是有些高中語文老師根本不把作文教學當一回事,表現(xiàn)在:不把作文教學安排在正課時間里進行,而是隨便布置一篇,讓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去完成;隨便找篇材料來,或隨便弄個話題,也學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詩歌以外,隨便怎么寫都行;甚至有時連材料和話題都不給,因為學校要求一個學期必須寫6到8篇作文,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只好叫學生按時交幾篇作文過來。因為不夠重視作文教學,所以作文是收起來了,但是只是在作文后面簡單地寫個“閱”字,或者批個日期。有些高中語文老師認為既然高考語文作文對學生沒有那么多的限制,學生在作文這一塊又不能失分過多,還是要突出老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主導性作用,于是便幫助學生走“捷徑”,“指導”學生選取諸如《優(yōu)秀作文選》、《高考滿分作文》上幾篇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范文拿來背誦,然后“教”學生如何通過“合法”的途徑將別人的作文變成自己的作文。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肯定有些學生活用得好,有些學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學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為學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擔憂了。
2 高中語文引導教學具體方案措施
2.1 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就不會在寫作課上“啃筆頭”、“擠牙膏”。故而,語文老師應在培養(yǎng)寫作興趣這方面多下點功夫。作文,對學生來說,就是面對一個幾個字的題目,卻要演變出五、六百字甚至更多字的一篇文章來。這對那些知識面窄,基礎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難題。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說:“重要的是聯(lián)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即要設身處地去想:這篇文章要是讓我來寫,會寫成什么樣子,比原文好還是不如原文?從這樣的角度去分析文章,定會從中悟出許多寫作的道理來。
2.2 積累寫作素材
素材,即寫作的原始材料。要想作文“言之有物”,非要有一個素材倉庫不可。故而,語文老師在一開始就應教會學生如何積累素材。對在校生而言,素材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社會之大,媒介之多,如何才能采擷到自己的所需之物呢?其實很簡單,從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人、事、物開始著手——最熟悉人的一笑一顰,最熟悉事的來龍去脈,最熟悉物的外形習性等。
既然是最熟悉的,寫起來就得心應手,又怎么會“言之無物”?二是資料,這也是作文的一個重要來源。學生的生活閱歷畢竟有限,若能間接地攝取別人的寫作營養(yǎng),就可大大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在以前,受條件限制,我們只能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精彩片段,現(xiàn)在則不同,生活條件好了,學生有些零用錢不在話下,大可提倡他們去訂閱一些有益的書刊,買些名著佳篇來欣賞,讓學生徜徉于書海之中,與名家對話,既可鍛煉語感,又可全面、大量地吸收信息,達到積累素材的目的。
2.3 閱讀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思維的自由發(fā)展空間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寫作中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作文的素質教學就是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習作實踐中充分地體現(xiàn)出其主動性與個性。因此,在習作前,教師一方面除了要作必要的輔導,啟動學生的生活積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外,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應在平時做好指導學生進行專題文章作品的比較閱讀,如找出一些同類素材(題材)而以不同角度為切入點的文章作品,讓學生能在比較的閱讀中自覺地去感受作品中多彩的思維,并引發(fā)出其自身的聯(lián)想與想象。這樣的思維訓練建立在感性材料之上,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充分利用并駕馭好閱讀這一關,無疑是作文素質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huán)。
2.4 把握練習內容,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古人說“無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能收集并寫出文章的事物可謂浩如煙海,寫作信息無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經過艱苦的選材過程及思維方面的沉淀,通過“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人為創(chuàng)造活動之后,如此無限量的寫作信息,卻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時代基調,階級色彩,社會道德意識,民情風俗觀念,集個人而成的群體粗線條情感喜惡的規(guī)范和影響。這樣,在特定的時代或時期,就把無形的寫作信息無意識地納入或寬或窄,或深或淺,或長或短,或濃或淡,或急或緩的創(chuàng)作主渠道中。這些創(chuàng)作主流,雖也呈現(xiàn)出縱橫交錯,繁雜紛呈的特點,但一定程度上卻粗線條地、清晰地凸現(xiàn)出了短期內不易變更的題材集中意識。準確把握這些有形題材,以此設置習作達標規(guī)程并明確達標原則,在實踐操作中使之具體化,就會減少作文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作文教學日趨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科學性。宏觀上把握好訓練題材內容,使學生對作文訓練有一明確的標的。這就要求指導者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練習的題材內容可直接或間接或有所側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幾個方面:①愛國主義;②遠大理想;③傳統(tǒng)美德;④奉獻精神;⑤弘揚正氣;⑥見義勇為;⑦艱苦奮斗;⑧健康心理與熱愛生活;⑨望子成龍與家庭悲劇;⑩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市場經濟與腐敗現(xiàn)象;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做人與處世;以自“我”為中心與以天下為己任等等。這些題材的設置,并非一陳不變的,可在此基礎上刪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項工作,指導者一人足可勝任,但付出艱辛努力的是時卻帶有極大的刻板性,可適當“拋磚”(明確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學生參與進來,爭做確定題材內容的先鋒)題材內容一經確定,就要圍繞它做好系統(tǒng)收集素材的工作。
3 結語
于漪老師曾說:“文章須言而有序,‘序靠的是思路清晰,開闊思路,思而有序,離不開積極思維,深思熟慮?!睂懽魇且粋€復雜的思維過程,整個過程離不開分析、判斷、推理、綜合。而思而有序就必須有積極、嚴謹、深刻的思維過程。所以,作為教師要致力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教學要想取得成功,是一個艱巨而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性和毅力。扎扎實實去做,耐下心來堅持,方能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徐凱論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的幾點嘗試[J].讀書文摘,2014,(10).
(作者單位:孫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