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梅
摘 ?要: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凝聚成的偉大的創(chuàng)造、奮斗、團結、夢想精神。將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的教學中正是契合了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理念。文章從立德樹人的角度以“創(chuàng)造、團結、奮斗、夢想”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實踐,探尋教學新路徑。
關鍵詞:民族精神;立德樹人;概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09-0161-04
Abstract: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eat spirit of creation, struggle, unity and dream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united in long-term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pirit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is exactly in line with the 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spirit of "creation, unity, struggle and dream" at the cor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 to explore a new teaching path.
Keywords: national spirit; to cultivate people by virtue; introduction course; teaching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中國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鋼鐵架構,是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的強大動力。這些民族精神為思政課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思政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因此,將偉大的民族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正是契合了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宗旨。
一、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解析
(一)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
中國人民至古以來就富有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從諸子百家到偉大的“紅船精神”、從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四大發(fā)明”到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wǎng)購新“四大發(fā)明”,從蛟龍與天眼,從《本草綱目》到青蒿素,從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的改革開放到“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中國人民不斷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中國人民秉承開放包容、吸收外來先進的思想和文化,植根在偉大的中華文化中形成自己的精神旗幟。在社會主義革命時代苦難深重的舊中國誕生了偉大的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偉大長征的勝利并創(chuàng)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今天的中國人民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總結,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理論體系,開創(chuàng)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發(fā)展中國家保持本國民族獨立自主的情況下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偉大奮斗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的人生才能稱得上幸福的人生”。[1]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的危機關頭完成了偉大的長征,用小米加步槍把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從鐵人王進喜到“兩彈一星”錢學森、鄧稼先和天眼之父南仁東。中國的品牌華為等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以“新四大發(fā)明”等引領世界潮流,實現(xiàn)了中國從站立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中國人民在重重封鎖與夾縫中勇敢地創(chuàng)出了一條自信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要講話中飽含深情地說:“有這樣偉大的人民、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前行的根本力量?!盵2]
(三)偉大團結精神
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56個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璀璨文明。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1998年抗洪的偉大勝利到2008年的抗震救災的偉大成就,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一次次重大的考驗和災難面前中華民族更加表現(xiàn)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這種中華民族偉大的團結精神,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過程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的不竭動力。
(四)偉大夢想精神
每個人都應該有夢想,有夢想才有前進的動力,國家也是。一個國家要有遠大的夢想,這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奮斗的目標,也是前進的方向和動力。從兩彈一星、神九飛天、天眼、蛟龍到嫦娥奔月,從三峽大壩到南水北調,從“復興號”到港珠澳大橋,這都是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自己追逐的夢想。中華民族最大的夢想就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這正是中華民族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也是全人類共同繁榮的夢想。
二、偉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是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3]其中概論課是思政課程中的核心必修課, 概論課就是把偉大的民族精神自覺融入課堂中,用偉大的民族精神支撐起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靈魂。
(一)偉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使思政課更加豐盈有力
概論課主要講述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偉大的中國人民探索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尋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實踐,并且成功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很多成功的經(jīng)驗,也經(jīng)歷過失敗的教訓。但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形成的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和夢想精神始終是支撐著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尋求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精神動力。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偉大的中國人民所凝聚的偉大的民族精神正是新時代思政課程所應該滲透的德育理念。這些偉大的民族精神就是要通過思政課灌輸給我們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德育課程立德樹人的宗旨所在。因此,思政課教師在給學生上概論課的時候,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灌輸給學生更應該把偉大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中,這樣不僅能讓概論課程有完整的架構,還可以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思政課豐富多彩充滿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3]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旗幟,是指引我們實現(xiàn)民族復興偉大的中國夢的不竭動力,是引領新時代大學生參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指路明燈。
(二)偉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使概論課活潑生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關鍵在老師,關鍵在發(fā)揮老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思政課老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酆萌松牡谝涣?圩?。在教學過程中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盵4]作為必修課的概論課程是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歷史變革、歷史成就有深刻的認識以及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理論體系的掌握,這都是理論性很強的體系,難以讓新時代的大學生接受。因此,思政課老師可以通過鮮活的故事,將其融入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感人的故事講活、講透融入抽象的理論體系中。每一個鮮活的故事都產(chǎn)生于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鮮活體現(xiàn)。通過一個個有趣的事跡和感人的精神來闡述中國人民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給學生以深刻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啟迪。
(三)偉大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需要
概論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必修課程,上好概論課至關重要,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通過概論課的教學讓大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時代堅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走中國道路用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由我國的歷史和國情決定的,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在新的時代必須繼續(xù)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實現(xiàn)中國化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做支撐。以改革創(chuàng)新團結奮斗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在新的時代起點上我們更要把偉大的民族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讓新時代大學生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
三、以“創(chuàng)造、團結、奮斗、夢想”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概論課實踐,探尋教學新路徑
以“創(chuàng)造、團結、奮斗、夢想”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特質的核心精神。為了讓中華民族精神更好地融入概論課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概論課和偉大的民族精神有機地融合,將凝聚民族精神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貫穿在概論課的每一堂課程中,具有獨特的教書育人功效。
(一)把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融合
1. 充分發(fā)揮思政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概論課的教學離不開思政教學的主導作用,2018版的概論課是按照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站立來、富起來、強起來三部分把五個理論分成三個部分來講,以站起來、強起來、富起來為主線來尋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由于概論課本身理論性較強,怎樣把嚴謹?shù)睦碚撔詥栴}更好地讓學生能夠接受和吸收?這就需要概論課老師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用鮮活的案例故事來支撐整個理論體系。例如在講第一部分毛澤東思想這個部分就可以選取長征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來講,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xiàn),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也正是在毛澤東思想這部分內容應該給學生滲透的精神實質。在鄧小平理論這部分主要就應該講創(chuàng)辦經(jīng)濟特區(qū)、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和“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這些都反映了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人民為了擺脫貧窮落后和實現(xiàn)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的創(chuàng)舉,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責任與擔當。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部分的講解中主要選取1998年的抗洪搶險的偉大勝利。1998年夏我國江南、華南大部分地區(qū)及北方局部地區(qū)發(fā)生了特大洪水,在這場抗洪搶險過程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偉大抗洪精神。通過對偉大的抗洪精神的重現(xiàn)和了解,讓學生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講科學發(fā)展觀的部分可以選取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災。2008年的抗震救災精神再次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民族團結、勤勞勇敢、不畏艱難、敢于抗爭、患難與共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通過這些典型的歷史事件的生動展示,可以把在這些事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滲透到概論課的理論講述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所凝聚的中國民族精神就可以讓學生在概論課的學習中得到切實的體會和領悟,增強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擔當。
2.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每節(jié)課的課前15分鐘學生自主展示講好中國故事,使學生全程參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領悟與宣傳。讓學生根據(jù)每個理論體系的內容特點自主去閱讀和尋找體現(xiàn)中國民族精神實質的經(jīng)典故事和英雄事跡,制作成PPT,在課前進行展示。并把這個展示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jù)。讓學生課前進行展示講好中國故事,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問題導向讓學生在每一個理論體系教學中尋找典型的案例和事跡進行展示,可以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積極、活潑的氛圍,形成情感的共鳴。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鍛煉學習意識也避免了常規(guī)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既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又能使學生在探討和尋找內容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概論課的教學效果。
(二)以設計問題導向,融合灌輸和啟發(fā)相長
概論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課程的設計中不僅注重老師的灌輸作用,還更應該啟發(fā)學生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每個理論體系的教學中老師要去設計一個緊扣主題思想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在概論課第一章毛澤東思想主要就是要突出講述長征這個案例,以長征案例來撐起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就應該設置這樣的問題,例如:長征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怎樣的精神?長征穿過多少個???長征精神對我們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有什么啟示和指引作用?通過一個個問題導向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感受長征精神。為了讓講解更加形象生動可以通過現(xiàn)在的科技手段(例如VR和視頻等)重溫那段歷史,這樣情景交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概論課程所蘊含的思想精髓。1998年的抗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中國人民在戰(zhàn)勝這些災難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偉大的民族精神。通過對這些歷史事件的重現(xiàn),讓學生去總結中國人民在重大的困難和災難面前如何體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創(chuàng)造、團結、奮斗和夢想的精神。通過這些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在不斷啟發(fā)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得到深刻的感悟,真正地讓思政課入腦入心。
(三)通過實踐教學和校園文化等平臺融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
1. 充分利用主題社會實踐教學讓概論課穿越歷史走近社會成為思政課教育的第二課堂。概論課應該依托主題實踐教學活動,深入當?shù)鼐哂刑厣母锩幕z址,去聆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品味民族精神。在概論課每學期的教學安排中有8個學時是學生的主題社會實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帶領學生到福建省革命歷史紀念館、閩西革命歷史紀念館、毛澤東才溪鄉(xiāng)調查紀念館、長汀縣“二七”烈士林祥謙陵墓、漳州東山谷文昌學院、漳州龍江頌紀念館、毛澤東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古田會議紀念館等革命基地進行現(xiàn)場教學,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向第二課堂的延伸。通過現(xiàn)場教學講好谷文昌的故事。結合谷文昌先進事跡,講好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苦戰(zhàn)十幾年,種植木麻黃,治服風沙;帶領全縣人民修公路、造海堤,圍海造鹽田,發(fā)展?jié)O業(yè)生產(chǎn),改變東山貧窮落后的面貌。講好“龍江精神”,1963年誕生于漳州龍海,其“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齊心協(xié)力、艱苦奮斗”的精神實質,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生動寫照,成為龍海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龍海人民對“龍江精神”的傳承從未間斷,對“龍江精神”的弘揚從未停止,使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得以完整保護和傳承下去。通過學習“谷文昌精神、龍江頌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探訪紅軍足跡,堅定理想信念,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偉大的民族精神,并且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開展民族精神學習,不僅要積極“走出去”還要大力歡迎“引進來”。通過聘請地方共建時間教學基地(龍江頌紀念館、古田會議紀念館、東山谷文昌紀念館、紅軍進章紀念館等相關紅色基地)領導、專家來學?,F(xiàn)場為學生講紅色故事、講歷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偉大民族的所創(chuàng)造的成就來之不易,更加堅定了學生們的理想信念。
2. 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和社團等活動形式的第二課堂進行隱性教育。第二課堂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地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梢越柚@文化和社團活動,組織各種各樣傳播民族精神的活動,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大型話劇《谷文昌》表演,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進行編排谷文昌話劇進行巡回演出。舉辦關于民族精神的辯論賽、演講等方式,也應該通過校園廣播這個主渠道定時選取一些身邊的英雄事跡進行播報。舉辦攝影大賽和拍攝微視頻大賽等方式。讓學生去尋找和挖掘身邊的體現(xiàn)平凡而偉大的民族精神事跡。這種“實踐性”較強的第二課堂以生動活潑、形式豐富多彩而讓學生樂于接受。它的學習空間范圍比較靈活,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也能夠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
3. 高校思政課的教育堅決不能單單依靠思政課老師和思政課本里的條條框框進行教育就可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5]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不僅要教授與他知識更應該注重育人的功能,所有課程的老師在上專業(yè)課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對學生更過的人文關懷也應該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引導和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倡導。積極打造“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堂”每周定期請專家和知名企業(yè)家來進行講授,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的時間又可以讓學生時刻感觸到強大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并投身到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中。
偉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大學生是21世紀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概論課的教學就是要在理解掌握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的理論體系中滲透中華民族偉大的創(chuàng)造、團結、奮斗、夢想精神,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培養(yǎng)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成為新時代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并為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2-14.
[3]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4-18.
[4]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5]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