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彭年
根特從十一世紀開始復興,到十三世紀時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巴黎的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今天依然矗立在根特的鐘樓、圣尼古拉教堂和眾多的行會建筑就是根特興盛時期的建筑遺留。有一種說法,根特是比布魯日更具中世紀魅力的城市。根特雖然城市不大,但是古跡遍布各處,宏偉的教堂,古老的城堡,精致的民居,處處都散發(fā)著歷史的魅力。也因此,根特有比利時最美城市的譽稱。
2019年11月11日上午,我們從布魯塞爾乘火車半個多小時就到達了根特。略有遺憾的是天氣不作美,時陰時雨的天氣給我們的游覽帶來諸多不便,但這座極富內(nèi)涵的城市還是給我以深刻的印記,我非常喜歡它。
根特有兩個火車站,從布魯塞爾過去的火車多數(shù)停圣彼得站。漂亮的根特圣彼得火車站建成于1913年根特世博會前夕,是幢頗具特色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從火車站出口左側道路邊乘坐有軌電車1、4路可以前往市區(qū)。乘坐有軌電車無需糾結下車的站名,當看到一片參差有序的密集建筑時就可以下車了。再往前走幾步便是根特市中心主干道,圣尼古拉老教堂,根特鐘樓,圣巴夫大教堂盡收眼底。
圣尼古拉教堂建于十三世紀,因使用一種特別的藍灰色石頭而呈現(xiàn)與一般建筑不同的色調(diào)。該教堂是根特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根特興盛時期遺留下來的古建筑。
圣尼古拉教堂建筑規(guī)模宏大,雖然地位與知名度或許不及圣巴夫大教堂與鐘樓,但仍是一座漂亮而獨具風格的建筑,氣勢毫不遜色。
根特鐘樓始建于1313年,直至1380年才完成,鐘樓高93米,是根特城最高的建筑。歷經(jīng)滄桑依舊屹立于城市中心地位。5個尖形角塔構成了精致的塔頂結構,上面有模仿十四世紀藝術風格的旋轉銅龍。十六世紀時鐘樓裝了一組由52個鐘組成的鐘琴,每天都為這座城鎮(zhèn)演奏悠揚的樂曲。它不僅用于報時和警報,也曾用作瞭望塔。游客既可攀爬256級臺階登頂,也可選擇乘坐直達電梯登頂。1樓至3樓分別展示了早先保護市民的警鐘羅蘭鐘、鐘樓模型以及根特的城市標志小火龍等。當然,最棒的體驗無疑是登頂俯瞰全城的壯觀景色了。教堂前廣場上矗立著十九世紀的建筑——根特劇場就是風景之一。
圣巴夫大教堂是城中最雄偉也最古老的教堂,亦稱根特大教堂。原址上曾經(jīng)有一座十世紀的教堂和一座十二世紀的羅馬式教堂,如今的這座教堂則是建于十三至十六世紀。教堂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凡艾克兄弟繪制的祭壇畫《神秘羔羊的獻祭》,除了這幅盛名在外的祭壇畫,教堂里還有魯本斯、朱斯·凡·瓦森霍夫等其他弗蘭德斯及尼德蘭畫家的精彩畫作。
圣巴夫大教堂歷史悠久,里面還有著許多藝術寶藏:用白色、黑色和紅色火焰大理石制成的巴洛克式高壇、橡木洛可可式講壇、鍍金木材和大理石、魯本斯創(chuàng)作的杰作等等。圣巴夫大教堂是浪漫主義、早期和晚期哥特風格的完美結合,更因收藏了許多杰作而出名。
圣巴夫大教堂之所以出名,更吸引人的是收藏于其中的藝術珍品。最著名的要屬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壇畫》,原本叫《神秘羔羊之愛》。它是一組內(nèi)外共20幅油畫組成的折疊屏風油畫,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1432年,成為祭壇的裝飾品。它是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畫,之前人們的繪畫顏料是用蛋清調(diào)和,而凡·艾克兄弟使用松脂和亞麻油來調(diào)和,這樣可以多次敷色、方便涂改,油畫色彩更加豐富漂亮,是尼德蘭文藝復興藝術品的杰出代表。
作為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代表中世紀宗教思想的油畫,每天有數(shù)以百計的人排隊去觀看或鑒賞它。在教堂一隅我們買票, 每人花費4歐元,進入有些昏暗的維德小堂,我們見到了這幅世界名畫的真容。展室里面還有解說器租借,由于沒有中文解說我們就沒有租用。對于我們這些“無知者”只有情感上的滿足,而賞真跡或看復制品感觀上并無異樣。
《根特祭壇畫》可以稱為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畫作品,色彩鮮明,輝煌艷麗,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之后,畫面仍然如初,這在當時的確是一種繪畫技法上的突進。所以,《根特祭壇畫》在繪畫史上的意義,遠遠超出了一般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處理上的革新和獨創(chuàng),而是開創(chuàng)了整個歐洲繪畫的新紀元。
根特市政廳始建于十五世紀,歷經(jīng)3個世紀才建好。這棟外立面裝飾精美的大樓建于1519~1539年,是保存得非常好的中世紀古建筑,也是根特著名地標建筑之一,其建筑風格是哥特和文藝復興風格的結合,見證了根特在十六世紀的建筑發(fā)展史。我們?nèi)ナ姓d時,布滿雕塑的一面,也是最精彩的立面正在維修中,沒能欣賞到,不禁讓人感到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