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萌動(dòng),總是帶著沉寂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讓人心生希冀,這種希冀絕非只生長于一處,它遍布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屋宇院落,每一株草木,一叢叢生機(jī)盎然地舒展,帶給人們希望和勇氣,每一處都充滿新生的力量,讓每一個(gè)春天都值得期待。
豐子愷在散文《春》中寫道:春是多么可愛的一個(gè)名詞!自古以來的人都贊美它,希望它長在人間。詩人,特別是詞客,對(duì)春愛慕尤深。試翻詞選,差不多每一頁上都可以找到一個(gè)春字?!按海 蹦懵?,這個(gè)音讀起來何等鏗鏘而惺忪可愛!這個(gè)字的形狀何等齊整妥帖而具足對(duì)稱的美!這么美的名字所隸屬的時(shí)節(jié),想起來一定很可愛。
春的鏗鏘和惺忪多半來自于草木,朱自清在《春》中描述: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草木是大自然的精靈,有詩心的人才能懂?!对娊?jīng)》三百零五篇中,有一百四十四篇涉及植物,由此可見,草木之于先民,之于今人,都有著濃重的文字意義和詩性美。在孔子看來,學(xué)習(xí)《詩經(jīng)》可以“多識(shí)鳥獸草木之名。”譬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里的蒹葭指的就是生長在河邊的蘆葦,《本草綱目》云:初生為“葭”,開花前為“蘆”,花后為“葦”;再如“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薇指野生的豌豆,《本草綱目》記載:“薇生麥田中,原澤亦有,故詩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有些草木存在現(xiàn)實(shí)之中,有些則是人們美好的想象,如“扶桑”,在《楚辭·離騷》里有“飲余馬咸池兮,總余轡乎扶?!?;在李白的《短歌行》里有“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這里提到的“扶?!本褪侵浮渡胶=?jīng)》傳說里的神木,在詩歌中也指東方和仙人之境,“扶?!币惨虼顺闪艘粋€(gè)國家的別稱,至于是日本還是墨西哥,就留給歷史學(xué)家去探索了。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fēng)吹水綠參差。”草木無言,只在春天播撒了希望的種子,一個(gè)人如果懂得從內(nèi)心出發(fā),常懷希冀,與草木相處,平常的日子也會(huì)生出淡淡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