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摘要:《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鼓勵學校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體驗中,豐富學生在特定情景中對特定環(huán)境、人物、事件等的特殊情感,從而逐步建構起學生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歷史、科學、人文、體驗等活動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能夠讓學生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在豐富的研學旅行活動中,打開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展開對學習對象的認識和體驗,從而能夠促使學生的德育水平在新的體驗模式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關鍵詞:小學德育;研學旅行;新模式;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2-040-1
一、研學旅行的特點和意義
“研學旅行”是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先生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fā)表的主題演講的重要指示。他在會上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也即在特定區(qū)域特色的學校,根據學校特色、學生特點以及學科內容需求,以學生走出校園、集體旅行、集體食宿為形式的教學活動?!吨行W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將研學旅行活動納入中小學日常教育范疇,并以之為載體,在與具體的現實情境相結合的基礎上,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國情教育等,讓研學旅行成為德育的抓手,開啟新的德育教育模式,為學生的德育滲透開創(chuàng)豐富多彩的新局面,讓德育以更加形象和生動的形式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更好地教育效果。
二、研學旅行德育新模式的構建策略
1.本土研學,在尋根體驗中構建德育教育新模式
研學旅行是立體感強、生動十足的活力課堂、創(chuàng)造性課堂。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研學的形式以本鄉(xiāng)本土的資源為主。通過讓學生深入家鄉(xiāng),深入體驗生活,深入體驗身邊的生活與單個家庭中生活的不同,形成孩子在不同的生活和學習情景中獨特的心理體驗,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例如,在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農郊生活為依托,讓學生通過深入農村郊區(qū),體驗種植、除草、抓蟲、澆水等農家生活的經歷。飯桌上,就以農村的出產為食物,在為期兩天的農家生活中,學生們能夠切實體會到,農民伯伯種田的艱辛。種植不同的農作物,要把握好種植的疏密、距離、田壟等許多問題,對于農業(yè)新手的孩子們來說,每一件事物都很新鮮,每一件工作都非常勞累,他們在體驗了兩天的農村生活后,真實地感受到,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蔬菜。因為他們的成長是勞動人民付出了無數艱辛的成果。大家吃的每一粒米、面,蔬菜、水果……,都是廣大勞動人民艱辛付出的結果。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在形象的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用自己的行動回報社會的意識。
2.文化研學,構建豐富文化內涵德育新模式
走進文化意蘊深厚的地區(qū)去研學,讓學生能夠深入到過去從書本中認識到的、感受到的許多先進文化、傳統(tǒng)文化等都是學生學習和體驗的重點,利用研學旅行的契機,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體驗和感受的過程中,展開對自身、對家庭、對社會、對祖國等的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使他們更深刻地懂得學習的真諦、人生的意義,從而激發(fā)起他們的斗志,為了新中國之偉大復興,而奮斗和努力。
開展研學旅行祖國的心臟活動,帶領同學們來到祖國的首都北京,這個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城市。領略名校的風采,領略天安門升國旗奏國歌之壯麗。領略長城之雄偉壯觀,領略圓明園之人類文明之淚的心傷,感受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之雄壯……。在研學旅行的開展中,學生間的團結合作、換位思考的意識有了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有了極大地提升,他們在了解祖國歷史,認識祖國的發(fā)展進程的過程中,了解到中國曾經的經歷的苦難,因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決心;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團結同學、勤奮努力、善良勇敢等品質。
3.人文研學,構建人文德育新模式
旅行是形式,研學才是研學旅行的本質。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研學旅行應將學和研科學地結合起來,因此,在研學旅行開展的過程中,體驗和交流,是研學的基本模式,讓學生在體驗和交流感悟等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學習和實踐,讓德育在豐富的教學體驗中得到科學地滲透。
例如,開展學生職業(yè)研學旅行活動,走進所在地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警察叔叔、銷售員、司機……,進入這些不同的角色中,體驗不同的人所處的環(huán)境,對人的態(tài)度和方法等,感受不同的人文情懷。在與人的相處和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到不同行業(yè)的人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己的父母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在研學旅行的體驗中,能夠感受到父母工作的艱辛,感受工人叔叔阿姨們工作的不易,感受不同行業(yè)的風險和付出,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以平等的觀念來對待他人,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以孝的方式對待家人,以敬的方式對待他人,心中有他人,時刻考慮他人的心理和感受等品質。
總之,以研學旅行為媒介,以學生的體驗感受為契機,在形象生動的活動實踐中,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學校應積極開拓更多可行的措施,讓研學旅行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宏亮.數字時代的知識變革與課程更新[J].課程.教材.教法,2017(02).
[2] 郭戈.教育學和心理學中的“興趣說”[J].課程.教材.教法,2016(09).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開啟“研學旅行”德育教育新模式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098)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qū)萬里小學,甘肅 蘭州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