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琪
摘?要:在小學語文整合閱讀教學中,借助思維導圖整合利用各種學習素材,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的教學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掌握、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整合信息;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1-073-1
思維導圖也被稱作時心智導圖,是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使其各級主題關系直觀、簡化的轉變?yōu)榭梢暬熬唧w化的思維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采取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可幫助學生思維快速從具體形象的思維轉變?yōu)槌橄筮壿嬎季S,對學生構建知識結構、集中注意力、保護學生個性有著重要意義。
新課改提出,我們不僅需要各個學科間的知識整合,而且還需要有效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各種學習素材,加以整合利用,因此,整合文本信息在日常課堂學習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我們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整合文本信息呢?本文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為例,闡述在大單元整合教學中如何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合信息,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通常的閱讀課教學設計是線性地找出文中的幾要素,在整合閱讀時發(fā)現(xiàn)相同或相通之處進行關聯(lián),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我們在備課時就將思維導圖加以利用,就會跳出陳腐的教學框架,從而將思維進行發(fā)散。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中都提到了沙漠和綠洲,因此,在設計課堂時,筆者就利用了思維導圖的一個中心的特點,設計了從一個段落的學習提煉,到一篇甚至兩篇文章的學習提煉,由學生自主合作找關鍵詞,畫出思維導圖,既完成了語文閱讀的體會關鍵詞句的目標,又完成了兩篇閱讀素材的整合。
一、思維導圖助力課前預習
運用思維導圖開展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理順學習思路、掌握閱讀要點。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對于教師來說可以在課堂之前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從而對課堂的設計進一步更改,因材施教;對于學生來說即是一項任務,也是一項輔助工具,在教師給出的中心關鍵詞引領下學習如何構建思維導圖。在整合閱讀教學中,提取《沙漠中的綠洲》中的一個段落,讓學生圍繞“代價”這一關鍵詞去畫出阿聯(lián)酋人民是怎樣種出花草樹木的小思維導圖,初步培養(yǎng)畫思維導圖的意識,感受它的奇妙,逐漸體會到把文章由厚讀薄的快樂,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盡數(shù)體現(xiàn)。
二、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堂中繪制思維導圖,對課文主旨、訓練要點及結構安排進行整體把握。例如《春日》,這首詩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教師可在教學時運用思維導圖,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然后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請用一個詞匯來概括這種美”,分別請不同的學生回答。有的學生回答藍天,有的同學回答花,有的同學回答萬物,有的同學回答河流。然后教師可以總結為什么景色好,主要是東風吹的原因。然后可以提問《春日》表達的內涵什么,向學生介紹實際上是詩人贊美的春風的內涵。此時,老師可繪制出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們深刻感受到了這首詩的內涵和詩人表達的情感,同時獨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與發(fā)揮。
三、思維導圖輔助小組合作
《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中的一個關鍵點即“沙漠是如何變成綠洲的?”,在《云雀的心愿》中,云雀提出了這個問題,而在《沙漠中的綠洲》中,阿聯(lián)酋人民給出了答案,引導學生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便很快能自主梳理兩篇文章。課前的小思維導圖的鋪墊在此刻發(fā)揮出它的作用,由小到大的過渡,反過來將課文由薄讀厚。但是,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兩篇文章主旨,這時候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就逐漸體現(xiàn)出來。開放式語文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在其中則是起到輔助作用,得益于思維導圖的幫助。思維發(fā)散的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中,完全有余力去輔助組員完成思維導圖,這反而幫助其本身將課文進行再鞏固。思維導圖形式并不固定,只要能夠體現(xiàn)思維導圖的三個特點,都會被給予肯定。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小組合作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點評,學生對于這一新課堂模式的接受程度也會大大提高。
四、思維導圖提升課后復習
同樣,思維導圖在課后復習中也能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在課堂上繪制的思維導圖嘗試回憶文本內容,查漏補缺,并繼續(xù)讀文本進行體會,修改和完善導圖作品。另一方面,學生可以發(fā)散思維,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舊知,梳理總結知識點,使得導圖的分支更加細化。在復習階段,針對需要背誦和復述的文章,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再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細節(jié)進行復述。
思維導圖對于語文閱讀,不僅具備了圖像性和文字性,而且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教師更應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推廣與運用,這樣,既幫助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又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端正自身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借助思維導圖組織學生閱讀,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激發(fā)學生興趣,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曉丹.T型課堂,整合教學[J].智慧教學,2017(07).
[2]汪圣龍.思維導圖,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與學[J].江蘇教育研究,2018(07).
[3]竇毓奎.淺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9(04).
(作者單位:南京市宇通實驗學校,江蘇 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