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軍,薛佳楠
(靖江市中醫(yī)院,江蘇 靖江 214500)
靜脈血栓栓塞癥作為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的疾病,對于患者正常生活的開展有著極大的阻礙[1]。根據(jù)牛濤等[2]研究顯示,患者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與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高危因素有關。為了保證患者手術(shù)治療效果的提升,為此我院各選取了40例患者和40例健康體檢者進行了出凝血功能檢測的研究,現(xiàn)研究表明如下。
1.1 儀器與試劑 由美國實驗室(IL)公司生產(chǎn)的ACLTOP7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器和配套試劑開展相應的檢測工作。試劑批號分別為:Fib-C檢測試劑批號N0285727;D-Dimer檢測試劑批號B30259;FDP檢測試劑批號B30763;ATIII檢測試劑批號N0770960,校準品為原廠校準品,D-Dimer校準品為試劑盒自帶,F(xiàn)IB與ATIII校準品批號為:E0177755,F(xiàn)DP校準品批號為B30443質(zhì)控品為上海昆淶第三方質(zhì)控,每天室內(nèi)質(zhì)控結(jié)果均在控。
1.2 樣本選擇與標本采集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為研究時間,并選取我院收治的圍手術(shù)期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40例為實驗組,同時選取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體檢者40例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9例,患者年齡24-61歲,均值為(42.25±1.69)歲。對照組男性體檢者20例,女性體檢者20例,年齡25-60歲,均值為(42.38±1.32)歲。在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的比較方面,兩組人員之間的比較均顯示為P>0.05,無顯著差異。在檢測之前,檢測人員需要對所有人員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要求檢測者為空腹靜脈血,以109 mmol/L枸櫞酸鈉抗凝血(抗凝比例為1:9),采集血量為3 mL,采集后輕輕顛倒混勻3-5次,采集的標本立即于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漿,及時上機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比和分析兩組人員檢測后的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和抗凝血酶II(ATIII)的檢測值。其中FIB的正常值為1.69-5.15 g/L,DD檢測正常值為<0.5 mg/L,F(xiàn)DP正常值0-2.01 μg/mL,ATIII正常值83%-128%。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包,相關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通過(Mean±SD)和率(%)進行表示,對兩組患者的資料進行比較時將t和χ2運用其中。若二者之間的比較存在差異,則以P<0.05表示。
在出凝血功能檢測項目的比較,對照組的檢測水平均顯著正常于研究組,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員出凝血功能檢測項目的比較(Mean±SD)
靜脈血栓栓塞癥形成是生理或病理情況下血液在靜脈內(nèi)不正常凝結(jié)、凝血瀑布不同程度地被激活,循環(huán)血液中有形成分在血液中形成栓子造成血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病癥,這種疾病具有著一定的隱秘性,常規(guī)手段無法查明這種疾病,具有著極高的致死率。因此為了有效促進患者身體健康問題的改善,需要在對患者實施治療之前做好疾病的診斷工作。
結(jié)合研究,在出凝血功能檢測項目的比較方面,對照組的檢測水平均顯著正常于研究組,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靜脈血栓栓塞癥患者進行圍術(shù)期的出凝血功能的檢測,能夠為患者手術(shù)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依據(jù),有利于患者疾病手術(shù)治療效果的提升,具有極高的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