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p>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廣東 梅州 514700)
痔瘡是常見的一種的肛腸科疾病,疾病的出現(xiàn)主要是因為患者過大用力造成痔核脫落,使肛門無法正常的縮回,需要患者借助手將其推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目前治療該疾病主要是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1]。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不僅術后易出血、疼痛感強,而且易復發(fā),在臨床上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得到了有效的進步,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其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比較簡單、方便,得到廣大醫(yī)師和患者的青睞,在治療該患者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此次研究中以66嚴重痔瘡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傳統(tǒng)痔瘡手術治療法和微創(chuàng)術式治療法的效果,并展示如下。
按照住院的前后順序將2018年6月—2019年4月在我院入住并接受治療的66例嚴重痔瘡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男女比例分別為:22∶11、19:14;年齡以及平均年齡為:25~75歲、(50±25)和24~72歲、(48±24)。其中對照組Ⅲ度16例、Ⅳ度8例、混合痔9例。觀察組Ⅲ度10例、Ⅳ度12例、混合痔11例。此次研究的患者對研究內容經(jīng)閱讀后,在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認真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tǒng)式痔瘡手術為患者進行治療,先進行灌腸,實施腰麻,采用人字俯臥位,對肛門進行擴張,將患者的肛管、直腸充分暴露出來,之后對其情況進行仔細的檢查,之后將痔塊進行分段,分段完成之后根據(jù)患者的情況進行手術設計,將外痔呈放射狀,并將其切開,將其分離到齒線頂端的0.5cm位置時,用血管鉗將肛管的縱軸進行平行,將內痔的基底部加緊進行縫合,在縫合的過程中通常是采用縫扎法。最后,將凡士林紗布填入到患者的肛門處預防止血。手術完畢之后對患者的患處進行消炎并給予止痛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微創(chuàng)式痔瘡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術前同樣給患者先進行灌腸,實施腰麻,采用人字俯臥位,實施常規(guī)消毒鋪巾操作,采用組織鉗在黏膜外翻程度相對較輕、且痔脫垂量較少的位置進行擴張,并置入肛鏡擴張器,妥善固定外罩,在齒狀線上方的3cm處行黏膜下層荷包縫合,縫合時用縫扎器進行操作,之后將相關的肛門裝置取出,再置入PPH吻合器前進行旋轉看,確保其處于最大的位置,然后將頭端置入到縫合線的最頂端,收緊縫合線,將吻合器進行旋轉、收緊,保持擊發(fā)30秒后退出吻合器,對患者的吻合處進行仔細觀察,是否出現(xiàn)異?,F(xiàn)象。如有出血采用3-0號可吸收縫線對其進行縫合,檢查無活動出血后退出肛鏡擴張器,檢查痔核回納情況,如仍存在嚴重脫出痔核適當進行切除。因手術創(chuàng)傷小大多未用油紗填塞肛門減少異物刺激感。手術完成之后同樣對患者進行消炎止痛處理。
評定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臨床療效的情況,其中臨床療效分為①顯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療效評分在95%以上(含95%);②有效: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的改善,療效評分為70%~95%;③無效:臨床癥狀均無改善,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療效評分在69%以下。
用SPSS20.0軟件對對比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計算,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高于對照組的84.8%,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2 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分組 例數(shù)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3 20.1±2.4 6.7±2.2對照組 33 43.9±2.6 10.6±1.5 t-38.640 8.414 P-0.000 0.000
近幾年,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飲食習慣和作息規(guī)律都發(fā)生了變化,導致嚴重痔瘡疾病的發(fā)病率在逐漸上升,該疾病的發(fā)展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肛墊又稱之為“痔區(qū)”,其主要是在肛管和直腸末端黏膜下的一種特殊的組織結構,主要的作用就是對肛門的閉合進行協(xié)調,對排便起到有效的節(jié)制作用[2]。肛墊一旦發(fā)生充血、肥大、松弛等現(xiàn)象,其整體的彈性能力就會逐漸降低,出現(xiàn)或下降、脫垂等現(xiàn)象,病情的不斷發(fā)展就會演變成痔瘡。因此要對患者及時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以往在臨床上治療該疾病是采用傳統(tǒng)式的痔瘡手術進行治療,術后病情易復發(fā),而且疼痛程度也比較大,部分患者還會出血的現(xiàn)象,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預后[3]。
在此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實施微創(chuàng)術式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其治療有效率為97.0%,且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說明該手術方式可以適用在Ⅲ~Ⅳ類痔瘡中,該技術主要是通過利用特制的吻合器將直腸最下邊的黏膜和組織進行一次性的切除,并將遠近端黏膜、下層組織將其自動釘合,使已經(jīng)脫出的肛墊組織可以直接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阻斷粘膜下層的組織之后,手術之后,其痔組織就會逐漸縮小,并且可以直接恢復到最原先的大小[4]。這種手術具有操作簡便、術后切口的愈合時間短、疼痛感輕的特點,在手術過程中可以對患者的肛墊組織進行全面、有效的保護,避免對痔核過多處理可避免肛門狹窄發(fā)生,所以在臨床上得以廣泛的應用,其治療效果非常理想。另外,微創(chuàng)術式手術方式在操作的過程中還要準確掌握手術的特征和要點,并與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結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實時操作,進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嚴重痔瘡,效果佳,值得臨床應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