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
作為全國首檔關(guān)注認知障礙的綜藝節(jié)目,《忘不了餐廳》通過一幕幕真實生動的鏡頭、一個個溫暖感人的故事,將科普與綜藝完美結(jié)合,把這種常見卻易被人們忽視的病癥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認知癥的主要類型有四種,分別是腦血管型認知癥,阿爾茨海默型認知癥,路易體型認知癥,額顳型認知癥。認知癥到底有多可怕?就說吃飯這件事,對于普通人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小事了,但是對于認知癥老人和他們的照護者而言,卻是一項巨大挑戰(zhàn)。認知癥的類型多樣,每種認知癥的表現(xiàn)又有所不同,用餐時的難點也不相同。
那么,如果恰好讀者你也是一位認知癥的照護者,那么,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內(nèi)容,一定能幫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一些麻煩。因為我們要教你的就是,如何協(xié)助或者照顧認知癥老人吃好一餐飯——
用餐時間的環(huán)境應該避免分散注意力,要不慌不忙和安靜。對患者來說,如果他們?nèi)菀椎羰澄?,就有可能需要戴圍嘴,并且隨著患者能力逐漸衰退,輕松的餐桌禮儀變得越來越有必要。對認知癥患者而言,用手拿起食物比費力地使用餐具可能更容易。提供健康手抓食物來取代餐盤食物。
食物應該做得色香味俱全,這樣可以刺激食欲,使其最大限度地享受食物。
如果患者混淆了時間和地點,或者激動不安,他們可能在常規(guī)的時間不想吃飯,那就需要在白天每隔一段時間給他們提供一些小零食,尤其是他們在活動中消耗大量能量的時候。
應該鼓勵認知癥患者吃足夠的食物以維持健康的體重,但是如果他們的體重開始減輕,那就可能需要聯(lián)系醫(yī)生,需要高熱量的食物補充來提高營養(yǎng)水平。這些食物有多種口味,應該盡可能找到患者喜歡的口味。
保證用餐區(qū)域很安靜,關(guān)掉電視和其他發(fā)出聲音的電子設(shè)備。如果老人堅持在床邊用餐,那就需要放上可移動餐臺,墊上防潮用具,把床鋪和枕邊的雜物清理開。把老人扶起來靠墻坐穩(wěn),確保老人用餐姿勢舒服,有利于消化。
一次只提供一種食物,而不是在餐桌上擺滿吃的。認知癥老人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渙散的情況,食物太豐富,反而會讓他們不能堅持吃完。
把食物切塊并保證它們足夠柔軟,以便老人能輕松咀嚼吞咽。有湯汁的食物,切記溫度不可過高,要像嬰兒奶粉那樣用手背試溫。另外切記不要過滿,老人的舉手投足分寸感不強,特別容易打翻餐具。
有的家屬覺得老人進食太慢,失去耐心,就動手喂飯,其實這樣做并不提倡,會讓老人的自主功能提早衰退。別著急,給他們充足的時間慢慢享用食物。用餐是社交的好機會,溫柔輕松地聊天也可以改善老人的情緒。
我們特別需要強調(diào)的是:總體原則是維持老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為他們提供喜歡的食物,可以讓他們對生活有掌控感、感到更加放松。因為認知癥老人其實就是一群需要我們關(guān)愛的“孩子”。
腦細胞減少,逐漸形成腦萎縮從而引發(fā)的阿爾茨海默型認知癥,其核心癥狀是沒有判別能力。
用餐常見問題:在阿爾茨海默型癡呆患者的世界里要辨別地點、時間、人名、臉、身份等是很難的事。具體到進食的話,此類患者無法辨識出眼前的東西是用來食用的飯菜。但是,通?;颊咴?jīng)的生活記憶會幫他們做出判斷。比如原來每天為家人做飯的主婦,在看到食物的時候會誤以為自己要準備飯菜。
用餐對策:照顧這類患者時,上菜前照料者可以先開口告訴老人“這是米飯哦!我們今天吃雞肉”等,類似引導類的話語。這樣做有利于減少患者在食物面前不知所措而帶來的不安,或誤以為飯菜有其他用途。
腦血管型認知癥是血管受到損害導致大腦內(nèi)部分領(lǐng)域功能異常。
用餐常見問題:如果有關(guān)飲食的神經(jīng)受到損害的話,大腦無法指揮神經(jīng)做出正確下咽的動作,所以經(jīng)常發(fā)生嗆水和噎食的情況。
用餐對策:這種下咽障礙其實并不是認知癥導致的,而是腦血管病的后遺癥。對于照顧老人的家屬而言,及時識別吞咽和噎食的問題很重要。
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信號警惕患者是否已經(jīng)出現(xiàn)吞咽困難了呢?例如:食物停留在嘴里很久、吞咽的時候劇烈咳嗽、喉嚨發(fā)出“咯咯”的聲音都是關(guān)鍵信號。這個時候,我們要防止患者發(fā)生噎食窒息的危險,或是存在吸入食物并發(fā)展成為肺炎的危險。要及時為患者拍背,并且在下次復診的時候及時告訴主治醫(yī)師或康復治療師,請他們提出一些練習、技巧和器械的建議來幫助患者。他們可能會推薦一些特定質(zhì)地的食物,對于有嚴重吞咽困難的患者,患者可能會需要食用濃稠的流食。通過一定的康復和吞咽訓練,其實也能改善腦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從而改善飲食行為。
路易體型認知癥是一組在臨床和病理表現(xiàn)上重疊于帕金森病與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癥。主要臨床特點是認知功能障礙、視幻覺和帕金森綜合征等。在早期,記憶、語言和視覺空間技能損害,與阿爾茨海默病的表現(xiàn)相似。隨著時間發(fā)展,路易體型認知癥認知功能波動性損害。
用餐常見問題:大部分患者都有真性視幻覺,幻覺形象往往鮮明生動?;糜X對象多為患者熟悉的人物或動物,這些視覺形象常常是活動的、會說話或發(fā)出聲音的,偶爾幻覺形象有扭曲變形。具體在進食時,患者經(jīng)常會把食物里芝麻、蒜頭等輔料幻視成蟲子。
用餐對策:家屬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最好先撤下食物等待一段時間,改變擺盤后重新拿給老人。通過外界行為改變老人的心情,變得不再對吃飯感到抗拒。此外,由于病患還會伴有帕金森病手腳震動的癥狀,建議為老人準備勺子等易于自己操作的餐具。
額顳型認知癥的患者會緩慢出現(xiàn)人格改變言語障礙及行為異常等現(xiàn)象。額顳型認知癥是一組以額顳葉萎縮為特征的癡呆綜合征,臨床以明顯的人格、行為改變和認知障礙為特征。早期出現(xiàn)人格和情感改變,如易激惹、暴怒、固執(zhí)、淡漠和抑郁等;逐漸出現(xiàn)行為異常,如舉止不當、無進取心、對事物漠然和沖動行為等??偟膩碚f為無法以正常方式在社會生活。
用餐常見問題:飲食異常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過量食用、過快食用、不咀嚼便下咽等。
用餐對策:照顧這類患者進食時,應該把食物盡量切成小塊,并分在多個盤子里,多次上菜,以防出現(xiàn)患者短時間內(nèi)過快進食。
1.圍嘴:很多認知癥老人在就餐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困難,常常會把食物和飲料灑在自己身上,既難以清理也容易燙傷他們。所以,需要準備一個圍嘴,市面上有比較簡單的是圍裙式的,好處是比較柔軟。
2.助力筷子:一些老人可能會有抓握問題,對于仍可以抓住筷子的長者,盡量讓他們使用筷子,因為筷子本身也可以有鍛煉大腦的作用。如果實在不能用筷子,可以由家屬或養(yǎng)老護理員喂食。
3.手握勺子:普通人使用勺子是用手指拿捏,對于認知癥長者,有時候他們的手指力量不夠,需要用手掌握住,而在往嘴里送的過程中容易抖動讓食物掉下來。一款專用的曲柄勺子可以幫助他們更容易將食物送到嘴邊。如果實在不能用勺子,可以由家屬或養(yǎng)老護理員喂食。
4.食品增稠劑:對于有嗆咳風險的認知癥老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使用一定的食品增稠劑,將水和湯粥增稠,讓老人更加容易吞咽。食品增稠劑有很多種類,用法不同效果也有區(qū)別,建議使用之前詢問醫(yī)生或?qū)I(yè)人員。
(編輯? ? 車? ?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