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 李薇 李藝飛 廖浩東 何文靜
基金項目: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8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L1(漢語)和L2(英語)對L3(日語)初學者詞匯習得的跨語際影響研究》;
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青年基金項目(12QN56);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湖南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摘 要
《在現(xiàn)代日語中,外來語越來越多,人們使用外來語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本文從外來語的出處和歷史、外來語的構詞法則、學習者的外來語學習意識等方面對日語中的外來語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增加日語學習者對外來語的了解,同時也方便學習者進行學習。
關鍵詞
外來語;片假名;學習意識;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3.036
1 外來語的由來與歷史
日本自接觸外語以來吸納了大量的外來語。除受近鄰漢語的影響之外,也從朝鮮語、阿伊努語中吸收了很多外來語。在《日本書記》等古書中可以看到朝鮮語,據(jù)說如“みそ”等都是源于朝鮮語,近代后也引入了“ぱっち”、“オンドル”等詞匯。從漢語傳入的則更多。雖然隨著漢字、典籍、佛教的傳入出現(xiàn)了許多詞匯,原本也應包含在外來語中的,但這些詞作為漢語詞匯被區(qū)別于外來語之外。夾雜在這些漢語詞匯中的還有來自古代印度的帕里語等的如“袈裟”、“剎那”、“沙門”等詞。自中世紀末起,日本打通了和歐洲之間的連接后,歐美語言也開始影響日語。自此起,一般說起外來語便是指來源于歐美語言的詞匯。訪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于中世紀末期和近代初期,將商品“羅紗”、“たばこ”、“めりやす”和一些基督教用語帶至日本。在鎖國時期壟斷日本貿(mào)易的荷蘭人,則帶來了“ズック”、“ガラス”、“ブリキ”等大量蘭學詞匯。明治以后以英語為中心,德語、法語、俄語也進入了外來語范圍。其中被廣泛使用的英語占現(xiàn)代外來語的80%。法語則集中使用于藝術、服飾美容等領域,德語集中于醫(yī)學、哲學領域,而意大利語多用在音樂方面。
明治之前外來語的數(shù)量很少,使用頻率很低,在日語詞匯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但明治之后詞匯量激增,使用頻率也不斷增加,作為日語詞匯中強勁有力的一族,在明治后期、大正末昭和初期以及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其數(shù)量迎來爆發(fā)性增長,同時也作為一個國語現(xiàn)象被人們關注。明治22年的詞典《言?!分腥坑谜Z約4萬詞,其中外來語僅占1.4%。昭和31年的《例解國語辭典》的4萬多詞中,3.5%的詞匯是外來語。2002年發(fā)行的第8版《新選國語辭典》中,在73181個用語中,和語詞匯(24708)占33.8%,漢語(35928)占49.1%,外來語(6415)占8.8%,其他混種語(6130)占8.4%。總的來說,外來語的數(shù)量明顯地增加了。
2 外來語的使用特點
日本人在生活中頻繁使用外來語。不單單是自己脫口而出,加上在廣播和電視上聽到的、報紙雜志和電車中的廣告上看到的,數(shù)量相當可觀。每天使用外來語的生活在清晨醒來時就開始了。比如“ベッド”“パジャマ”“ワイシャツ”“ミルク”“コーヒー”。同時這些外來語不僅僅是被某一個特定家族成員使用,而是已經(jīng)成為所有日本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也就是說,這些外來語在日語中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大家都把它們當作日常日語來使用了。所以它們不是外語,而被稱為“外來語”。
2.1 發(fā)音習慣
日語的外來語雖然原則上是用片假名來標記原詞的發(fā)音,但事實上因為很多日本人不區(qū)分“r”和“l(fā)”的發(fā)音,同樣的詞匯,日本人的發(fā)音往往與原音不同。例如英語的“strike”原本為1音節(jié)詞,日式發(fā)音的“su-to-ra-i-ku”為5個音節(jié)。當書寫成片假名或羅馬字后,幾乎所有的外國人都看不懂。最終這也就成為根據(jù)日本人獨特的發(fā)音而改造來的日本人特有的“外來語”。
將不具備日式拍特點的原音改為日式發(fā)音時,對于很多知道原音的人來說,經(jīng)常誤解為另一個單詞。一般來講2拍詞、3拍詞需符合頭高型的發(fā)音規(guī)則,而外來語中有完全轉(zhuǎn)變成日語的平板型現(xiàn)象,也有未完全轉(zhuǎn)變成日語而仍殘留著原音或與之相近的音色的現(xiàn)象。是否能正確識別這些類型需識讀者有較高的日語水平。而且大量的詞在被書寫成片假名后變得更加難以分辨和理解了。
2.2 表記方式
日語中有很多外來語與詞語的原意有所偏離。有一些是和制英語,比如“ナイター(夜間比賽)”、“ガソリン·スタンド”。也有一些外來語和原語在意思上有了很大的差距。比如英語的“stove”指的是做菜時的“コンロ”和“レンジ”,而日語中“ストーブ”已變成指代暖氣設備的專用詞匯了?!癰oy”和“house”之類的英語在日語中被替換成“ボーイ”和“ハウス”,意思有了很大限定,也只在部分場合使用。諸如此類的單詞,對熟知原詞的人來說很容易混淆。
有關外來語的表記方式,日語中也并不限定為一種,我們需要注意到很多種的表記方式。比如“team”一詞,日語中既有表記成“ティーム”,也有寫成“チーム”的。像這樣有兩種表記形式的外來語我們經(jīng)常會碰到。除“バ·ハ·カ行”外,“v”、“f”、“kw”的表記方式分別有諸如“ヴァ·ヴ?!ぅ簟ぅ籁Аぅ籁?、“ファ·フィ·フェ·フォ”、“クァ·ク?!ぅАぅ钡亩喾N可能。
現(xiàn)在外來語的數(shù)量一直不斷增長,如果不掌握相當多的外來語,我們會既看不懂報紙,也不能聽收音機和看電視。每一個外來語都有自己的故鄉(xiāng)。而那些來自家鄉(xiāng)的人,就算自己國家的語言被日語化了,誰也不希望會因為它們而導致溝通困難。另一方面,對日本人來說,通過竟可能地靠近原語這一便利性來學習和掌握外來語也是無可厚非的。
3 外來語學習意識
筆者對某高校英語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外來語學習策略和掌握情況的調(diào)查和分析,大部分學習者認為外來語詞語很難,不易閱讀,不易記憶,也不易使用。雖然日語初級階段的外來語詞匯均源于基礎的英語單詞,考察對象作為英語科的專業(yè)學生在學習外來語詞匯時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也因為外來語的發(fā)音與英語原音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導致了不少學習者對外來語學習抱有抵觸情緒。
同時筆者也對日語學習效果好的同學進行了訪談,發(fā)現(xiàn)他們在外來語詞匯的學習上有自己的策略,比如“特別注意并記憶常出現(xiàn)的單詞”,會“把單詞按照意思或詞性分類來幫助記憶”,或者“通過記固定搭配、句子或課文來記單詞”,甚至“通過諧音、順口溜等小竅門幫助自己記憶單詞”。經(jīng)過訪談發(fā)現(xiàn),一些具體的詞匯學習策略能有效幫助學習者記憶外來語。
4 小結(jié)
本研究初步探討了外來語和學習者的外來語學習意識。作為今后的課題,還應該更深入了解學習者對外來語的學習情況等方面,并加強對學習者詞匯學習策略的指導,以求獲得進一步的研究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陣內(nèi)正敬.日本語學習者のカタカナ語意識とカタカナ語教育[J].言語と文化.2008(11).
[2]董建榮,董素娥.日本語における外來語についての研究[J].學園.2010(1):16-19.
[3]趙艷華.從外來語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分析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點[J].科技通報.2013(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