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瓦爾·買合木提
摘 要:簡單趨向補語和復合趨向補語共同構(gòu)成漢語的趨向補語,意義由淺入深,具體與抽象并存。在淺析簡單趨向補語的基礎上本人在本文中進一步運用認知語言學中的基本理論分析復合趨向補語的認知原理。
關鍵詞:趨向補語;復合趨向補語;認知語言學;認知原理
一、復合趨向補語的定義
劉月華教授通過《趨向補語通釋》分析了趨向補語的定義,是動詞或者形容詞之后用于補語的趨向動詞,復合趨向補語,如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進來、進去、出來、出去、回來、回去、過來、過去、起來、開來。
列表如下:
關于趨向補語的范圍問題,目前語法學界沒有統(tǒng)一觀點,趨向補語是通過趨向動詞虛化形成的這一觀點是語法學界普遍接受的,趨向補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被大量使用。
二、復合趨向補語的認知原理
(一)上來
1.趨向意義:表示向說話者方向移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上方。
例如:(1)快遞師傅把外賣給我送上來了。
2.引申意義:表示按照心里的期望完成某事兒。例如:
(2)老師在課堂上問我的問題,我都答上來了。
“上來”趨向意義表示向說話者方向移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上方。引申意義表示按照心里的期望完成某事兒。趨向意義和引申意義是隱喻的關系,因為趨向意義可以表示物體接近說話者,這是物體在空間里的變化。把此變化映射到在時間上由初始狀態(tài)到理想狀態(tài)的變化。因此,“上來”的引申意義是由趨向意義隱喻而來。
(二)上去
1.趨向意義:a.表示遠離說話者的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下方。
例如:(3)你快上樓吧,大家都在等你。
b.表示接近目標。例如:
(4)特警看到犯罪分子后,一個大步?jīng)_上去就把他給制服了。
2.引申意義:表示接觸、固定在某個位置。例如:
(5)你快把你剪好的剪紙粘上去。
“上去”表示遠離說話者的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下方。此時引申含義為,表示在某個位置上固定或者接觸,這一引申意義是通過趨向意義隱喻映射實現(xiàn)的。說話人以事物本身以及所處位置為心理視點,通過接觸、固定在另一位置處的過程可以說是“上去”的趨向意義對引申意義的一種隱喻映射。
(三)下來
1.趨向意義:表示向說話者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下方。
例如:(6)騎馬一定要看著點,可不能摔下來。
(7)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她就能從山坡上跑下來,看來她真是個跑步的好苗子。
2.引申意義:a.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以脫離的部分為焦點。例如:
(8)你背后的膏藥貼上去都已經(jīng)兩天了,我?guī)湍闼合聛戆伞?/p>
b.表示體重減輕,身體變瘦。例如:
(9)你只要堅持一個月不吃晚飯,肯定會瘦下來。
c.表示保持某一行為的進行。例如:
(10)在工地上打工太苦了,你能堅持下來嗎?
d.表示動作由動態(tài)變?yōu)殪o態(tài)。例如:
(11)看到孩子成熟了很多,媽媽那張愛嘮叨的嘴,也就停下來了。
“下來”的趨向意義“表示向說話者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下方”與引申意義a“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以脫離的部分為焦點”的意象圖式相似,整體和個體相比較,整體在人腦中是處于高處的,而個體是處于低處的,這種思維在語言中就有體現(xiàn),比如在縱向的排列中,歐盟是排在英國上面的,所以我們才可以稱為英國脫歐。所以部分與整體的脫離,是一種從上到下的運動,圖式跟趨向意義的是一樣的,所以趨向意義可以對引申意義a進行隱喻映射。而體重的減輕,身材的消瘦也可以表示是從一個整體脫離,因為減肥本身就是脫離脂肪的過程。所以趨向意義也是可以對引申意義b進行隱喻映射的。引申意義c“表示保持某一行為的進行”,表明人類一般把所要完成的任務或目的當作是一種心理視點,把任務未完成時的狀態(tài)放在較高的狀態(tài),完成這一任務或目的是從高位置向心理視點靠近的過程,是從上而下的過程,而此過程的完成也可以表示動作由動態(tài)變?yōu)殪o態(tài),跟“下來”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相似,所以可以說引申意義c和d也是由趨向意義隱喻而來。
(四)下去
1.趨向意義:表示遠離說話人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上方。
例如:(12)你怎么還沒下去,你男朋友在宿舍門口等你快一個多小時了。
2.引申意義:a.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以整體為焦點。例如:
(13)新疆的“頂碗舞”好神奇,不管怎么跳,頭頂上的碗都不會掉下去。
b.表示完成某件事兒的時間延長。例如:
(14)不能再這么耗下去了,我們得早點行動,否則會出大事兒的。
“下去”的趨向意義是“表示遠離說話人方向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上方”。與引申意義a“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以整體為焦點”之間是一種隱喻關系,“下去”和“下來”都表示的是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但說話人的心理焦點是不一樣的,“下來”是以脫離的部分為焦點,而“下去”是以整體為焦點,表示物體從整體部分向下移動,從而可以引申出“使部分從整體上脫離,以整體為焦點”的意義。從整體上脫離向下運動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進而可以隱喻出引申意義b,又因為此運動的完成是可以人為控制的,所以可以引申出時間的延長。
(五)進來
1.趨向意義:表示從外部空間向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
例如:(15)別讓你的客人在門口站著了,快讓他們進來喝碗奶茶吧。
人在有界的空間內(nèi),心里會產(chǎn)生與外部無界空間隔離的隔離意識,從外界空間到意識里的有界空間運動,會產(chǎn)生“進來”等空間位移詞匯?!斑M來”一般沒有引申意義,只能讓有界空間抽象化。
(六)進去
1.趨向意義:表示從外部空間向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移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外部空間。
例如:(16)你快進去吧,你媽媽在家等你呢。
2.引申意義:a.表示所做的動作有效果。例如:
(17)他不聽父母的話,但能聽進去老師的話。
b.表示陷進去。例如:
(18)我們家沙發(fā)有個地方陷進去了,每次坐到上面感覺很不舒服。
“進去”的趨向意義表示從外部空間向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運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外部空間。這跟引申意義a“表示所做的動作有效果”是隱喻的關系,將事物或人原先的狀態(tài)作為說話人的心理視點,從說話人這兒出發(fā)到接收人腦子里,跟從外到里的移動過程是相同的,所以“進去”的引申意義a與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是相似的,所以可以發(fā)生隱喻映射。而引申意義b“陷進去”表示的也是從外到內(nèi)的移動過程,所以也是可以由趨向意義隱喻映射的。
(七)出來
1.趨向意義:表示從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到外部空間移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外部空間。
例如:(19)你還是出來說吧,我不方便進去。
2.引申意義:表示從隱性到顯性的動作變化。例如:
(20)通過這件事兒,我已經(jīng)看出來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
“出來”的趨向意義表示“從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到外部空間移動,說話者的心理視點在外部空間”。跟引申意義“表示從隱性到顯性的動作變化”是一種隱喻的關系,從“隱性”到“顯性”的變化跟趨向意義中從可封閉的內(nèi)部空間到外部空間移動的意象圖式是相似的,所以“出來”的趨向意義可對引申意義進行隱喻映射。
(八)出去
1.趨向意義:表示說話人在可封閉的空間內(nèi),動作由可封閉的空間內(nèi)遠離說話人向外部空間移動。
例如:(21)你快給我出去,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
2.引申意義:a.表示領有關系的轉(zhuǎn)移。例如:
(22)我打算把蛋糕店兌出去,最近是徹底沒生意了。
b.表示消息的傳出。例如:
(23)你要是敢把這件事兒說出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出去”的趨向意義“表示說話人在可封閉的空間內(nèi),動作由可封閉的空間內(nèi)遠離說話人向外部空間移動”,跟引申意義a和b均屬于隱喻關系,表示的是領有關系轉(zhuǎn)移、消息傳出。都是從可封閉的空間到外部空間,并且是遠離說話人的移動過程,這跟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是相似的,所以兩者之間存在隱喻關系。
(九)回來
1.趨向意義:表示從一個空間位置回到原來的空間位置,向說話者方向移動。
例如:(24)下班后早點回來,今天在家要給奶奶過生日。
2.引申意義:表示對物體的一種失而復得。例如:
(25)在這次的評比中,我們一定要把之前失去的流動紅旗奪回來。
“回來”的趨向意義表示“從一個空間位置回到原來的的空間位置”,引申意義表示“對物體的一種失而復得”,而這也是一種隱喻關系,因為“失而復得”的意象圖式也是作為焦點的物體由現(xiàn)在的位置向原來的位置移動,而原來的位置就是說話者的心理視點,所以跟“回來”的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是相同的,所以二者之間是隱喻關系。
(十)回去
1.趨向意義:表示從一個空間位置回到原來的空間位置,遠離說話者的方向移動。
例如:(26)我不用你陪我,你從哪兒來回哪兒去吧。
2.引申意義:表示占有關系轉(zhuǎn)移到另一方。例如:
(27)給鄉(xiāng)長送禮的朋友請全收回去,我們不能助長歪風邪氣。
“回去”的趨向意義是“表示從一個空間位置回到原來的空間位置,遠離說話者的方向移動”,引申意義跟“回來”一樣,都是表示占有關系的轉(zhuǎn)移,區(qū)別在于在“回去”中,說話者是以物體現(xiàn)在的位置為焦點,物體是從現(xiàn)有位置遠離說話者的心理焦點位置,所以跟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是相似的,所以說二者之間是隱喻關系。
(十一)過來
1.趨向意義:表示從空間的某一位置向說話人的位置移動。
例如:(28)你在那兒傻站著干嘛,快過來啊,我們都在等你。
2.引申意義:a.表示度過一段時間。例如:
(29)我們終于熬過來了,大家都不容易,辛苦了。
b.表示完成任務的能力。例如:
(30)商場里衣服太多了,你能挑得過來嗎?
c.表示從一種狀態(tài)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例如:
(31)他一看到那位心上人,感覺整個人又活過來了。
“過來”的趨向意義表示“從空間的某一位置向說話人的位置移動”。這一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跟引申義b和c的意象圖式相似,在“過來”的引申意義中說話人是以“任務未完成的初始狀態(tài)”和“未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的狀態(tài)”為心理視點,“任務未完成的初始狀態(tài)”向完成態(tài)移動和“未恢復到原來狀態(tài)的狀態(tài)”向原來狀態(tài)的移動,都是往說話者心理視點移動,所以說“過來”的引申義b和c是由趨向意義隱喻而來。而引申意義a是空間趨向意義向時間趨向意義的隱喻映射,是典型的空間—時間隱喻,所以引申意義a也是由趨向意義隱喻而來。
(十二)過去
1.趨向意義:表示遠離說話人運動。
例如:(32)我看他挺累的,你快過去給他幫幫忙吧。
2.引申意義:a.表示時間的過去。例如:
(33)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想想當初我們可真年輕??!
b.表示從原來的狀態(tài)到另外一種狀態(tài)。例如:
(34)他酒量特差,喝兩杯就會暈過去。
“過去”的趨向意義“表示遠離說話人運動”,此趨向意義隱喻映射到時間上,就可以形成“過去”的引申意義a.表示時間遠離說話者。如果把事物的原有狀態(tài)當作是說話者的心理視點,那么這種從原有狀態(tài)向其他狀態(tài)變化過程可以看成是從一種狀態(tài)向另外一種狀態(tài)移動的過程,跟“過去”的趨向意義的意象圖式相似,所以“過去”的引申意義b也是從趨向意義隱喻而來。
三、結(jié)語
現(xiàn)代漢語復合趨向補語的引申意義基本上都是由趨向意義隱喻映射而來,這也反映了人類的認知特點,即用隱喻認知機制從具體的概念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其次是意象圖式,即基本的趨向圖式與引申意義的圖式的交集是隱喻映射的基礎。這與簡單趨向補語相同。
參考文獻
[1] 朱德熙.語法問答[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 曾傳祿.現(xiàn)代漢語位移空間的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4] 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5] 王寅,趙永峰.認知語言學著作述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