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軼婷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作為受眾面最廣、學習時間最長的英語課程更要承載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我們充分體現價值引領,凸顯德育功能,以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指導,以課程內容為載體,從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有機融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書育人;價值觀;文化自信
一、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p>
課程思政就是一種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基本涵義為: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承載著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作為受眾面最廣、學習時間最長的英語課程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
二、具體實施
在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我們提出了“有效課堂”的概念,并將課程思政的要求歸入有效課堂的必要條件。每一門課程都要充分體現價值引領,凸顯德育功能,以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指導,結合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從課程設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內容的選擇等)、教學實施(主要包括教學載體的選擇、學習任務的設定、課堂活動的組織等)、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有機融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工具,也是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此外,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同時也是文化教學、品德教育。學生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會接觸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成功故事等題材的聽力和閱讀材料,需要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國美麗的自然人文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的變化和發(fā)展用英文展示出來。我們在課堂內外,將課程思政潛移默化地融入日常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
首先,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下,深入分析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整體設計,特別是制定明確、具體、可檢測的教學目標,涵蓋“知識、技能、態(tài)度”三個維度,合理有效地融入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態(tài)度目標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態(tài)度目標,在課堂中落實。通過學生對課前任務、課外項目有目標、有計劃,能自覺執(zhí)行,并負起學習責任,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課內小組討論、展示、表演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交流表達能力和沉著穩(wěn)重的氣質;通過小組任務,使學生積極融入集體,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能力;通過學生在活動和任務中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英語課的教學,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外,還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和思政內容的融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感恩父母、發(fā)奮圖強、堅持不懈、尊重他人等方面的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其次,以課文中的主題為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教材的第四單元的Text A “A boy and his apple tree”,講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奉獻”。我們在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享與父母的溫馨故事,并討論“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些什么”,喚起學生的感恩之心。課前自學時,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看課文視頻,參加課文配音比賽,完成團隊任務,理解“蘋果樹”的象征意義;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個別發(fā)言、云班課頭腦風暴、問卷調查、討論等方式體會父母的愛,通過欣賞表演組的課本劇表演和配音優(yōu)秀作品深情的朗讀,理解父母對孩子在不同時期的付出,通過討論組、故事組的延展討論和展示,進一步深化對主題的理解;課后活學時,通過網絡平臺的延伸學習、討論,完成親情任務,讓學生重溫父母的愛,思考如何感恩父母。
我們還可以將這種“父母對孩子的愛”提升到“國家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基礎”,并喚起每位學生的愛國之情。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應該是德行的范本。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言行得當,為人師表,課堂管理到位,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有機融入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再次,在拓展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選擇積極正面的學習內容,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能量的時事新聞等,合理地融入課堂,潤物細無聲地明確思想方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傳統(tǒng)文化融入,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如第二學期第一周我們設置情境“邀請留學生朋友來家里過年”,引出一系列任務:了解春節(jié)的來源、年的傳說,討論春節(jié)的準備和慶祝方式,表達對2018年央視春晚的看法,了解中國的生肖來源與傳說,掌握十二生肖的地道英文表達,理解十二生肖各自代表的性格,掌握與十二生肖相關的習語翻譯。通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邊做邊學,認識到中國文化的深遠及對世界的影響,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四,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熱門主題,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思政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樹立正確的思想有一定的意義。慕課、云課堂、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在全球方興未艾,并正在深刻地影響傳統(tǒng)教育的每一個角落。通過云課堂,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發(fā)布一些關于當下熱點的討論話題,讓學生討論,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興趣熱點,從而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動態(tài)調整,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結合課堂所授內容,教師還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看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更有思想教育效果。比如在兩會期間,選擇外媒對中國兩會的報道,在學生觀看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后,展示給學生西方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變化的報道,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皩W習強國”平臺推出“頭條英文播報”后,鼓勵學生每天閱讀,并在云班課推出討論板塊,引導學生關注時事,關心國家。
此外,通過客觀具體的形成性考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性考核包括出勤、課堂表現、書面作業(yè)完成情況、聽寫、在線學習、課堂檢驗、單元測試、小組展示。每一項都具體量化,例如:課堂表現參考的是學生在云班課參與活動的積分情況,書面作業(yè)要求學生每一次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聽寫和在線學習要求學生課下認真自學,課堂檢測要求學生每次課都能積極主動,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學生要拿到優(yōu)良的平時成績,需要對自己進行嚴格的自我管理。
三、現實意義
在教學中,我們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教學設計采用情境驅動,導入情境,引出任務,通過“傳幫帶”小組合作活動及“差異性”獨立自主學習相結合,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以課堂為突破口,在教材和學生學習生活中尋找切入點,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的主題討論、延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英美文化延伸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安秀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11):84-85.
[2]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傅榮琳.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J].才智,2018(36):18,20.